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认识与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

企业培训师观点:认识与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一、经营管理的定义、概念

  企业的经营管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营观念的改变也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有三种解释,并形成三种理论。第一种是经营与管理等同的理论,认为经营和管理是同一概念,给管理下的定义也可以用在经营上,它将管理定义为: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控制等方面的职能和手段,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市场、士气(职工精神面貌)等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第二种理论是大经营小管理理论,它认为经营包括管理,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古典管理学家,有“经营管理之父”之称的法约尔。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有六类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这六类活动的整体运动构成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活动,贯穿在其他活动中间。大经营小管理的理论目前在国内外管理学界中较盛行,他们认为,经营既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市场因素与企业自身能力平衡,又要考虑到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管理与作业的具体做法。简而言之,经营的范围比管理更广泛,它既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的全部活动,并侧重于企业的这些活动与市场的关系,侧重于从资金安全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活动,研究企业怎样合理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需要,取得最好成绩的经济效益。第三种是小经营大管理的理论,认为管理的范围很广,不仅企业单位存在管理,而且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团体都存在管理的问题,经营只是管理的一部分。

  上述三种理论在我国并存。根据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理论,我本人倾向于第二种理论,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要内外结合,外部环境判断处理把握得不好,企业经营方针、管理目标不可能有正确的定位,而且企业内部的管理已经不是企业的全部活动了,随着国际化、市场化经营的扩展,企业管理也必须与其延伸。再则,经营与管理两者本身也不能绝对分开。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内部三者之间的资源与条件的平衡问题,使资源在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产生最佳的效果,因而拆开它们客观的联系,从逻辑上来说也有违背规律之嫌。因此把管理归入大经营的范围内并把两者统一起来,可以说是时代对经营的扩展和管理的创新。为此经营管理的定义为:企业的各类经营者,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的理论,对企业经营活动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教育、激励等)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全过程的总称。现代经营管理的理论还认为:任何一项完整的经营管理活动,均由管理的主体、客体、目的和职能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由此说明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各级各类经营者,客体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目的是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手段是运用经营管理职能,包括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方式实现预定的目标。

  因此,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定义与规律是指导人们按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地组织企业经营活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门科学,它是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综合而形成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企业经营管理的历史发展表明,它是由着重于执行性管理到重心转向中高层决策性、战略性经营管理,由单一的职能性管理发展到综合性和系统性经营管理,由以企业内部管理为主扩展到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企业领导人必须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强化经营管理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一)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必然伴随着与其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存在有社会性和经济性双重责任与目的,即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存在的社会性目的,获得最大的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经济性目的。当企业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以后,其存在的价值和追求的目标,决定了必须将经营管理作为其生存的依托和基本的活动方式。同样,经营管理也是只有依存于企业,才有运动空间和存在的价值。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必须具有的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基本要素。因而,从客观上说它们之间永远都是谁离不开谁,它们相互依存是永恒的,只是随着企业的变化发展,经营管理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二)企业生存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提升的无止境

  企业是在发展中生存的,停止了发展就意味着已没法生存。企业要生存,必须得发展。这一逻辑决定了企业追求生存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要求经营管理不断提升能力与水平,为其生存奠定基础,企业生存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的无止境。因为企业的整个活动就是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它的生存与发展命运是由经营管理决定的,企业要生存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进步,否则,它将无法生存。这样就决定了生存的长期性要求,决定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长期性。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和逻辑是相对固定的,但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与机制将随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同的时期的管理创新将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不同的生产要素流转方式和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都必然要求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与其适应,不同的分配方式也必然有不同的考核方式和不同的薪酬机制。由此,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不断更新管理方法是无止境的,企业生存发展是建立在经营管理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的,所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三)每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

