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学科设置的合理性辩护

企业培训师观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学科设置的合理性辩护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本文从学科的双重内涵出发,认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学科的设置既符合知识分类的要求,也获得了企业必要的权力支持,其学科设置具有合理性。并分别从交叉学科发展趋势、学科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研究方法和学科归属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最后也指出了这门学科的不成熟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知识的增长正以几何级数递增。在现代知识发展的过程中,学科是催生婆,也是刽子手。其实,学科的溯源就显示了其二重性的历史衍延,古拉丁文disciplina本身已兼有知识与权力的双重意义。但在其后的发展中,“学科”一词的各种含义逐渐完全正面,“只有福柯才率先让人意识到学科是‘生产论述的操控体系’和主宰现代生活的种种操控策略与技术的更大组合”。即学科既是一种知识的分类,也是一种权力——利益的分配。正因如此,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既要有其内在的知识发展要求,也要有其外在的权力———利益的配给,两者缺一不可。下面,本文试结合教育经济与管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特点,分析其设置的合理性。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社会科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近代世界的一项大业”。从历史上看,社会科学的发展并非完全是线性的扩展。按照华勒斯坦等的研究,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融合期(1500年-1850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为一体,它们是共同探寻世俗真理的同盟。

  2、整合期(1850年-1945年):随着实验性、经验性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加强,社会科学因其先验的真理断言不可验证而备受责难,并不断遭到自然科学家的排斥。与此同时,社会科学家一方面借助大学作为一种手段,以争取国家对其学术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也通过自身内部的整合,以探寻普遍法则为己任,设法为各自的学科领域划定范围,并从根本上把这些领域彼此加以区分。“截止到1945年,组成社会科学的全部学科基本上都已经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主要大学里制度化了。”

  3、扩展期(1945年至今):二战后,现实的需要及日益拥挤的学科专家促使新学科不断涌现。以地区研究为契机,学科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社会科学向更具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各种交叉学科层出不穷。以跨学科形式出现的新兴学科“不仅克服了现有学科之独特性逐渐式微的逻辑,而且也将这些学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重新确定了它们的合法性。”
  跨学科的出现固然是一条创造性的途径。但从学科学的观点来看,跨学科也为“学科大杂烩”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如果学科间的任意联结都可以构成一门新学科的话,学科本身也就会因失去了其独特性而毫无价值。所以,当我们审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时,我们就得慎重地分析这门学科是否是我们主观上的虚设。教育经济与管理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自然无可例外地难以逃离其合理性的检验。不可否认,这门新兴学科的设置有赖于“行政性重组”,但从学科的内涵来看,学科的构建是难以摆脱权力之网的,而且也似乎确实需要这种权力支持。当然,如果一门学科仅是依靠这种权力支持而构建,它也会因其失缺载体以及频繁的政策变更而不能长久。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学科设置的内在动力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的变化,既教育重要等级趋向中心地带。未来社会不管如何发展,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社会中的作用会日益重要,而教育作为一项生产和传承知识的大业,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现实情况来看,以不同学科为出发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各种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如教育文化学、教育生态学等。这种分科研究虽能深化认识,拓宽视野,但因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分科研究的片面性,又因其缺乏综合的研究而对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无能为力。于是,在实践中,人们试着采用多学科的方法,特别是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操作是有效的,从而也就一定程度上触发了这门新学科的诞生。总而言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是既具有学科发展所需的内在动力,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获得必要的权力支持后合理地构建起来的。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变化中的教育问题

