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已经有十多年了,时至今日??我们仍旧试图用政策的刺激和规范的金融风险管理来拯救目前市况的低迷。这也就说明,我们仍然在忽略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承担了中国企业改革风险的市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有着本质区别。今天,让我们从金融学的基本常识谈起,反思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金融的最核心课题是对风险管理。金融学把各种形式的人类精神失落和经济损失都看作风险,金融风险管理正是要形成一种安排:即通过利用多数人来分散发生在个别企业或者人身上的风险,减少个别企业和人的损失,它鼓励人们为了更好的收益而去冒大的风险。
回顾中国股票市场成立时的背景和一些事情是非常有意思的。当初,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占据了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比例高达80%以上。当时,因为股票卖不出去,最初发行的几支股票曾经是用行政命令摊派的方式随工资一起发给了民众。后来,随着股票市场的火爆,曾经发生过哄抢认股证的社会冲突。
十多年过去了,承载着中国企业改革风险的中国股市陷入了低迷,而且是久唤不醒的低迷。今天,我们发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上投资的金融投资者承担的原来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改革的金融风险管理。
毫无疑问,中国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因为我们对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缺乏,事实上造成了金融投资者似乎默认了这种改革模式。由初期的暴涨暴富到今天的暴跌暴穷,这种收益和损失都是承担金融风险管理并试图获得收益的结果。
中国股票市场设立和存在的背景是:西方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而且投资者相对富有。似乎他们的富有是投资股票市场的结果,但是,成功案例得到了宣传,失败案例则消失在历史中。账面价值的财富效应给中国股票市场以无限美好预期的基础。我们忽视了西方股票市场由最初的弱小、发展、崩溃、恢复、再发展等多次反反复复地锤炼,才有了今天的成熟。即使听说了,但自己经历起来仍然非常痛苦,这折射出文明发达榜样的正面和负面作用。
中国股票市场之所以成为今天这样的模样,我们不得不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思维导致了股票市场发展畸形以及整个金融业的改革难以彻底。“摸着石头过河”的确可以逐步释放风险,保证中国不会出现俄罗斯转向市场经济时的窘境,但俄罗斯在转换经济体制中所经历的风险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都会经历,只可能具体形式不同,本质上会近似。
中国股票市场新世纪以来一蹶不振是因为其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道路上停滞不前了。股票市场是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占据绝对主导(80%以上)的经济体系转向以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占主导的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出现的。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承担的主要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改革的风险,而并非如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所承担的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风险和单个企业经营的风险三种主要金融风险管理。
过去的暴涨和获利本质上是因为承担了更不确定的中国经济和企业改革的风险,而今天的暴跌和损失也同样是承担了这样的风险,今天的暴跌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和企业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的正常趋势这一现实。
十多年来的初步市场化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巨大增长,但是,如果资本市场现在停滞不前,这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风险,因为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进行到今天的这个时候,社会改革的风险已经由社会成员共担了。既然选择了渐进式改革方式,即使遇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上也要大踏步迈过,否则,市场化力量将踏着停滞不前的人的后背迈过关节点。
也就是说,中国股票投资者主要承担的是中国经济和企业改革的风险,而并非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股票投资者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这就是社会发展风险由社会成员共担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金融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的普及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痛苦和挫折。
金融风险管理解决这种世界上其他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的确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