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金融管理:金融风险管理

企业培训师观点:金融管理:金融风险管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一、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

  目前看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未来的整合发展,即所谓的混业经营将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潮流?现在国内金融界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大部分都是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的问题,认为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金融业需要交叉代理和交叉业务,如在申请汽车贷款的同时,可以同时购买汽车保险;在一个业务柜台上面,可以同时做两种业务,这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的节约,因而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然而我认为,混业经营或者是银行、证券、保险整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金融风险管理。

  这实际上牵涉到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什么是金融,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等问题。经济学家们说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够优化地配置资本资源。但是,金融系统是如何优化地配置资源的,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优化配置资本资源的呢?金融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必须通过交易来开展经济活动,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交易来流动配置收益和风险,这就是金融系统最本质的东西。流动配置收益和风险的目的,实际上是把收益和风险连接在一起,把风险交给那些愿意承受风险、有能力承受风险、适合于承受风险的市场参与者承受。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收益和风险得到优化配置,从而使资本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混业经营也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综合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风险的控制、转移、消化、吸收和总体风险的防范。正是基于这一原理,我认为这个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比如,坏账的处置方式一是把坏账卖掉,即把贷款卖掉,二是资产证券化。在这样的业务过程中,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银行业把贷款卖掉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有一些信贷资产的金融管理风险是银行业自己所承受不了的,或者是不愿意承受的,银行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把这样的风险连同收益一起转移出去。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有了很大发展。从1998年到现在仅3年时间,国际信用衍生品交易量已经发展到几千亿美元。信用衍生品发展的最核心的东西实际上不是让银行把贷款卖掉,而是让银行把贷款的风险溢价卖掉。这使银行和资本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对于保险市场来说也是一样。以前巨大灾祸的风险是没有办法投保的,因为保险本身应该是针对统计上的小概率事件的,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灾害性事故,就无法依靠保险来解决问题了。如1995年洛杉矶大地震曾引发很激烈的争论,即地震险能不能保,因为这是大面积的财产破坏。而通过金融创新的手段就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巨灾债券的创新,可以设计一种债券跟地震的发生与否挂钩。如果地震不发生,债券的利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假设为8%;一旦地震发生了,债券的支付利息就降低到2%,降下来的利息可用来赔付由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发展趋势就是这样:银行市场本身所解决不了的风险、所承受不了的风险;保险市场本身解决不了的风险、承受不了的风险,要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金融自由化走向混业经营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不仅仅是通过交叉业务,能够实现规模经济,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可以实现风险的管理、风险的转移、风险的控制。在这一点上,IT技术实际上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J.P.摩根银行提出的全新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一全新的金融风险管理思想和体系是所谓的信用矩阵法,后来发展为风险矩阵法。对于混业经营方式,通过非常庞大的信息系统进行风险的度量和风险的全面控制和管理,IT技术起到了核心支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我国的金融信息化,今后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金融信息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的层面,一定要提升到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也就是金融管理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这样一个层面上。只有进展到这样的层面,我国的信息技术行业服务于我国金融系统的任务才可以真正实现。

  二、我国“入世”后的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改革

  入世后,我国银行市场的人民币业务会逐渐开放,银行将面临外商银行的激烈竞争。外商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利用他们先进的技术与我们竞争,主要是金融本身的技术,即金融的创新能力和进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能力,怎样满足客户的收益和风险偏好,如何才能提供合适的收益和风险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这一方面来讲,我国的银行业将承受强大的竞争压力。