  无论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强势企业,还是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企业,都是与企业经营管理好坏有直接关系。因为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际上是认识与把握外部条件变化的规律和企业运营的规律,把握企业发展规律,能动地运用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运营的全过程所有的环节都运行在符合规律的轨道上,能动地运用规律,以同样的人、财、物的消耗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了企业运营的命脉,才能使各种资源在合理配置的过程中产生应有的效能。所以,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有正确的经营思路和强有力的经营管理支撑,因为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制定正确与否,决定着对外部形势的判断与机遇选择的正确程度,决定着优势的发挥和资源是否有效组合,决定着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决定着组织才能的发挥。总之,决定着生产要素变为生产力的速度与效能。因此,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永恒课题。
三、认识与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和辨证的方法认识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一切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要善于发现矛盾,实事求是正确分析矛盾,抓住诸矛盾中带有规律的主要矛盾,寻求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从而能动地促进事物向有利于社会进步方面转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承认任何事物有其客观规律性,同时又要坚持其规律是可以认识,并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能动把握的。但是,科学发展观也告诫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行动会受到制约的,所以只有真正认识规律,才能把握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同样,企业经营管理也有其规律性,只有认识与把握了其基本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是系统的集合体,是多个系统的集成与组合,其规律遍及到所有的领域与环节,这里只是讲一下应把握的基本规律。

  (一)企业经营管理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找准切入点把握住企业发展的方向

  正确认识外部环境、市场变化及趋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找准切入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明确本企业该做什么,可做什么,坚持什么,调整什么,把企业生存发展定位在经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轨道上。例如,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因此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要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运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则应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然而自觉性将企业置于不断创新与改革中,不断增强生机与竞争力。再如,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行动指南,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又好又快的基点上,把握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自觉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只求速度、产值、轻效益与管理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改变粗放经营,把经营方针调整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还有,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这就要求企业发展定位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升民生。因此,企业的一切发展要围绕社会进步与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特别在做出企业发展的决策时,要考虑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要从有利于人们长期生活需要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出发,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使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相一致,纠正光顾本企业近期利益,不顾长远的和多数人的利益的片面发展观,把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牢固定位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用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普遍性规律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是把握发展的前提。

  (二)企业经营管理正确运用分析判断的方法,找准平衡点,把握企业正确决策的一般规律

  第一,成功的决策建立于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正确的经营思路和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分析来源于正确的信息和周密的考察与思考,周密而详尽的考察思考与又来源于正确的思想方法,有了这样一个形成正确思想的前提,就为正确决策创造了前提,因为正确认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即从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用辩证的思维逻辑在正反与有利不利中去认识与把握事物客观规律,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主观能动改变客观的辩证思维正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趋向外部环境,不凭个人主观意愿和以性格作为决心,使企业的重大决策建立在资源的可支配与企业自身能力相结合的基点上,做到主客观有机的统一。

  第二,成功的决策建立于自身与外部条件的平衡基础上。首先要认识外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也要认识内部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优势,以优势作为跳板,扩大优势,然后避自身之短。成功的结合点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和有效的组合与配置。当然,资源配置由内部与外部二者之间的有效组合问题,也有内部自身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无论投资、扩建与改造、重组联合还是股份改革,都必须做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相互之间的匹配,匹配也是能动的,而不是孤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组合与配置既要立足自身的基础,又不能完全以现有条件作为决策的依据。根据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的原理,把资源配置的视野放到社会和市场中去,最大限度地寻找可组合与利用的资源,也就是说脱离自身的实际,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但不去寻求外部可配置的资源,同样也是不可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最佳决策的。只要内外条件平衡了,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利用了,就为产生正确的决策奠定了先决条件。

  第三,成功的决策建立于领导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经营决策形成是有先决条件的。一般地说,企业领导者对政策的理解和对市场及趋势反映敏锐、对信息的综合梳理得出结论快、动手快、善于抓住时机;他们善于抓住决策的关键要点和支撑点,也就是能抓住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中的关键因素,由此能带动其他矛盾转化形成新的合力,或是有相对可靠的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或是有充足资金与雄厚的管理优势,有市场优势或者地域优势等,使有限的优势在有机结合中不断扩大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优势;加之对未来有正确的预见性,在决策之后能动地适应变化。因此成功的决策来源于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特别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人把握事物规律的能力强、思路清晰、头脑清醒、资源配置与组合思路宽,其决策的成功率就高,相反,如果没有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前面说的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和来源平衡的基础上也是不存在的。
(三)企业经营管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点、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长兴不衰的客观规律。

