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因资本收益率和借款利率不确定而产生的由资本投入者承担的附加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二是由于举债而可能导致企业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并了解融资过程中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融资风险管理作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重中之重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一、融资的方式及融资风险管理中风险成因
(一)融资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集团公司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部融资,即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部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外部融资又可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l、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股东)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期性。股权融资筹措的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
(2)不可逆性。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勿须还本,投资人欲收回本金,需借助于流通市场。
(3)无负担性。股权融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需要而定。
2、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短期性。债务融资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
(2)可逆性。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负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3)负担性。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风险较小。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的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部融资仍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能转向外部融资。
股权对融资风险管理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讲,资金成本较高,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发行费用,风险较大。企业外部融资究竟是以股权融资还是以债务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的制约。不同的融资体制规范着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形式和取向。
(二)融资风险管理要对风险形成进行分析
企业融资风险的形成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举债本身因素主要有负债规模、负债的利息率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等;举债之外的因素是指企业的经营风险、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我们把前一类因素称作融资风险的内因,而把后一类因素称作融资风险的外因。
1、融资风险管理要对风险形成进行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税息前利润/(税息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借款来筹资,它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借款来筹资,则利息费用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并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长期借款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较高,而且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
2、融资风险管理要对风险形成进行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动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只好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且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融资风险管理要对风险形成进行分析,融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融资风险。一方面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融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融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融资风险管理与财务杠杆、资本结构的关系
(一)、财务杠杆
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称为财务杠杆。对财务杠杆进行计量的最常用的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所谓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可将计算公式简化为: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
【例1】某公司全部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占40%,利率为12%,所得税率33%,当息税前利润为600万元时,税后利润为241.2万元。其财务杠杆系数为:
财务杠杆系数=600/(600-5000×40%×12%)=1.67
由上例计算结果可知,当息税前利润增长(减少)1倍,普通股每股利润增长(减少)1.67倍。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财务杠杆系数反映了企业纳税付息前收益与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关系。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财务杠杆系数愈高,对财务杠杆利益的影响就越强,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二)、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采用各种融资方式而形成的,融资方式的组合不同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的不同。
所谓最佳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的评价标准为: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者财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②在企业不同的资本结构评价中,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③能确保企业资金有较高的流动性,并使其资本结构具有与市场相适应程度的弹性。
融资风险源于资本结构中负债因素的存在。具体可以分为两类:现金性风险与收支性风险。前者是一种结构性的经常风险,后者是一种整体性的非常风险,并通常预示着集团公司经营的失败。无论是哪种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集团公司的安全性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不同,财务杠杆系数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融资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提升股东获利能力,集团公司就必须平衡好财务杠杆系数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来抵御可能带来的融资风险。
三、影响融资风险管理的因素
由于融资风险管理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资本结构合理与否也必然影响融资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息税前利润率对融资风险管理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二)负债的利息率对融资风险管理影响
