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细胞单位,承担着具体落实信贷政策的具体操作工作。如何防范贷款风险管理?基层银行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标的低。多年来,企业主要依赖向银行借款维持生产经营,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很少;二是无标的。个别企业负债过重,所有者权益已是负数;三是循环担保或互保。有的部门在贷款中采取循环担保的做法,这实质上已丧失了担保的原意,起不到减少风险的作用。
办理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办理抵押贷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办理抵押贷款要经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须支付不少费用,仅土地评估一项就需分别给土地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公证处缴纳评估费约6%。这些费用,对生产经营本不景气的企业来说,很难承受,因而也给办理抵押贷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抵押贷款难,依法收贷也难。由于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且行政干预严重,使依法收贷缺乏应有的执法力度。从起诉到执行,不仅拖延很长时间,耗费很多精力,而且效果也不明显。
另外,对一些企业的呆账贷款风险管理认定也比较难。按国家有关规定,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撤并解散或其他原因中止法人资格,进行清偿后,不能还清贷款方应列为呆账贷款。在《破产法》尚未普遍实行的今天,一些企业的贷款无法认定为呆账贷款,既不能清偿,也不能核消,而且每年还要形成大量应收未收利息。
要完善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解决这些不合理的问题。但是解决这些问题,单靠银行一家难以奏效。必须依靠当地企业主管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灵活机动、区别对待的方法,以求得贷款安全系数最大化。
分析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的种类,根据现阶段农发行商业性贷款的政策背景和理论依据,结合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形成的因素和特点,一些专家认为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我认为作为县级的基层农发行应重点防范贷款的信用风险。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
政策风险:是由于国家或地区各种政策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各项财政货币政策也会随着基本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这些政策变动因素,将对农发行和借款人外部经营环境产生不确定性因素,出现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尽管农发行初步建立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分开管理的模式,但由于商业性业务经营范围狭窄,贷款种类单一,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区域政策、粮棉产业政策的制约,加上粮棉产业又属于政策性极强的行业,这种贷款的政策风险将是农发行长期的风险来源,作为基层单位的信贷员一般是无法控制的。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治理机制缺失、信贷管理和内部控制缺陷,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内部原因造成的贷款风险管理。主要由于农发行公司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内控制度不够严密、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或疏于执行、信贷决策超越权限、贷款决策失误、贷款种类创新、缺乏法律风险意识、信贷人员以权谋私等原因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目前信贷决策权限上收,作为县级支行的信贷员的风险责任要相对小点。
信用风险:是指农发行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各类商业性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道德、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无法按期归还贷款本息而出现的风险。由于信用风险在信用关系中产生,存在于借贷行为的全过程。只要银行与借款人发生借贷关系,在资金“双重支付、双重归流”的运动过程中,以贷款形式体现的信贷资金运动过程始终依附于具有风险的借款人生产资金风险运动过程。因此,信贷资金运动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经营风险。由于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状况恶化、缺乏还款意愿、蓄意骗贷或故意逃废银行债务,形成信用风险。特别是由于借款人诚信意识较差,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资金体外循环等而形成的道德风险,对农发行贷款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农发行绝大部分资产都是以贷款形式存在的,所以信用风险是农发行面临的最大、最主要的风险,也是应重点防范的风险。特别目前有些地方粮棉企业的机构改革没有到位,少数法人代表的诚信意识较差;如果信贷人员不加强管理,那么这种信用风险系数就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