  技术创新领先、产品附加值高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旋律,它能够从根本上带动与提升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有了它的支撑企业的其他工作才能起到1+1>2的作用,由此保证企业长兴不衰,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系统的经营和系统的管理组合成的无数个相连接的环节,它们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载体和功能。它们之间既是相互连接和相互依存,又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象链条断了节,往往会影响整个经营管理乃至影响整个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经营成败问题,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数以千百件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技术研发与创新,不断增强自主产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作为企业来说,虽然哪一根弦都不能松的,但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就无法生存。这个弦断了,松了,其他的弦绷得再紧也无济于事。进一步说,没有竞争优势,特别是没有优势产品的企业,连生存的可能性都没有了,更不用谈什么管理。因为企业要保持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关键是要有市场,而市场竞争力来源于高端领先的技术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只有拥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就有了技术和竞争力,也必然会有市场,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有保障。进而企业的后续建设包括技术设备更新和改扩建能力、职工收入、队伍稳定等一切的一切都有了来源和基础,企业就会走上稳定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如果没有技术作支撑,产品无市场,企业缺乏竞争力,经营管理的其他工作就没有用武之地。只有技术创新这一条主线支撑得牢,其他工作就会成正比地产生效果。所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支撑企业生存发展的顶梁柱,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点,它是起根本性的带动作用的,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主旋律,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四)企业经营管理找准改革的结合点,创新企业体制和管理制度,是企业不断增加生机与活力的基本规律。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无时不在变化与运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其相适应;企业的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也必然要求企业体制与管理方式与其相适应。企业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管理制度创新和机制调整。中国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只有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生机。这是三十年来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规律。在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一个接一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客观上对民营企业家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正在进行的无论是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的改革,国有经济结构布局的调整与重组,公司制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等都是生产力发展将其推动的改革成果。生产力矛盾运动的结果,客观上要求企业体制和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不论是已经开始的各种改革还是未来要进行的各项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因此,从逻辑上说改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它只是表现为一定时间段的渐进和阶段性的突破。我们不应该把改革创新看得很神秘。其实,创新与改革是事物的常态。象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但世界每天都不一样是一个道理。创新与改革实际上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社会现象和促进事物变化的过程。生产力矛盾运动和企业生存发展,必然要求企业的体制和管理制度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因为只有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企业才能在破旧立新中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改革是发展与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是一条基本规律。

  当然,企业改革创新要充分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和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前进方向的思想文化内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则的原则,体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体现企业的进步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企业经营管理夯实基础,找准与攻破薄弱点,规范经营控制风险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永恒规律。

  每个企业的愿望都是希望有一个保持持久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具有稳步发展的内部坚实的基础,但实际结果并不都是这样。原因是一些企业的做法往往与实际脱节,他们在强调市场和外部重要时往往抓外松内,强调内部重要时抓内松外,结果使内部基础建设不能夯实,抓一阵,停一阵,不能持之以恒。无论是内部工作做的扎实,还是对外应变能力强,都必须从夯实基础做起,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变化。认识外部和改造外部首先都是在内部提升的前提下实现的。只有提升内部才能更好地改变外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一丝不苟地抓好内部建设,不断改变薄弱环节,只有规范经营,才能有集约化;只有控制经营风险,才能做到安全经营。归根结底只有把内部的建设抓好,才有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础,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只有企业基础夯实了,企业就立得稳了,运营规范了,现实的生产力的提升和潜在的生产力的挖掘才有保证,只有经营管理规范了,才会有最佳的经营效果,各种浪费才会真正堵住;只有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监督严格了,决策的失误与经营风险才能有效控制。否则,即使扩大了经营规模或增加了新的投资,如果运营不规范,风险不能有效控制,企业是不能持久健康发展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