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升,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升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融资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三)负债比率对融资风险管理影响
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融资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四)通货膨胀因素对融资风险管理影响
通常人们认为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举债经营是有益的,因为企业偿还的是更“廉价”的货币。但财务理论界却认为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举债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盈利情况。
(五)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对融资风险管理影响
企业确定资本结构,首先必须考虑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资本成本直接决定了企业筹资来源的选择及组成情况。企业必须在由于负债经营所带来的好处与财务风险之间进行选择,以决定筹资的方式和数量等。
(六)税收影响对融资风险管理影响
由于利息费用而减少的支出(相当于利息费用乘以税率)被称为税盾(TaxShield)。由于税盾的存在,对企业负债资本的安排产生了一种刺激作用。在不考虑税盾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负债比例越高,税盾越大,企业价值越高,因此企业应尽量提升负债比例。但如果考虑到税盾的不确定性,如企业负债比例过高,则税盾的不确定性下降,导致企业价值下降,因此应该适度负债。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资本结构的同时,也在影响融资风险。而集团公司进行融资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融资风险管理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融资风险管理的控制,采取有效途径规避融资风险。
四、集团公司规避融资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融资风险管理要确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从根本上讲,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价最大化。在公司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的资本成本也是最低的。董事会必须确立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在负债总额、期限结构、资本成本等方面必须依托有效的现金支付能力,或者必须通过预算的方式安排好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协调匹配关系;子公司及其他重要成员企业也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状态,并同样也应通过预算的方式安排也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对称的关系;当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其他重要成员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董事会或财务公司必须发挥资金融通调剂的功能,以保证公司整体财务的安全性,必要时,总部或财务公司还应当利用对外融资的功能,弥补公司内部现金的短缺。
对于融资风险,特别是非常性的整体融资风险,集团公司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系数加以衡量。主要是:在控制融资风险的同时,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当市场前景乐观,经营业绩良好时,集团公司可以考虑增大财务风险,扩大财务杠杆系数。扩大财务杠杆系数的途径有:扩大投资规模,提升资产负债率,并主要利用长期债务资金支持集团公司的发展;反之,若预计未来市场前景不乐观,经营业绩不稳甚至有所下降时,为了降低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应当考虑调低财务杠杆系数,调低财务杠杆系数的途径有:收缩投资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尽可能采用较为经济的负债资金。
(二)融资风险管理要制定融资规划
融资规划是指总部在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公司核心能力、主导产业或相关的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投资质量标准与投资财务标准的基本规范,通过计划的形式,对公司整体及成员企业的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培植以及时间进度等事先做出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从而在政策上保障融资与投资的协调匹配。一旦各项重大的战略性的融资计划确定下来,各成员企业,特别是那些与总部存在资本纽带关系的重要成员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企业的融资需求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术层面的需求,即融资是从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层面的战略安排,与具体的生产经营发展相配合,解决具体项目的资金短缺;第二层面的需求是战略层面的,即企业的资金供给状况相对充裕,在一定的时期内,资金的压力不大,但是企业出于中远期发展的战略性考虑,出于优化企业资本、资产结构和构筑中长期资本平台的考虑,产生了融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客观、明确的定位。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进行具体的融资规划。这一规划的过程也就是整合融资供应链的过程。
规划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基于企业自身的评估判断。企业的规模和需要融资投入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匹配性,一个一两千万规模的企业承担需要投资几个亿或者几十个亿的项目,是很让人担心的。此外还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机构、负债中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各项负债的期限配比问题等。一言以蔽之,就是配合着生产经营层面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永远不要承担自己无法承担的风险,更不能使企业陷入现金流枯竭的境况,这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从融资的角度出发,明确企业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对应的渠道的特征,并基于此选择资本市场上可以实现的工具,并从现金流、资本成本、时间周期、现金流的影响等几个角度进行多个金融工具的组合,从而实现自身条件支持下的较宽裕的现金流状况、较低的成本和相对优化的资本结构。
例如:一个集团公司,经过几年的经营,处于上升期,具有一定的土地、房产,拟投资项目也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但是需要相当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这个企业可以做这样一个安排:基于几年的稳定经营,其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来实现,或部分实现;而流动资金的全部或部分可以基于现有的土地、房产状况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同时出于优化资本结构和现金流的考虑,再安排股权的融资方式,进一步解决企业的中期发展的资金需要,为企业发展之后更大规模的投资要求和融资安排作一个良好的铺垫。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安排,将贷款、租赁、股权类的金融工具结合起来。
(三)融资风险管理应加强融资风险内部控制
针对集团公司重大的融资事项的内部监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检查子公司等成员企业的融资项目是否业已纳入融资的预算范畴,融资的规模、结构、期限以及具体的进度安排等是否符合预算规定;
2、无论是由谁具体执行融资事宜,总部都应当由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共同介入,以随时掌握融资的进度、到位情况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即遵循适时控制的原则;
3、在融资过程中,融资执行主体必须将融资的具体情况,连同总部专门机构与人员所掌握的情况,报告给董事会;
4、资金一旦到位,必须及时交由用资单位投入既定项目,并按照董事会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所筹资金的使用情况报告给董事会,任何成员企业未经董事会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融资用途;
