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着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不断明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从信息化的角度,归结起来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转变。
第一是管理对象的转变:从固定资产管理向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的转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着手点还是从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其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简单的静态信息管理,并且更多的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进行资产、设备等管理对象的建卡建账,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供简单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未来趋势和近期各地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象将逐渐从固定资产转为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或使用的国有资产中,由国家所有的、具有专门经济用途的特定资产,从形式上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具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或使用的房屋及建筑物、土地、车辆等专用设备和无形资产。
首先,从财政部关于国有资产的统计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以房屋、建筑物、土地、专用设备等为主的国有专项资产占据很大的比重;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所暴露出的资产管理松散、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处置随意、资产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也主要与国有专项资产有关;另外,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和影响因素;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促进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其他形式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综上,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其管理的对象将逐步由固定资产管理转变为国有专项资产管理。
第二是管理周期的转变:从单一固定资产卡片管理逐步向国有专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转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基础资料管理(包括折旧设置、资产类别、使用状态、变动类型、使用部门、增减方式等)、日常业务(固定资产卡片管理、价值变动、非价值变动等)、报表(类别统计表、增减统计表、使用状况统计表、折旧一览表等)、固定资产账薄(总帐、明细帐、分类明细帐等)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
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仅仅限于固定资产近于静态信息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对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从而形成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的闭环。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管理不仅要管理国有专项资产的基本属性、卡片信息,而且要从国有专项资产预算开始、一直到资产的购置申请、领导审核/审批、资产购置、入库、调拨、出库、配发,然后到资产的处置、捐赠、出售、出租,从而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的全周期、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资产的维修、模拟折旧等提供对应的功能。
除了上述管理功能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管理还需要与关联系统建立接口,实现无缝集成,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编制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内网发布、资产可视化管理、资产智能分析等诸多功能。
第三是管理目的的转变:从固定资产基本管理和查询逐步向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转变。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查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有效、科学、安全管理的需要,也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未来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基于信息化管理所获得的基础数据来实现查询、统计、分析并辅助决策。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所采集的基础数据,能够将从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而这些功能仅仅依靠固定资产的卡片及变动信息是无法实现的。
当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出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相关的决定或者决策时,也需要在国有专项资产管理所采集的详细、准确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规范的分析,从而获得对应的结果作为其决策的数字依据;另外,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的合理分布和优化配置,提升国有专项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流失,并尽可能的保值增值,也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了解国有专项资产的准确数据、总值净值、分布配置情况,从而以此为基础做出正确决策。因此,从管理目的的角度,上述种种需求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管理能够覆盖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在内的诸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