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经济管理知识–领导干部读本

企业培训师观点:经济管理知识–领导干部读本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当今社会正迈向信息化时代,企业获取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他们除了可以通过比以往更为广泛的一般信息渠道获取信息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上的网络轻易进人各种类型的信息库,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要从这些信息的海洋里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了,而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救的经济管理知识则更是难上加难,为了适应这一新的挑战,一些企业便尝试开展经济管理知识。设立信息(知识、智力)主管,专门负责信息方面的工作。
  
  一、学习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提升领导干部管理水平

  由国家计委组织编写的《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一书,经过2年多的反复修订,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本书的出版,江泽民总书记在为《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一书作批语时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像总书记讲的那样,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还是经济转型国家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阶段,企业对经济引导、规范、推动的作用都不容低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亦把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归结为制度绩效的释放。因此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是相当重要的,对领导干部提供系统、综合、全面的宏观管理知识,以提升理论和政策水平,也是制度改进的重要一环。

  二、对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理论基本知识的系统介绍

  《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从对宏观经济管理内涵界定开始,论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宏观调控的目标,政策调控的三大杠杆,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及新技术革命、信息网络化对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的影响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知识。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涵是宏观经济调控,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与调控的对象是一致的,即宏观经济。保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央企业的职责,也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不仅通过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论述经济增长和总量平衡,还把总需求分解为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不同,在首先保持总量平衡外,《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还提出应包含重大结构调整,如收入分配、人口与就业这些影响国民经济结构的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实现总量平衡与结构调整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需要有政策工具。《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除了研究金融和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外,强调了计划调控的重要性,指出计划具有综合协调平衡、信息导向、政策指导和引导资源配置等四大功能,明确了计划是同金融和财政并行的宏观调控的三大杠杆之一。

  《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探讨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依托力量,明确了社会中介组织、中心城市和大企业集团在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演进,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探讨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制度。

  三、对我国计划手段调节经济管理知识实践的全面总结

  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宏观经济变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控制和调节,如反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基本特征是覆盖一国经济整体,因而不存在仅仅针对某个具体部门或地区的宏观调控问题。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如国家计委、经贸委、财政部、央行等都具有宏观调控职能。但他们调节经济的手段和途径各不相同。

  把计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经济调控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两个层次来体现的:第一层次,国家计划提出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基本任务和宏观调控目标,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比例、结构、速度,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基本经济政策,这种计划实际是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第二层次,是对某些重要领域和重大经济活动进行的专项规划,其中包含了对有关经济调节手段的综合协调。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的协调运用,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加快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内需、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都是我们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划和规划之后,要有投资来保证。投资是计划调节的主要手段,投资可分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金融学意义上的投资”和“广义投资”。“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即“实物投资”;“金融学意义上的投资”主要指“证券投资”;“广义投资”不仅包含“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还包括人力资本的投资。《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明确了投资的分类后,指出我们研究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这是最重要的,需要很好管理和调控的投资。
  四、《经济管理知识读本》包含了对宏观调控理论探索的最新研究成果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即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周期波动的特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全面和深化的过程。西方经济学家一度认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经济运行。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也开始了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承认,市场失效要求企业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护,但宏观调控作为对市场机制失效的纠正,它的有效性是因为经济周期是有规律的,依据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控,选择逆经济周期而动的政策工具,实现市场均衡,做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这就是企业宏观调控理论的基础。

  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识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于他们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经济结构需作较大调整,市场体系还未完善,企业主导往往是追赶型经济的重要特征。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迅速崛起,肯定了企业的积极干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主导”的长处所在,由企业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有计划分阶段地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大缩短现代化时间。
  在这方面《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进行了许多探索。比如说,如何看待计划经济?传统计划经济最主要的弱点是排斥市场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太高,时效性差,但综合平衡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计划仍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但它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计划”了。今后,计划手段将主要在两方面起作用:一是针对“市场失效”领域,由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有步骤地直接或间接配置资源,来弥补“市场失效”;二是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以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为基本内容,从宏观、总量和结构等方面解决好重大的资源配置和重大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流动进行引导。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居民的预期,在市场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的基础上,间接地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而通过计划手段直接调配的社会资源,也要由过去计划牵头,财政、货币供应资金直接调配方式,转变为企业适应市场、企业促进市场的间接引导方式。如:近几年的技改贴息的规模和项目选择原则,明显地着眼于我国重要基础产业普遍性的技术升级,这是“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一基本思路的具体政策体现;中央财政重点投入的方向是,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这体现了财政资源配置向长远发展的“后劲”倾斜;提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和公职人员工资,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体现了短期政策促进社会中长期发展的目标意图。

  五、《经济管理知识读本》的行文,充分考虑了读者对象的要求

  本书是为领导干部编写的普及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的读本,并不是简单的现行政策的汇编,有一定的理论性。在注意行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同时,编者兼顾了政策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因此读来给人一种浅出但不肤浅,深入并不深奥的感觉,有可读性。特别是《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对新技术革命的关注就是一例。经济信息网络化引发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结构变革,势必对宏观调控体系、目标、手段提出新的挑战,《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吸收了有关专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指出信息网络化从生产效率和制度创新及网络效应等多方面对宏观经济调控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并给读者启发。

  理论的成熟离不开实践的成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宏观管理体制还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也只能反映我们目前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水平,许多问题还需要在改革和发展中继续探索。《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中有个别文字表述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使之更为准确。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