5、对于未纳入预算的例外或追加的融资项目,用资单位必须连同申请支持的理由与可行性报告以书面形式呈报董事会审批。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复之前,任何成员企业不得自作主张。
(四)融资风险管理要降低资本成本
1、对于任何方式融资组合,无论是侧重于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其混合成本都必须保证小于资本收益率,否则就会对公司现有股东利益的损害。
2、对资本成本的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方面。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是由资本市场来完成的;资本成本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风险,资本成本的估算是建立在市场价值而不是企业帐面价值基础上;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和数值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因此不必看中资本成本精确的数量值,在实际的应用中只需对资本成本有一区间性的把握。因此,企业在对股权成本的测算时,即可按上述资本成本的估算模型直接计算,也可采用灵活方式,通过在现有的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上风险溢价等办法获得。
3、在对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的成本比较分析的关联性的认识方面。一般债务融资成本较低,股票融资成本较高,而且这两者同时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债务融资使用增多,股票的融资成本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短期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的风险提升,市场预期可能随这提升,股票成本将上升。债务成本和股票成本的关联性是企业在融资决策中所不能忽略的因素。因此,企业为降低成本而提升混合融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也必须同时考虑到股权融资成本的提升。
4、合理的融资决策必须在保证公司经营的现金流量的匹配的基本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的成本,以提升股东的市场价值。在实际中,不同性质的企业对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会有不同的考虑和侧重。对稳健经营性公司,如基础设施、能源电力公司,公司未来的资本性支出都不大,经营现金流量和收益相对稳定,增加债务并不会明显影响公司的财务资信等级,通常采用长期债务融资方式,由于债务融资通常成本低廉,可满足融资成本小于投资回报的基本性要求,提升股东价值。对高成长性公司,如科技类公司,业务的扩张快,投资的预期回报率高,同时经营的现金流往往不稳定,财务风险较大,债务融资不能保证资本扩张和业务扩展的需要,一般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股权融资的成本虽高,但由于一旦公司经营成功,投资的回报率远超过股权的融资成本,对股东的价值并不造成损失。
(五)融资风险管理应合理安排还款计划
合理安排还款计划,是规避融资风险,确保投资结构与资本结构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法制完善的国家,企业一旦不能清偿到期本息,便会遭受债权人的破产要求。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强化风险意识,提升信用品质,恪守财务信誉,成为集团公司能否立足未来竞争的必备条件。
董事会对于成员企业提出的增加融资申请,应考虑其必要性以及公司整体的财务安全,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对于具有良好的业绩前景,但由于融资期限结构安排不当而导致暂时没有足够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本息的成员企业,总部可以通过内部资金调剂给予垫付,或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融通调剂;对于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该融资项目的现金流入不能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但其他整体状况尚可的成员企业,在调剂垫付的同时,必须责成成员企业的经营者提升管理效率,并予以必要的经济处罚;对于融投资项目业绩低下,其他诸方面状况也呈恶化态势的成员企业,总部需要从公司整体上考虑是否有挽救的必要性。对于涉及公司核心能力的重要成员企业,挽救通常是必要的,即便代价很大,对于该类成员企业,在挽救的同时,必须对现有的管理层进行大幅度重组调整;对于那些无望,或没有挽救必要,或公司整体无力承受巨大的挽救成本的成员企业,应当考虑将其出售或申请破产。
通过财务公司,不仅有利于聚合起多元化企业分散、闲置以及重复占用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内资金的横向融通与头寸调剂,而且可以进一步发挥资金聚合的优势,保障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结构以及投资战略目标的贯彻与实现;不仅可以将市场经济的原则引入集团公司的融资管理过程,更主要的是可以借助财务公司的社会融资功能,冲破集团公司以及成员企业不得直接向社会融通资金的束缚,从而大大拓展了集团公司整体的融资渠道与融资能力。
(六)融资风险管理运用科学理财,降低融资风险
集团公司其财务管理不仅受到董事会的监督,也受到全体股东的监督,所以集团公司要规避融资风险,融资风险管理就更需科学的专业理财。
1、按需选择融资。集团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形成有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够促使集团公司投融资行为更加理性化。目前集团公司再融资的方式有增发配股、发行债券,同时还可向银行借贷、票据融资等,集团公司选择哪种形式融资应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需求情况、市场供需情况和企业具备的条件科学决策。不同的融资形式有着不同的融资成本,企业可以量体裁衣,在满足融资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
2、精打细算节约成本。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03年年末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98万亿元;企业存款余额7.68万亿元。贷款按1年期计算,在贷款利率不浮动的情况下,企业每年就要支付利息9000多亿元,如此巨额利息都要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支出,对于众多借贷人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对于集团公司更是如此。其实在这庞大的存贷款数额中,是有很多账目可以精打细算的,现在有不少集团公司一方面大肆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又有大额存款,单就这一存、一贷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利差。以人民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计算,一年期贷款付息是一年期企业存款得息的2.7倍,如果还是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浮动70%,企业存款为活期,则贷款付息将是存款得息的12.5倍。利差巨大,如果把账算得细一点,就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的。
3、借助银行理财。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在理财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所以集团公司可以选择银行帮助理财。如中国工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企业网上银行“集团理财”,提供“账户管理”和“主动收款”两项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回笼各地分支机构资金,大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务成本。民生银行推出的智慧存款,到目前已经获得20亿美元的业务量,为企业客户赢得每年高达5%-14%的收益,而企业存款收益还不到1%。招商银行在集团理财服务方面,通过改进客户号管理、新增网上自助贷款、委托贷款业务以及网上全国代理收付等业务,同时实现与人民银行现代支付系统的对接,支持集团公司建立覆盖全国各地子公司、功能更加强大的网上结算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使跨地区资金调拨、集团理财等业务更加便捷、高效。
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风险有效地进行筹资,同时又用好资金,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才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通过以上所述,集团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更多收益,就需要合理利用负债筹资策略并加强融资风险管理,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