  在学科之林中,各门学科都拥有自己的领地,并以探寻自身领域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对于有着清晰界限的学科而言,这种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这种在划定的学科界限内对真理的探寻可以形成代际接力作用。即下一代的学科同行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科知识。同时,这种代际关系也给学科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科同行们在自己的学科内相互激励,并相互约定形成“学科规训制度(disciplinarity)”[6]。交叉学科的出现给这一制度提出了挑战。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就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动态性,以探寻规律为宗旨的研究似乎不适合于交叉学科的发展。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形成过程来看,其诞生的过程一直都是围绕问题而不断发展的,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并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推动这门学科发展的动力。所以,若我们把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框定为如何发展并解决教育问题的规律,就有可能把这门学科推向悖论的危险,因为这种规律是难以发现或者是虚设的。不可否认,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出现是陌生的,但从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学科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下面以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为例,分析其出现的必然性。
现有的教育学科对繁杂的教育问题的回应是令人沮丧的,理论上的滞后和实践中的盲从使得教育学科在现实中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固然同教育问题本身的繁杂有关,另一方面也客观上显示出了现有教育学科的内在缺陷以及方法上操作性的缺失。现代系统论主张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正是对这种传统学科固有不足的及时回应。彼得·圣吉认为,问题的复杂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许多变数的‘细节性复杂’,另一种是‘动态性复杂’”。对于“细节性复杂”,“由于人类认知上的限制,我们同时只能掌握少数个别变数,我们意识层处理资讯的机制,很容易因细节性复杂而超载,迫使我们必须求助于简化的方法来理解事情。”[8]对“细节性复杂”的认识,正是我们传统学科努力探寻的目标,我们设法发现并掌握各种变数,但在用于解决问题时,却只能使用少数个别的变数,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野遂道”。“动态性复杂”则“表示我们处于一种因、果在时空上不相近,而原先以为是正确的解,并未产生出预期的结果的情形。”

  对“动态性复杂”的处理,就得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需要超越事件本身,去寻找事件背后的结构和行为变化形态。传统学科由于学科界限的约束使得其在处理“动态性复杂”上陷入困境,交叉学科的出现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转机。交叉学科由于利用多学科的优势,超越传统学科界限,在系统思考方面占有极大优势。在教育学科群中,各门分支学科在对“细节性复杂”的认识和处理上都有很大进步,但对教育问题的解决却始终是底气不足。这个中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教育自身,还同社会系统中与教育系统相关的各子系统密切相关。固然,从教育角度来解决教育问题不一定有成效,但教育自身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就是尝试突破学科的界限,立足教育领域,但却从多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教育问题,也即尝试对“动态性复杂”进行处理。因此,无论是从社会需要,还是从学科发展的过程来看,这门学科的构建具有必要性。

  学科的成熟同样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支持,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同样也得益于有利的外界条件。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进一步规范和理顺了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了二级学科,在把管理学提升为学科门类的基础上,把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归入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并可授予管理学和教育学学位。自此以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硕士授予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目前情况看,这些硕士点多数是在教育学门类下设立。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此学科同教育学科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源于其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自身的不成熟,但不管怎样,外界的有利环境为这门学科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学科内部层级的划分是依据其研究内容而定的,其目的是界定此门学科在本学科群中的地位及研究范式。学科内部层级的划分最早来自自然科学,通常人们将自然科学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社会科学目前还没有一种合适的层级划分,通常也按自然科学的这种划分来进行分层。一般来说,这三个层次体现了不同学科的研究重点,层级之间具有区分性。但由于学科内部是一个整体,这种人为的层级划分并不能割裂一门学科本身的完整性。所以,不同层级的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并非真的泾渭分明。以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为例,它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决定了它的学科性质上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但又由于其自身的不成熟性以及学科内部完整性等原因,它也有可能要进行一些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然而从整体来看,该学科还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四、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学科方法

  一门学科在创建过程中需要接受哲学方法的指导,借鉴一般科学方法,吸收各种综合性方法、横向性方法和交叉性方法的养料,但必须有本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在创建过程中具有方法论高度的创造性尝试,是适用于本学科理论建构的具体发现方法、检验方法和发展方法,对于本学科的创生具有其它方法无法取代的新工具意义。那么,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独特研究方法是什么呢如前所述,交叉学科是多门学科的有机结合,在研究方法上也自然是融合多门学科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多学科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方法在方法论上是一大创新,在实践中也富有成效。在学科细化的今天,各门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对系统性问题的解决能力日显苍白。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提出,在方法论上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前提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仅是各种学科研究方法的随意组合,如同交叉学科的形成机制一样,多学科研究方法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好比是一个“资源库”,内含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但在使用这个“资源库”时,面对不同的问题,这个“资源库”输出的有效资源也是不同的。所以,多学科研究方法一方面既避免了单一学科研究方法的片面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种方法相互借鉴,发挥综合效果。就教育经济与管理学这门学科而言,主要是使用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大学科的方法去解决变化中的教育问题,具体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案例法和调查法等等。
  五、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归属于管理学门类

