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迅速兴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并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各国企业无不从国策的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企业可能得到和利用的,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把握机会,做出决策,增进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一)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步骤及相关措施
⑴、合理构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管理制度等;
⑵、建立企业的总体数据库;
⑶、建立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
⑷、建立Intranet(局域网),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⑸、接通Internet(互联网),获得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己信息资源。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及现状,及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比较
我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完成工业化的艰巨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摆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将其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国家把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作为专项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另外在两化融合方面,现在企业也有很多的进展,尤其是大企业,大概说可以到国外90年代中期的水平,也有一些企业做得更好。中小企业信息管理方面也在逐渐增长,还有利用信息管理技术来节能减排,这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从两化融合这一块,从改造传统产业这块,进展也非常大。
进展比较慢的是社会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比较慢一些。比如像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就业问题,帮助一些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找工作,非常先进的覆盖全社会的就业支持服务,这个我们还比较差。另外比较差的就是社会保障系统,另外像医疗卫生系统,这个也还是比较差,不能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医保不能在全国建立体制。
(三)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的创新措施
(1)创造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
(3)开辟新的市场,即市场开拓创新;
(4)获得新的供应源,即开发利用新的资源;
(5)形成新的经营和管理态势,即组织和管理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而言,信息化无论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均已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信息管理数量超过42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资金不是十分雄厚,管理不是非常完善,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信息管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迅速掌握好网络技术、利用好网络技术,按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化,才能全面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当今大势所趋,国内外许多企业集团都纷纷争相上马,极力把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为其谋利。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实施企业信息管理化,也是时代所需、企业发展所需,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没有企业现代化,也就没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应变能力。但企业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实施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本身是一项企业管理的全身运动,是一项向传统管理模式挑战的变革,需要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应用层等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其次,它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基础、人员素质为基础,要求企业要具有很强的内部控制能力,能准确地将企业决策实施到位。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信息管理化管理具有宽广和深刻的内容,其中信息管理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战略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把信息化系统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是信息化建设者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公司上下统一思想建设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而言,信息化无论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均已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向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挑战的管理革命,是对企业原有旧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的大变革。要实施企业信息管理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公司组织形式的重组、管理方式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再造、部门职能及利益的再分配等等,势必要与一些习惯势力产生摩擦,如果没有领导坚定的支持,并身体力行,这些变革是很难推动的。
同时,信息化在初始化阶段,要把许多基础数据录入电脑,并要随时应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量是巨大的,过程是枯燥的,成绩却不是怎么明显,人们持观望的态度用疑惑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个关系到自已的各个细节,这时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选择了信息化,就是选择了变革,各级领导应做好充分准备:
(1)首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管理变革;
(2)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信息化是时代所需,是加强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不能盲从,同时也应看到实施信息化的困难和阻力;
(3)直接参与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计划制订工作,只是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要身体力行,亲自决策;
(4)当技术人员和实施人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须给予强大的支持和激励。
所以,许多已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都说,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实施信息化只能是纸上谈兵。领导不重视、人员素质低、需求不明确、设计不合理、实施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或者制度不健全等,归纳起来,最根本就是因为没有把效益摆在一切信息化工作的首位,没有认识到效益问题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根本问题。
三、实施信息化深入到各个部门
让所有员工随着信息化一同进步。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规范化的过程。如传统的手工审批制度落实到信息化中之后,在相应的系统中就要严格执行,而不像手工审批阶段相对自由,一些人员会觉得信息化太麻烦了,还不如以前方便。而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规范化,在实际的规范化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部门或一些人员有抵触情绪。而这时候就要意识到这这种麻烦是一种“进步”,管理上的进步。一定要将这种进取的意识深入到各个部门,让所有员工随着信息化一同进步。
企业信息管理化是企业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几乎涉及企业所有业务领域,需要企业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明确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从而设计出科学、实用、符合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方案;况且信息化的应用,使用得最多的是各流程和各终端的各个用户,用户对业务流程最熟悉,系统的使用效果直接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最具有针对性,所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是几个少数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好坏。因此,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1)有计划、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逐步了解和熟悉信息化,明白信息化能给自已、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2)强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培训贯穿于系统运行全过程;
(3)有计划地组织各流程业务骨干到信息管理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洗脑”,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从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考虑
企业现在的信息化现状,企业理想的信息化状况。一个现在,一个未来,都应该是可以明确说明的,如果不能对现状很好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很好的展望,都将注定信息化的失败。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是万能的,信息化同样如此,只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辅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寄希望于信息化。
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管理工作完备与否是信息化管理能否可靠运行的基石,基础工作没做好,将极大地影响信息化运行,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和惨重的。因为信息管理的实施,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将一张张单据、一个个信息输入电脑,用人脑来控制电脑,用电脑来控制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程控制、客户关系、供应链衔接等环节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做到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否则,计算机将拒绝执行操作指令。因此,在决定信息化之时,应完善各项基础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的规范统一。因为一样货物的名称、一种产品的规格型号或许只是一字之差,在手工处理条件下并不产生什么问题,但一旦进入系统,要不就是被拒绝,要不就是录入后给今后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此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的基。
(2)建立票据即日录入制度,做到业务日清日结,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及时性。
(3)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以保证初始数据录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录入的差错率,因为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定是垃圾,这样不但不会给管理带来效益,同时还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4)健全科学的分工和各流程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规范透明运行。
五、实施信息化应该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划也不能只看眼前的需求,应该放眼未来,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的需求。解决当前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预见的需求也必须考虑在内。也就是说按照企业正常的发展,目前建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而不是企业稍有发展之后,硬件、软件也得跟着“发展”。
信息管理化不只是在企业内建设一个局域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电脑上查查资料、看看文件等,这些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电脑应用,根本还谈不上是什么管理,充其量只是手工劳动在电脑上的翻版,这并不是信息管理化的目的和本质。
信息管理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高层高度关注的投资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并找准信息化实施的突破口,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首先应清楚实施信息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转变的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把握企业信息化管理整体思路之后,就可以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具体可分以下几步走:(1)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财务信息管理化作为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推动其他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信息管理化。
之所以把财务作为信息化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财务是全公司的数据中心,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最后各部门都需归集到财务;先中心,后局部,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会因为一个分支系统的失败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推进和运行。只要第一步走好了,以后各步就有经验和信心了;(2)建立以存货管理为中心的供、销、存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3)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生产、成本管理系统;(4)建立以工艺技术为中心的科研开发系统;(5)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化。
信息化的传统应用集中在大型企业,我国的信息化实施也是从大型企业开始。但是在管理成为各类企业普遍需要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企业若要达到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和预期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性能、交货期、价格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管理,在管理、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信息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不仅大型企业需要,中小型企业同样需要。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模式不同,灵活实施,使信息化具有中国特色。这样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同样可以共享信息化的盛餐。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最终创造效益的还是靠产品,信息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信息手段。对于企业而言,长期利益,是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最根本的是一条企业管理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走上结构化的自我优化之路。由于大企业已经越过求生存的阶段而进入稳固、扩大发展的阶段,所以无论从环境还是管理都相对比较成熟,并且有较强大的资金保证。所以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只要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系统软件,进行规范合理的管理和应用,信息化的实施成功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