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档案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保证各种会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各种会计档案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并安全保存。
一、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分析会计档案的特点
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二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储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储在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储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储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三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四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五是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电算化会计档案经理人使用时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包含的内容
(一)会计档案管理包括机制会计档案
包括从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纸介质档案,也包括应当依法保存的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等其他类档案。
(二)会计档案管理包括机读会计档案
包括以计算机硬盘、软盘等磁性介质或光盘等其他介质存储的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的会计数据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与计算公式)等数据和会计数据库。
(三)包括计算机系统档案
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型号、存储空间和外部设备类型及其增减变化;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型号;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名称、版本号,与之配套的安装光盘、磁盘、用户服务卡以及用户手册等全套文档资料。
三、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控制
(一)机制会计档案管理控制
1.机制会计凭证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向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记账凭证前,首先应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编制记账凭证时做到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审核记账员(由复核人员兼任)应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对系统内的记账凭证一张一张进行审核,不能等到期末使用“成批审核”功能集中审核;同时,复核机制记账凭证并签章。二者同步完成后,系统内审核后的记账凭证方可用来登记账簿。而机制记账凭证除由制单人员、复核人员签章外,还应由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兼任会计电算化主管)签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及领款人签章,方可作为有效的会计档案保管。
机制记账凭证的编号应由计算机自动顺序产生,必须连续。编号间断时,应在断号后第一张凭证上说明断号原因,并由有关人员签章。现金、银行存款、转账凭证的分册科目汇总表每本凭证打印一张,连同该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一起装订保管。
2.机制会计账簿类生成的管理控制。现金日记账每天在计算机内登账并打印输出后,由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核对无误后由出纳人员、记账人员、复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簿上签章,按月连续编页码并装订成册,以防账页的散失或被抽换。年终再将各月现金日记账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善保管。同样,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应每天登账并打印输出,绝不能等到期末集中登账和打印,其审核签章、装订、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相同。此外,出纳人员每月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签章后,与银行对账单一起保管。
总账、其他明细账定期打印输出,连续编号,经审核后装订成册,同样应由记账人员、打印人员、装订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册封面上签章并加盖封印。一般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按年打印,但最迟至次年1月末应全部完成此项工作。当然,也要根据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
3.机制财务会计报告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企业的会计报表和部分财务分析结果由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但要求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企业在有必要向有关各方同时提供书面形式以及电子数据的财务会计报告时,两者数据应当完全一致。此外,由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资料发生缺损时,应补充打印,并同样需要有关会计人员签章。
(二)机读会计档案管理控制
机读会计档案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通过会计数据备份的方式生成。根据有关规定,会计档案的载体以纸介质为主,以磁、光电等其他介质为辅,但发展方向是以方便、可靠而经济的磁性或光电等介质取代纸介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已经允许在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企业采用磁性介质等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账簿(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除外)。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12条也规定,“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目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支持计算机硬盘及软盘备份。备份次数应视企业会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但每月不应少于两次。每次除在本机硬盘备份外,同时还应制作两份软盘,并使用两套软盘循环。比如,月中做一次(两份)备份,月末在记账后结账前做第二次备份时要启用一套空白软盘以防备份失败。
对使用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修改、版本升级或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换时,为保证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也应事前制作软盘备份,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存有当期的会计数据,而且存有以前年度的历史会计数据,硬盘数据备份也保存在计算机内。系统管理员应在现场全程监督,事后还应核查确认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完整。升级前的旧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应删除,而应存储在计算机内。
尽管软盘在会计数据备份中广为使用,但是并非最佳选择。《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建议,“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现在很多企业使用存储量大、价格逐步下调的光盘备份会计数据,而一些大型企业则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数据备份与传输系统,实现异地实时备份,以确保会计数据不会丢失。会计数据备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按规定,会计资料经有关人员签章后才可存档,但在备份软盘或光盘标签上手工签章根本不能保证会计电子数据不被人为删改,也就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善以及使用该备份进行数据恢复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因此,采取加密码的“数字签名”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
在会计档案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管理的存储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储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二是对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三是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各种备份软盘均要标明类型、备份期间、备份时间和备份人员等有关标识,以便查找;四是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五是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管理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系统管理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应及时制作数据备份;六是需要对备份磁盘进行操作而又可能危及该磁盘的完整性时,应制作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总之,财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基础性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电算化是以会计档案管理、经营控制、经营决策为目的,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的融合,掌握企业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信息数据应用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能力和会计信息加工效率,为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