  金融风险管理的控制和防范,归根结底,还要靠改革。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和世界上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是完全一致的。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本市场将逐渐发展为一个平台。在这一点上,有些学者的见解非常极端化,如美国波士顿大学的金融教授波迪就认为银行业将是衰落的行业,资本市场是新兴的行业,而我认为银行业并没有衰落,而且银行业必将通过金融创新来获得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生命力。第二,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的对接,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最后通过资本市场来转移、消化、吸收风险,进行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和总体的金融危机防范是发展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要求必须加强监管,同时与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相结合。对此,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要进行改革和发展,其中,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首先需要研究我国股票的扣减标准问题(Haircut),因为拥有了市值一百万的股票并不等于拥有了市值一百万的财富。当这些股票在市场上变现的时候,由于股价的波动,可能实现的价值只有八十万,所以股票必须作20%的扣减。在香港市场上,恒生33支股票的扣减率为15%,恒生100的扣减率为25%,恒生以外的扣减率是30%。我国的股市也要测算扣减率,这是个很有用的标准。商业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因为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是违约风险;而对于券商来讲,券商面临的主要是市场的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也要制定对券商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券商所掌握的资产,主要是有价证券,通过扣减标准来测算其资本充足率。另外,还应研究股票质押融资的扣减问题,对此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曾有一个规定,但比较粗糙。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发展层次结构。我们曾测算了从1998年到2000年间我国股市总体的风险溢价,并据此做了一个模拟的市场指数基金。根据我们的测算,这3年平均风险溢价可以达到9.08%。现在我国市场上没有市场指数基金这种合适的投资工具,中、小散户采取的投资方式是跟风炒作,由于我国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大量的内幕交易,9.08%的风险溢价并不能公平地在投资者中进行分配。有人因此将我国的股市形容为一个赌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与我国股市缺乏层次有关。建立股市二板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它可以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出现大的层次。我国现在所谓的板块,所谓的上市公司行业划分,实际上并不起真正的作用,炒作的都是概念。真正的层次和板块,是应该按照收益和风险来划分的。我国没有真正的低风险和相对低预期收益的蓝筹股,我国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相对高风险和高预期收益的科技股,没有真正的成长型、价值型的股票。这些问题跟银行不是没有关系。银行上市以后,股票在股市上是否被认为是蓝筹股,就牵涉到银行业的发展。

  因此,今后我国的整个资本市场,我国的银行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都会跟资本市场逐渐整合、一体化地发展。在整合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有的投资工具品种非常稀少,要么是完全无风险——银行存款,要么是完全高风险——股票。没有中间型的投资工具,没有中间型的投资工具,实际上就酝酿着严重的金融风险。

  再次,设计我国证券市场的统计指数,建立一个市场基准,完成中国300和中国100的指数设计的基础研究。中国300和中国100,就相当于标准普尔500和100。300的股票可以作为市场的基准,也包括基金投资业绩评价的基准。有了这样的基准,以后会推动指数化投资方式。发展开放式基金最大的功能实际上是真正实现被动式的指数化投资方式。当然也能真正引入建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纽约股票交易所有3000多家基金,我国只有20多家基金,当我国有3000多家基金的时候,现在这种通过坐庄炒作的运作方式要失效了。因为利用信息不对称,坐庄炒作,肯定要策划于密室,任何人都不可能把3000多人的代表集合在一起做一个大策划。

  最后,要尽早推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我们认为应先推出指数期货。这个衍生品推出以后,将使市场上真正出现可以对冲风险的工具,可以进行金融风险管理。

  我认为在今后的3至5年中,我国的金融系统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就资本市场来讲,过去10年的发展,基本是规模的膨胀,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组合的方式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后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我国银行业在今后3到5年中也将发生本质的变化。我国的衍生品市场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虽然,衍生品对很多不理解的人来讲,还是谈虎色变,认为会带来很大的风险。然而,只有有了金融衍生品才能真正地转移金融风险,可以进行真正的金融风险管理,因为衍生品本身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从国际上来讲,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金融能发展到如此巨大的规模,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利率自由化问题

  是否急需实行利率自由化?我对此持比较保守的观点。因为金融学最核心的原理是资金使用的风险必须跟资金来源的风险相匹配,低风险的资金来源是不能用于高风险投资的。银行是低风险的金融机构,所以大家才把钱存在银行里,才可以用一个比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如果银行拿了存户的存款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实际上就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违背了银行业本身存在的依据。而且在我国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很好地建设起来以前,没有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能力的情况下,如果立即实行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开放存款利率的话(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有较大的可变动幅度),就容易引起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进而拉高存款利率,而商业银行为弥补过高的存款成本,转而进行不够审慎的高风险投资,就会对整个银行系统带来很严重的风险。因此,要实现利率自由化,首先必须要规范市场的竞争,要加强银行内部的金融风险管理。

  总之,我国银行业和金融系统的进一步改革及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问题,而IT行业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现在大量的,新兴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我的看法是:我国的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银行体系方面,在资本市场方面,在保险行业,以及现在要大力发展的基金业(信托业)等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金融全球化,在入世的国际背景下,我们的市场必定要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届时我国的金融系统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结构方面,都会产生一个飞跃,而这使IT技术和金融的结合在我国将有一个辉煌的前途。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