  学科的归属问题实质上是学科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一门学科把自己界定在特定的学科门类下,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权益的顺利获得,从学术上得到社会的认同,也能从心理上使得学科成员获得一种安全感。可是,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其学科的归属问题日益复杂化。在学术界,不同学科的学者常常从自己的学科视野出发,设法把同自己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纳入自己的学科阵营。这种努力自交叉学科诞生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这种努力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交叉学科同各相关学科的关系,但对其归属问题依然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交叉学科的归属应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交叉学科是借用某一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特定学科的问题,那么其归属就应归入特定的学科。如教育统计学,它是采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学的问题,所以它应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另一种是交叉学科不仅运用其它多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特定学科的问题,而且其研究的问题也是同各门学科的内容密切相关,那么,这种交叉学科的归属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教育经济学,它不仅可以看成是采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也可以认为是经济领域的教育问题。所以,把它划入任一学科门类似乎都有道理却又似乎都证据不足。笔者认为,这种交叉学科的归属没有必要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各门学科可以按照自己的体系去发展,从而最终推动这门学科的繁荣,现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发展的。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明显是属于第二种情形的交叉学科,那么其归属是不是可以同时属于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三大门类呢从理论上说,这样划分没有问题。但从现实出发,为了稳定该学科的地位以及学位管理等方面的需要,由企业规定其归属也是恰当的。从我国国情分析,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为这门学科纳入管理学门类提供了条件。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理论和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即其本身也是一门交叉学科。由于教育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教育的管理也必然成为其研究对象之一。从目前情况看,在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下,它己包括原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5个二级学科。可见,把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纳入管理学门类,首先是一种企业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违背交叉学科归属的原则,同时又符合现实的需要,因此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当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硕士点多数设在教育学门类下,这种情况的原因前面已有所述,但这种多门类下设立同一个学科硕士点的情形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学科的交叉性。在公共管理学还没有成熟之前,这种情形不会消失,但以后的趋向应该是向管理学门类统一。

  六、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不成熟性及未来发展趋向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一门极不成熟的学科,它的不成熟性甚至遭到人们对其本身设置的质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不成熟性是必然的,但如前所述,它的设置也是必然的。那么,它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试对之作一概括:

  1、学科体系还未完整地建构起来。以动态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并不排斥自己学科体系的建构。到目前为止,这门学科的研究还是较为零散的,在研究范式上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不成熟性最明显地反映在其研究生的培养上,它至今还没有一门是有关这门学科自身的课程,而主要是使用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学科课程来进行培养。

  2、学科队伍还未形成应有规模。学科建设离不开学科队伍的壮大,由于该学科一开始就分属于三大学科门类之下,所以从事该学科的研究人员也多数源自这三个学科门类。自1997年后,该学科虽有合理分设的条件,但这些研究人员同原有学科的深厚关系依然存在。所以,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学科的队伍扩大速度极其缓慢。尽管如此,该学科的发展前景依然是令人鼓舞的,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学科逐渐纳入管理学门类,成为公共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公务员制度提供理论研究以及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2、学科体系逐渐完整,形成本学科以变化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特色,为教育改革服务。

  3、形成一批专、兼职的研究队伍,扩大该学科在教育研究及教育决策中的影响。

  4、研究生培养以在职培训为主,教学与研究并重,努力培养一批学科人才。

  5、立足本国,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加强国际交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教学和研究体系。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