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企业财资风险管理策略不只是为了管理风险而管理,而是为了有效益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风险管理策略必须落实到效益之根本。对于企业财资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风险管理策略问题,本文的笔者认为,2010年企业面临的风险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市场,二是政策。
中国现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换过程,还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政策因素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大。这就要求企业要看到市场的波动趋势,更要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出台这些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才能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有个基础原则要清楚,中央经济会议目的是引导中国走向哪个方向?一个大方向:稳定出口、扩大内需,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达到什么程度?就是中国经济复兴;怎样才算是复兴?就是国强民富,要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有自己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风险管理策略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被垄断
现在,中华民族依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不公正对待,如欧美金融体系造成的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还要我们承担,这是切肤之痛。中国在走向复兴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尤其经济上的被垄断导致我们经济发展很被动。虽说2009世界500强中有43家中国企业,但这40多家企业的真正影响力并不在国外,都是在国内,无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发言权和地位。
同样,虽然中国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净债权国家,主权信用很好,可是有信用未必是好事,不能只做好人,要善于做好人;做好人要睿智,不能被别人欺负,不能做老好人。
中国实际上就是老好人,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中国借了2万亿给其他国家,他们却拿这个钱去贬值。
所以,现在无论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体系在国际上都是被垄断的,风险非常大。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就要针对这种风险进行管理。企业要看到的是,国家针对这样的风险进行管理会采取什么对策。
一是我国现在内需不足,对出口依赖很大,大部分产品卖给国际上其他国家(即出口占GDP比重过大)。我们现在生产的大量商品只有卖给欧美,因为其他国家难以消化,也是被垄断(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这使我们不得不扩大内需。我们的产品既需要国内市场,也需要国外市场,国内和国外市场是平等的、同等的、对等的,当国际上的需求不足的时候,本国的需求可以替代,以避免被垄断的风险管理。
二是金融方面,中国也是被垄断的。在国际金融格局里,中国几乎没有发言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等世界金融组织中中国都不占有重要席位。假设世界金融机构是个公司,那么欧美是大股东,中国只是个很小很小的股东,虽然中国手上有大把的钱,可是抱歉中国不是大股东,有钱未必有发言权。
打破金融垄断,用外汇储备等债权到国际金融机构里换取股权和发言权,势必会对中国自身的金融管理和金融资产提出要求。尽管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工行已是世界第一大行,全球十大银行中国已占四席(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国金融还远未走向国际,金融资产还十分落后。因此必须鼓励中国金融机构加入大型国际金融组织,扩大分布和影响力;同时还要扶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中国很多的本土企业包括个人到海外银行投资买了一些资产、甚至复杂的金融资产,结果我们的国有银行、国企损失很大。
总之,实体经济没有继续“出海”,一是国际上的需求已经下降了,我们必须在国内寻找消费市场;二是与实体经济相配套的金融企业没有及时走出去,实体经济在国际上进一步开拓的时候,缺少后备和金融支持,缺少金融的风险管理。
金融走向国际,必须做好信用管理、风险管理等工作,否则风险成本还是我们承担。企业如果经营做的很好,但没有投资和融资,这个企业的价值链就是瘸腿的,不值得称道。同样,对于中国而言,经营的实体经济和投融资方面的金融都要建立起来。现在我们缺少风险管理手段,比如说融资走向海外,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会遇到的汇率不稳定问题;货币是不是在国际化,现在来看已经不是一个小的问题,不是中国自己想不想做的问题。国际上已经开始主动要求人民币国际化,因为人民币的信用在快速提升。金融危机以前,发达国家的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币值稳定,在全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别人的资源。但是现在,这些货币在贬值和波动,信用度出现问题;中国的投资也必须走向海外,2万亿外汇资产大部分是债权不是股权。如果是股权,货币贬值不要紧,拥有海外矿产,矿产资源的价值还在;但如果拥有的是欧元、美元及相关货币资产,就全都不值钱了。
对抗国际风险管理策略:提升内需
从这些方面我们再反过来看,才明白中央经济会议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
如扩大内需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走城镇化道路,是因为城镇化非常有利于内需数量级的增长。当市场上处于稳定状态,经济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和提升往往很难,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变动市场上现有的体系,把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或者把城市人口变成农村人口,只有这种社会变动,才会出现经济的阶梯式增长,有效扩大内需。
大力城镇化的时候,很多人会担心失去了房子、土地、收入的来源,以后怎么办?社会就会不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要求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环保民生领域的支持,就是为了支持城镇化的工作。在市场上的大部分消费者有了保障之后,再去引导消费。
企业这时就要分析哪些行业会发展,会怎么发展。现有的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市场上的供应肯定不足,那么企业可以大量地去提供这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内容。
对抗国际风险管理策略:货币趋势
美国是个债务远大于债权的企业,美国民众也大部分是债务人。美元其实代表着美国(企业和民众)的债务信用。作为债务人,美国有动机降低债务,很显然,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就是货币贬值(也称通货膨胀),而这个风险的承担者更多的则是其他国家企业和民众。
低基准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甚至央行直接托管大型金融机构及其偿债风险,就是将其本身的市场信用风险,通过国家垄断的国际货币信用转嫁了。这是绝对不道德的。
中国没有义务去承担别人的责任,何况是经济更为发达国家的,而中国的经济稳定及发展也有利于国际经济复苏。为此,中国必须在货币汇率、利率等政策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比如与美元的间接挂钩等。
