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哲学定义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哲学定义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哲学界曾掀起了一股管理哲学研究热潮,人们从哲学的视角研究管理,出版了不少研究成果。至今日,这股热潮方兴未艾,不断有零星成果问世。更为可喜的是,管理学界的加入,改善了管理哲学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这意味着我国管理哲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其实,管理哲学问题一直是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许多重要的管理哲学思想散见于有关著作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直到目前,作为一个新兴的专门学科,管理哲学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许多基本理论范畴仍在讨论与形成之中,甚至其学科地位和价值也不时面临着挑战。本文拟在澄清管理哲学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出发,探讨管理哲学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创新的意义,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和兴趣。

  管理哲学的涵义

  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学者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回答的。国外学者注重管理哲学的实践意义,多从实用的角度定义“管理哲学是什么”。国内学者看重管理哲学的理论价值,多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定义“管理哲学研究什么”。为了澄清概念,下面对这些定义分类做一简评。

  (一)国内学者的观点

  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把管理哲学看作是一种“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其任务在于探讨管理中的哲学问题,揭示管理的本质。这种观点认为,管理哲学是与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等学科并列的,介于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学科”、“理论”或“科学”。这个定义强调了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定位,对这门学科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它没有明确回答“什么是管理哲学”的问题,人们难以据此准确把握管理哲学的概念内涵。

  还有的学者把管理哲学等同于系统哲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系统理论是20世纪出现的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强调系统观点和方法的价值不为过,但如果把管理哲学等同于系统哲学的应用,那它至多只能与西方的“系统管理学派”相媲美,从而失去了单独的学科研究价值。同时,这意味着管理哲学排斥系统哲学以外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因而会削弱管理哲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二)国外学者的观点

  早期西方学者把管理哲学等同于管理学原理。他们认为,管理哲学就是管理理论和管理中的普遍原则,有的则连同形成这些理论的思想基础一块归入管理哲学。这种观点抓住了管理哲学的基础性、普遍性和价值层面的特征,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模糊了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的界限,降低了管理哲学的学科地位。

  还有的西方学者把管理哲学看作是指导管理行为,特别是指导高层经理人决策行为的哲学,即企业最高主管为人处世的基本信念、观念及价值偏好。这种观点从概念本身而不是从研究对象上揭示了管理哲学的内涵,容易理解和把握,但把管理哲学的主体局限于“企业最高主管”,缩小了管理哲学的概念外延和研究范围。

  总之,这些概念各有得失,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研究阶段的特点。笔者认为,哲学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深处,是指导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思想基础,或者说是人们的基础思想,即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这一概念出发理解管理哲学,可以把它看作是处于一定管理关系中的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用以指导其管理思维的世界观(包括对人、组织、管理等基本范畴及其由此派生出的基本关系——人与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环境等——的理解)和方法论。这个概念有以下两个要点或两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研究者或管理实践者的思维起指导作用的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任何管理关系中,经理人是执行管理职能的主体,是管理关系的主要方面。经理人的管理活动(无论是管理分析、管理决策还是管理评价)实质上是包含一系列权衡、判断和选择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倾向。经理人通过学习过程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和知识,提炼并内化为自己的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对经理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支配作用,并外在化为特定的管理风格(包括标准和习惯)。管理哲学决定着管理行为和管理关系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的效果。例如,如果企业经理人只把企业当作赚钱的机器而不是一个生命体,就已经决定了企业的不祥命运。因为在这种假设下,利润是管理的唯一目标,而人力成本是对利润的冲减,所以劳资关系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管理研究者也都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他们的理论或研究成果都是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前提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