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风险概念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是指资金周转期在一年以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风险是指在短期资本跨境流动交易中受外界环境变动影响而蒙受的损失及丧失所期待的利益的可能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分由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贸易、资本和其他项目独立变化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即平衡型短期资本流动;由汇率变化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即投机型短期资本流动;为获得更高收益而进行的资本流动,即收入型短期资本流动;为保证本金安全为目的的短期资本流动,即自主型短期资本流动。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目标是追求赢利性和流动性。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所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内外不均衡,造成国际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不同国家间的利率差异使资金从低利率国家向高利率国家转移,加上一国的汇率机制决定了收益率和收益风险,使投资者利用不同市场之间,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利益级差赢利。而不同的市场投资环境、经济政策、金融管制为资金国际间流动创造环境,世界金融自由化趋势以及网络交易的发展,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投机性和快速性,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外部环境和市场经济体制缺陷、法规不完善造成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的产生。国际游资是典型的风险性流动资本,其规模之大,时间之短,反应灵敏,具有高脆弱性和强破坏性,形成很大风险。
完善我国短期资本流动风险管理政策选择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的难度加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外汇资金短缺,过度的控制,会失去竞争力,对本国经济发展不利,而管制放松,又会带来对市场的冲击。因此,需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各种风险管理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和运用秩序的优化,对国际短期资本进行控制。
我国仍然是外汇资金短缺的国家,需要积极引进外资,但同时要防范国际短期资本冲击带来的风险,因此,管理的原则是按照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和金融体系发育程度实施相宜的风险管理政策,各部门相协调综合管理。从内外经济环境看,投机资本进入我国不可避免。因此,对短期资本的流动管理应做到趋利避害,控制适当的规模,引导合理流向,采取积极的利率、汇率、税收政策,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有效利用资金,防范金融风险。
选择风险管理政策,首先要了解国际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机理,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市场机制首先是利益机制,其要素是收益率的差异。资本的流动规律是从相对过剩国流向相对稀缺国,使双方资金供求发生变化,影响着受益率发生变化。另外是汇率机制,汇率变动,使外资流向发生变化,负债、债权增加,影响国际收支。最后是交易成本,包括外汇管制引起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减少了资本利得,影响了资本流动的规模、流向和结构。风险管理政策要对短期资本流动实施有效的管理目标,应适应其市场机制,减少国际短期资本对本国市场和经济带来的冲击。
按照资金流动的合理和非合理性区分管理目标,对合理的资金流动管理目标是对融通资金进行合理合法化控制。对非合理的资金流动即投机交易的管理目标要通过管制,进行风险控制,同时运用经济杠杆适时调整风险管理政策。短期资本的市场风险主要产生于货币的兑换,投机交易,因此,风险管理政策首先应隔开内外资本的流动,在汇兑环节进行控制以锁定涉外金融变量空间,切断联系,更多考虑国内经济。
(1)风险管理政策要有效实施对国际短期资本的风险控制,应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等政策工具进行合理搭配。当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时,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政策调节,调整利差,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调节利率水平,控制资金流向。作为抑制国际短期资金的临时性措施采用“抵消策略”,即投放大量本币收购外币,采用发行债券,增加银行准备金率,提升央行贴现率等措施,以避免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在外汇市场,可采取中和性和非中和性政策干预,包括公开市场操作,消除流动性,提升存款准备金比例,降低货币乘数,对商业银行贷款控制总额或实行利率市场化,以支持名义利率稳定。国内货币供给与外部关联增大,因此,协调好稳定汇率与吐放基础货币增量的关系,保持灵活的汇率机制和充足的外汇储备,较高的外汇储备对减少投机性资本的冲击有益。在财政政策上,可以运用财政政策抵消增加货币供应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维持均衡的汇率。
