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许多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物流管理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管理基础和管理工具两个方面来找。管理的基础信息是数据,如果没有准确、及时的运营数据,要做好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有了准确、及时的数据,没有一套高效的管理工具也不能获得成功。
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一般由企业自己来完成,而且与具体的企业有关,在此我们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是从管理工具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来看它是如何改善企业管理的。下面我们的物流管理分析分别从采购、库存、销售及建议进行阐述。
物流管理分析—库存管理的改善
物流的配套管理是企业最关心的管理问题之一,从最早的MRP,到后来的MRPII、ERP,如何有效地降低库存都是这些系统的核心功能。在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过程中,BOM(物料清单,产品结构)是解决库存结构不合理的重要手段,也是ERP系统中最核心的基础数据。可以说,正确的BOM是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基础。只有BOM准确了,才可以做到按需采购、按需存储、按需发料。
企业的库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库存的物料不配套;每种材料应保存量不知道;和财务对帐对来对去对不上等等。这就涉及到库存管理改善的问题。物料的配套管理是企业最关心的管理问题之一。
对物料实物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依靠硬环境和软管理两方面同时提升。硬环境主要是指仓库的厂房设施、通风状况、卫生状况等方面的环境要有必需的保证。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划小保管单位,也就是将仓库划分区域、货位,不要将物料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搞立体仓库。
软管理是指借助信息系统这个工具,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借以提升物流管理分析水平。通过信息系统,一般可以完成的功能包括物料的批次管理、超限额告警、失效告警、限额发料、存货核算、日常报表等。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仅靠信息系统发现问题,而没有强有力的考核手段来保证的话,一般也很难达到效果。比如系统自动识别出来的先进先出的物料,也要靠人工实际去相应的货位发出相应的物料。如果保管员偷懒的话,就只有靠制度和考核来保证了。
物流管理分析—采购管理的改善
企业采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有:不按照采购计划员编制的采购计划,而按照领导的经验进行采购;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计划外重复采购等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信息渠道不畅和基础数据不准确造成的。
管理软件中的采购系统在编制采购计划时,有三个方面的需求来源,分别是生产的建议采购计划、库存量不足的补库采购计划和其他采购需求。这些需求都是通过联网的系统直接从相关的部门获得的,换言之,也就是真实和准确的。在确定了这三方面的需求后,通过合并与下达功能,系统将一段时期内的需求汇总,并按照系统中定义的物料与采购员的关系,生成责任到人的采购计划。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采购计划的盲目性问题和采购计划编制的复杂性问题,并且还可以解决采购资金的计划问题、采购审批的问题、采购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问题等。
中国国内经济加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产品的日趋同质,企业的竞争目标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供应链竞争,企业关心的问题也从单纯的销售扩大到进、销、存的各个环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升原料、制品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效率而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物流概念正引起企业的重视,物流管理分析也随之开始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