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百年老店和基业长青问题也曾困扰着那些被人们视为英雄般的著名企业家。被人们称为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德鲁克和被称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努力学习的榜样和精神领袖。人们发现上述两人其实在本质上都有着一种可以被称为“企业管理哲学”的思想作为其科学管理的核心。我们的许多企业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更多地只是注重了一些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非本质的东西。所以,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实践效果很不理想。
成功的企业管理学其实质上一定是一种企业管理哲学,既然是一种哲学其核心的东西就一定是一种价值观和系统方法。企业管理要用正确的企业管理哲学来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在企业管理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几个故事和寓言,来体会一下所谓企业管理哲学。
有效沟通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我们个人在社会生活经常需要遇到的基本问题。人与人之间要达成真正的沟通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来通过下面一则故事来体会企业管理哲学。可能比我和其他沟通专家所着的专业文章对你更直接,更具有震憾作用和启发意义。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经理人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经理人在企业管理中一般会产生两种有碍管理绩效的心态一是以偏概全;一是宽于律己,苛以待人。下面这则寓言中的哲学家很好的体现出了经理人的这两种心态。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那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够资格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
我们对寓言中上苍及哲学家的作为,一定深不以为然。可是,一旦我们成为当事人时,往往也会不小心触犯了上述二项禁忌,因为人是感官性的动物,例如:看到一位员工常常加班,另一位员工每次都准时下班,经理人常常以看到的景象,依照自己的思考模式(即是价值观)来下判断,认定准时下班的员工配合度不够,工作不敬业…
然而事实未必如经理人所看到的,有可能是常常加班的员工在上班时间打混摸鱼,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只好以加班来完成;也有可能常常加班的员工,工作方式不对;也有可能是工作份量分配不均…
所以,身为经理人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勤劳上进的员工未必是合作性高的员工;试图取悦上司的员工未必能够胜任艰难的工作。这是一门很高深的企业管理哲学。
至于另一项管理禁忌:宽于律己,苛以待人。是员工最厌恶的主管类型之一,也就是经理人标准不一,不能以身作则,反而以放大镜来看待员工的行为,造成管理上的冲突,致使员工会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结下或者“上行下效”,毫无作为可言。这也是人性之一,身为经理人即是表率,言行要谨慎,这也是一门高深的企业管理哲学。当你拿放大镜看别人时,却放纵自己的同时,员工亦必定是拿放大镜来看待你,其中会产生的冲突可想而知……
随着世界平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同时对企业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个企业的经理人不能用正确的企业管理哲学来管理企业,这个企业团队便不能拥有足够的战斗力,更不能拥有足够的反应和执行速度。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领袖通过好的企业管理哲学来指导,不仅是控制企业内腐败、怠工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中生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