(2)风险管理政策利用税收政策限制短期资本流动,在我国存在一定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所得税、增值税、退税制度,可按现行税收制度运作,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我国的利率政策尚未实现市场化,受国内政策约束,难以起到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我国的汇率机制缺乏弹性,稳定汇率是政策目标,我国对短期资金流动虽有规模控制,但随着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的弱化,对短期资金流动监管能力弱,利用税收杠杆调节资金结构,控制短期资金将达到有效目标。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在现阶段还需要积极引进外资,为同时防止投机资金的冲击,应采用以下税收政策,除出口收汇外,凡从国外收入资金,由银行预扣5%的金融交易税,如一年内不汇出,可全额退税。由此起到延长资本流入逗留时间的效果,增加投机成本,减轻投机性资本流动的破坏性影响,从政策效果上,既抑制了短期资本流入,又不影响长期资本流动,同时促使国外资产回流的作用。
为防止投机性资本流入,对银行短期性借款实施准备金制度,如规定银行吸收短期国外资金必须交纳50%至100%的无息准备金,通过加大资金成本限制短期资本流入。
但此类风险管理政策只对通过银行流动的资金控制有效,有些国际短期资金流动并未通过银行,而是产生“脱媒现象”,采用新的手段绕过银行体系,逃避管制,如通过虚假贸易方式,开立无贸易背景信用证,转移虚假利润,高报进口价格,低报出口价格,通过地下钱庄两地结算,携带现钞出入境方式,双方电传交易等方式,因此,还应采用其它监管措施。
在管制措施上,对短期外资流入实行规模控制,对货物进出口统一外币结算,非居民开立的本币账户转移须经有关当局批准,资金汇兑须在指定银行办理,对出入境携带本币实行限额控制。
(3)风险管理政策按照货币分割管理原则,应对汇兑环节实施监管。原则上贸易结算方式之外的资金结售汇应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对贸易结售汇实行行之有效的真实性审核;控制非居民开立的外币账户结汇和抵押发放本币贷款。
加强对现钞存款、提取、携带的管理,吸收非居民外汇存款实行限额管理、大额特殊申报制度;对提钞实行超额审批,用途登记制度;对携钞出境采取控制携带现钞、有价凭证限额,超额审批,之外还应对携入现钞或有价凭证实施管理,另外,对携带本币出入境进行控制。
加强对流入短期资本的监管,引导资本投资方向。应鼓励外资投向债券市场,而限制其介入股市炒作;禁止短期境外资金进入人民币外汇市场,防范国际游资扰乱人民币外汇市场;区别对待在离岸的外国投资基金,鼓励设立离岸外国投资基金,试行设立在岸投资基金,逐渐放宽两类基金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条件。
账户是资金流动的载体,加强对账户收支的管理是监管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对银行账户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管。减少账户种类,防止投机资金通过不同的监管政策,脱节的账户渠道化整为零抽逃资金。要加强对非居民账户资金流动和临时账户的管理,亦可采用对外汇短期资金流动开立专用账户监管,以防止短期资本混入结算账户流出。
(4)风险管理政策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根据国际经验教训,监管的基础是首先应了解现有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了解占整个外资流动的份额和信贷规模的份额,判断是否在承受能力之内。同时了解资金流动用途,重点跟踪大额、频繁异常流动的资金,限制投机资金的流动。为此,应建立专门的外汇短期资金信息监测网络,建立预警系统,提升监测手段。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外资企业、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的冲击可能性日益加大。由于跨国公司对全球资金控制能力超过国家,构成了对国家经济的重大威胁。跨国公司为利润最大化在全球寻求经济利益,使企业对其短期资金流动的监控变得困难,因此,管理中在协调好内外政策的同时,要防止利用境内外母公司和子公司及关联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资金的投机炒作,严格收支凭证的审核和法人负责制。
我国资本项目与储备双增长的情况表明,短期资本流入并未控制住,在国内储蓄水平相对高的情况下,应加强对资本流入的控制。对境内机构主体借用短资的流量进行控制,改变现存量控制的管理模式,设定风险指标,对机构主体年流出入外汇短期资本与全部资本的比例进行限定。对境内居民个人大额资金收支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应进行特别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