一、提升经济效益与加强成本会计管理
提升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无论是从宏观经济管理,还是从微观经济管理上分析,企业耗费水平的高低,实际是成本会计管理的综合表现。就我国现实状况看,在企业物质消耗中,材料费用一般要在产品成本中占70%以上的比例,且单耗水平和成本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统计,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幅度,总是低于同期总成本的上升幅度,且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负值。虽然其间存在着原材料普遍涨价的客观因素,但不重视成本会计管理、不重视材料消耗控制,应该是众多原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亏损原因中,人们较多地注意价格因素,却较少顾及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再加上原来已初步建立的群众核算网络被冲击,有些企业领导人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这本无可非议),但忘记了发动工人群众参与管理,忽视成本会计经济核算是目前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应该说,提升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提升经济效益的实质,应该是劳动时间的节约,是“投入产出”关系的最优组合。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和技术基础比较落后,物资和资金又十分短缺,节约一切物力、人力和财力,就显得更有必要。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我们的节约使用和对物力、财力、人力的有效使用,就为子孙后代多留点物质发展基础和可开发的资源。所以说节约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决不可只图一时享乐而忽视产品成本。虽然产品成本只是反映了劳动耗费水平,并不代表经济效益的全部内容。但从产品价值实现和价值补偿角度看,若价格确定,产品成本高,其收益就少;这形象地说明产品成本同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再者,从企业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的相互关系看,消耗水平低的劳动成果就多,消费水平高者其经济效益就差。因此,要提升经济效益,就必然降低消耗(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而降低消耗就是节约。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降低成本就体现了提升经济效益的实质,而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和加强成本会计管理;必须加强成本会计工作并提升成本会计水平,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及组织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现代成本会计管理体系的要求
现代成本会计管理是企业的全面管理,是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和全方位管理体系,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管理的结合,是经济和技术管理的结合。虽然可以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但又是一项涉及面最广且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立并完善现代成本会计管理体系,其要求是相当高的:
第一建立和完善这个体系,要有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说,应从有利于增强企业实力和活力的角度,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权、责、利方面的关系。
第二建立和完善这个体系,要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劳动效果,实现生产耗费与价值补偿的有机统一,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使更好地面向社会和市场,并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建立和完善这个体系,要有助于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指成本形成和补偿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地贯彻执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
第四,建立和完善这个体系,要始终围绕降低企业消耗、挖掘内部潜力和提升经济效益的企业会计目标。当各分项目标发生冲突时,成本会计必须以企业增加盈利为主体目标,并时刻不忘节约。
三、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
总结我国多年企业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管理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先进管理办法,构建一个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现代成本会计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其一,搞好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成本预测过程,实际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调查和资源调查基础上,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与成本的相互关系,并测算出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预见成本变化趋势。可以这样说,成本预测和目标成本会计管理环节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的成功和失败。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根据企业内外的情况,首先确定目标利润,而后测定目标成本,并规划企业的实际消耗水平,使成本预测和目标成本,成为企业内部成本计划及生产经营计划的基础。
其二做好年度成本计划(及其它生产经营计划),确定并落实年度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因为成本预测和目标成本均不是成本计划,而是指导和确定年度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计划以近前时间(如明年、后年等)为确定时期的专业计划之一,重点反映企业内外部条件约束下的成本水平,在协调经济相关指标方面,具体地明确成本日常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如滚动、弹性、单独应变计划以及保证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计划等。
其三实行成本控制,加强成本日常管理工作。作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狭义的成本控制仅指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消耗定额和各种费用标准,监督耗费支出和限额领料,揭示成本差异和采用标准成本法等,均是成本日常控制的内容。广义的成本控制还有产品投产前的成本设计,筹建新厂和企业改建中的建筑工程控制,以及企业原材料采购和商品销售中的耗费水平控制等。
其四,真实及时地核算产品成本,保证成本指标的准确性。按照国际惯例,现在的成本计算全部采用制造成本法,突出对产品形成过程中直接料耗和工资费用的核算,企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作为期间费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同时也允许企业内部使用多种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如,分厂、车间实行定额法核算成本,其差异转作制造费用,实行厂部和车间两级核算,探索责任成本核算和质量成本核算新形式等,均有助于成本会计管理。
其五,认真地开展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管理体系中,一个重环节,就是及时而认真地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工作。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开展科学分析,才能不断地挖掘企业潜力,促进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有机结合的持久性开展。
四、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组织及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国家成本管理规范体系的要求,建立与之适应的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和基层经济核算人员(专、兼职两种形式),在企业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开展企业全面的经济核算和成本核算。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明确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本着提升成本会计业务素质的要求,从现代成本会计概念和含义出发,以“系统论”、“方法论”和“信息论”为指导,把成本会计管理看作是企业管理的综合系统,实现成本管理与技术管理的有机结合。
第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管理要求和国家关于成本会计操作规程,在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前提下,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并不要求整齐划一,而应各有特色,既要体现中国特有的“群众性”特征,也必须遵循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和成本会计操作规程的规范性规定。
第三在总会计师领导下,配备得力的成本会计人员,设立相应的成本会计管理和成本控制机构,并与企业经济责任制和其它管理制度相适应。成本会计人员仍然是企业会计人员,但成本会计系统中的核算人员,可以实行完全独立式的专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也可以存在着相当部分的兼职工作和兼职人员,既从事生产经营诸方面的具体工作,又兼顾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少部分具体业务,做到“干、管、算”三方面的结合。从有利于开展全面成本核算要求出发,成本会计的最高操作者,应是企业财会部门和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之一,统领成本核算和成本会计管理,其业务范围在材料核算、物资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和工资分配诸领域,组织和协调分厂、车间乃至班组核算工作。因此,成本会计就由高层次的会计人员充任,并需熟悉本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它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负责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具体业务,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谋和咨询人员,有时候还可以成为企业决策层的一员。
综合起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管理体系,仍然是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现代计算手段,尤其是计算机在成本核算上的应用,有机会使会计管理中的信息反馈时间缩短和加强,但不改变整个体系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因此,只有在对企业实行全面的系统管理,加强企业核算基础工作和提升企业素质时,现代成本会计管理体系才能得以确立并产生稳定效果。
我们知道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担负着企业成本预测、计划、决策目标以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任务,企业会计分工中,成本会计是最重要的会计岗位之一,成本核算不仅可以确定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和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劳动耗费,而且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还会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成本状况和成本水平是企业劳动耗费的综合性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不仅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更重要的还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除担负有一般会计任务外,中心任务是进行成本核算和组织成本控制与管理。因此,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要掌握较多的财务会计知识和成本会计管理技能,懂得经济管理和经济责任制方面的知识,要熟悉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组织管理要求,有组织、协调和指导企业经济核算的能力,并具有开展群众性经济核算的本领,仅限于记帐、处帐、报帐等传统会计业务范围的室内成本会计,不能认为是理想的和合格的成本会计。就是说,企业和社会,都要提升对成本会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