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21世纪头20年既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在当前和今后相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非常复杂而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破坏发展的一大黑洞必须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化解矛盾,减少损失,降低危害,维护稳定。
1.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营造稳定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突发事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破坏力,引起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影响甚至阻碍社会发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会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应急,就是“应”人民群众之所“急”,必须从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高度,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切实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3.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突发性事件后果难测,如果处置不好,往往会将长期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4.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是转变企业职能、提升行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应急管理同时兼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性质,是企业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从国际上看。应急管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无论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还是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都要求我们把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紧迫任务,纳入建设服务型企业的重要日程,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升效能,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挺身而出,从容应对,全力化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企业应急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及其前途和命运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应急管理各项基础性工作
全面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是在党和国家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充分体现了党和企业工作的与时俱进。自2003年以来,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了企业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年末成立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200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此同时,各级企业、各个行业加强了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国共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各省(区、市)、97.9%的市(地)和92.8%的县(市)制定了总体预案。中央企业预案制定率达100%.高危行业绝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已制定应急预案基本覆盖了各地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企业应急管理体制。5年来,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台风、矿难,到雪灾的挑战,以及与汶川大地震的抗争。我国应急体系由创建到发展,在一次次考验中不断完善,企业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得到明显加强。可以说,我国的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观念不强.特别是不能从战略上认识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有的地方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照搬照抄,不切实际;各类应急预案之间衔接不够,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基层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应急管理方面问题突出:应急队伍力量薄弱,特别是专业救援队伍数量不足、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专业培训和演练缺乏,现场处置能力亟待加强:应急物资存储不足,生产调拨和配送使用机制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日常演练不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有待加强;应急管理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低: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评估的科学性还需要提升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等,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围绕“集中领导、机构健全、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目标,深入抓基层,扎实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深化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高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力而行。加强各级各类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突出针对性、可行性,抓紧制订和完善各级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各类预案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以建立全国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协调平台为目标.加快各地各级应急平台、应急指挥场所和基础支撑系统资源整合.实现无障碍交流,提升综合应急指挥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并用法的力量强制规范和强化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2.进一步抓好应急防范工作,实现应急管理工作从被动应付向源头管理转变。要积极倡导企业应急管理的文化,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内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形成比较完备的数据库。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对公共安全形势的分析判断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集中地的监管监察,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监测、调拨和配送体系,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3.进一步抓好基层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基层预防、监测以及第一时间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基层、打基础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要把应急管理工作向社区、乡村、学校、医院、企业等基层单位延伸,坚持以有机构、有预案、有队伍、有宣传、有排查、有保障、有演练等“七有”为着力点,以建立信息早报告、苗头早发现、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深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推动基层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发展。
4.进一步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大力提升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科普读本、影像资料、宣传手册、知识座等方式,广泛宣传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和技能。使应急管理知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搞好预案演练和应急实践.提升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工作的能力。
5.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效能,用富有成效的工作将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一般都有时间性、综合性、复杂性强的特点。成功的应急处置必须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一是反应要迅捷。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先期处置.使企业成为抗击灾害的主心骨.把握了抗震救灾的主动权。二是报道要透明。在汶川大地震中,国务院总指挥部建立健全了抗震救灾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地向国内外媒体发布灾情和人员搜救、医疗防疫、基础设施抢修、次生灾害防范等进展情况.做到了信息公开透明.为抗震救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可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可以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有效避免因信息发布不及时、舆论引导不得力导致处置工作被动。三是指挥要有力。在汶川大地震中.国务院总指挥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各地各方面加强协同配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了抢险救助、医疗救护、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等工作四是恢复要科学。要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防灾减灾相结合、与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纠正错误,弥补损失,重树形象。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危难时候的从容应对,建立在日常不断强化的观念意识、行为和做法之上。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危机管理工作中不断加以积累。
三、加强组织协调,确保企业应急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企业应急管理,关键在领导,在组织协调。要把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1.健全组织体系。要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的职能,充分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形成一支构成合理、精干高效的应急管理队伍,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完善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应急管理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作为公共财政,要划拨专门的经费,投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同时要认识到,应急管理应是多元投入机制,不能完全靠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
3.创新工作思路企业应急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学习探索。总结经验,创新发展。要加强对个案的评估统计和分析研究,把握规律,积累经验,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跟踪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及时提升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要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提升应急管理的科学性。
4.加强国际合作企业应急管理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各国企业在应急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做法注意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应急管理水平。同时,环境保护、打击恐怖主义、金融犯罪、毒品、地区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开放性、未知性、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特点.需要各国协调配合处理。因此,一定要树立开放意识,加强与各国在突发事件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助、资源共享,从源头上消除、遏制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