就今天的中国经济而言,只要解决好民生的保证保障工作,适当的通货膨胀还是可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必须的。两类企业,两种定位和方向分析和了解了整体经济形势之后,进一步来看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这里,我把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中小企业;一类是国企。它们都是国家的经济支柱。
风险管理策略:经营层面
中小企业的市场在哪里?和谁去抢市场?是不是要和大企业去竞争?除非这个中小企业有非常好的竞争力、资源和技术,一般情况下笔者建议中小企业,不要和国企、央企的发展方向竞争。市场的风险把控,就是要找到原有市场会怎么变,会产生哪些新的市场。中小企业要研究、分析和调研在国内内需加大过程中,企业投资加大的力度在哪里?引导方向在哪里?有没有大的企业参与?如果没有,那就是我们的市场。笔者认为在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这些服务型行业,中小企业将大有作为。
大型国企在经营层面上,应该看清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大企业在扩大内需里面不是抢市场,而是担当支持性的角色。面对国际危机的时候,小企业很容易受到伤害,而大企业在对抗国际被垄断、国际风险的时候,自身竞争力基本可以得到保障。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大资源整合和投资,拿出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国资委要把央企缩减到80~100家,缩减的是数量,要提升的是质量。国企要做大,不是在国内而是国际上做大。“保出口”也是要靠这些大企业的谈判、竞争、对抗垄断的能力,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
风险管理策略:投资层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后的另一个工作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希望企业能在市场发生变动时,不仅要善于在原有的产业产生效益,更要能跨产业、跨行业达到另外一种提升,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投资能力。有很多企业还不善于自我投资,更不擅长于海外投资。别说中小企业,中国大型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也往往受挫于当地的文化,法律传统,政策等而以失败告终。
风险管理策略:融资层面
以前,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管制。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已逐步认识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巨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是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企业融资将继续宽松,资金将继续保持平稳供应。2009年初加大增长是因为那个时候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了,当2%、3%的GDP增长难以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加大增长以达到8%、9%,这是“保增长”,平稳地向前发展。
同样,2010年的货币仍是宽松,2009年宽松是因为经济低迷,所以我们加大货币增长,对市场进行积极地支持。这种支持很简单,就是保持信贷投放量的稳定,去年投放量多少,今年继续保持相当的投放量。2009年初,我们调整财政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2010年工作还是加大财政支持,比2009年同期、同等情况下我们将有更多的财政投入和财政支出。
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国际上的影响。在利率上,中国现在加入了国际大家庭,不能自己说多少就是多少。比如说中国的基准利率调高到5%,美国基准利率还是1%,这时候国际上金融套钱保值的热钱就会涌入中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和冲击。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可以看一下美国的失业率,他们公布的数字2009年预计在9.8%~10.3%之间,2010年仍会高达8.6%~10.22%(2009年12月23日《经济参考报》)。虽然美国自称是一个相对有保障的国家,但10%他们已经吃不消,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美国、欧盟和日本会继续选择低基准利率。那么,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低基准利率就不会变,但是有可能会尝试变化其他政策,这就需要企业家们去研究和分析了。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的企业接下来在经营、投资、融资这几个角度的财资风险管理策略就比较明晰了。
企业的目标是效益。在我们的经营有变化的情况下,比如说投资到哪个行业、哪个产业,就要先了解这个行业、产业的风险度。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资金链、资金波动密度、资金流动频率完全不一样。企业决定介入某些产业的时候,要做好资金和风险应对的准备。
投资方面,大企业在国内是垄断者,投资风险很小。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风险则很大,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在国内跨行业、跨产业、跨地区投资的时候也需要风险管理。跟国外的风险管理有很大区别,国外的法律、文化和中国不一样,在国内,都是在同一个法律下面,文化差异也小些,企业更多应该关注的是政策方面的变化。
企业的财资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融资方面,企业借入还是借出,要根据借入还是借出的成本以及相对收益决定。资本成本低时借入,成本高时借出;相对收益高时借入,相对收益低时借出。
资金借出的时候,要对借款人做出信用调查;借入的时候,金融机构等会对企业做信用调查,此时要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
经营、投资、融资都处于变动状态。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城镇化,都是很大的变动。变动越大,机会越大,风险也越大。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让我们看到了金融变革的巨大风险,那么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策略的加强迫在眉睫。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财资管理人员身上: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多少由财资人员数字定量地说明,用定量化的语言把风险给企业家、董事会、股东会描述出来。很少有企业财资人员对自己企业、合作伙伴、企业所在的市场风险度定量性地管理。信用匹配、信用等级的两个指标是账期和信用金额。某个市场主体信用好,不可能一百年信用好;信用不好,也不可能一百年信用都不好,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出现波动、变动。不同金额债务的风险也不一样。几十亿、上百亿债务对于一般企业风险很大,对于类似宝钢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则属正常。
财资经理人要知道建立怎么样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还要善于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三保“担保、保险、保理”的使用,不仅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企业都要学会这些工具的使用。资金流动过程中,企业财资风险管理策略者也要做好“经营性资金、投资性资金、融资性资金”这三种综合性、整体性资金的预算和管理。
总体来说,无论如何,中国必须发展,而发展之中国际国内两个社会的风险也是变动的。通过本文叙述中国企业对财资风险管理策略的需求也愈加凸显,这不仅仅是为了防范风险,更是为了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为了中国经济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