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分析

企业培训师观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分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信息管理专业自1998年设立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目前全国开办该专业的高校已有180多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即使如此,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仍然十分迫切。从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人才就业率和职业发展前景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就业满意度低。据调查,中南地区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只有63%,华北地区名校就业率只有71%,华中地区一次性就业率也只有69%,并且很多专业人才转行从事营销、纯粹的软件开发等与信息管理不太相关的领域。排除由于本科生扩招所带来的整体就业压力加大的因素,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这些差距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差距

  信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由于受到专业背景及实际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倾向于采用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与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信息管理人才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学校人才培养方式

  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学生来源以及教师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信息管理专业的教育主要采取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人才培养方式,实践教学环节较弱。

  1,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难以保证被有效实施。在课程安排上许多培养单位都设置了大量的实践课,如上机实习和操作、到校外实习单位实习等。然而,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本来一周三次的实验课由于设备不足变成一周一次;本来要求学校组织的社会实习由于实习资源短缺变成了学生自己联系。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很难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2,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背景,在技术动手方面积极性整体不高。大部分信息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大学科下,其招生来源以文科生为主;又加之现在很多学校为扩大生源范围,将原本只招理科生放宽到文理兼收。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部分文科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强的因素,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文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确实较理科生差,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信息管理专业的信息管理实践课的开设效果。

  3,信息管理专业师资知识结构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由于该专业的历史渊源,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来自与信息技术无关的专业,有些老师尽管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实际动手上除了能够打开电脑以外几乎什么都不会,很难想象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指导学生。另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特别快,一些教师知识老化严重也导致了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对学生指导的不足。

  (二)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信息管理人才

  为了对目前就业市场上对“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我们对来自一些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这些被调查的单位有国有大中小型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及合资独资公司等,以及企业部门和事业单位等等。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单位对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是希望他们能够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维护工作。而这类工作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和社会需求的差别可以根据上文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对于教学硬件的不足,可以按实际需求向有关部门申请更多的经费以更新和增加相关的实践教学设备。

  第二,对于生源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对已经招入的学生要求在大学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在制定招生计划时,要把实践动手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第三,对于教师匮乏及其知识结构问题,也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招聘新教师时对其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二、培养人才综合能力方面的差距

  由于信息管理专业成立时间较短,大部分信息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在培养目标设置方面必然会受到本学院大方向的影响,加上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身尚在探讨之中,这种不成熟的专业培养方案必然导致一些培养单位培养出来的信息管理人才在能力结构上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1、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优劣势比较

  综观全国各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系,可以从其培养侧重面上分为四大类: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导向型培养目标、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管理导向型培养目标、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导向型培养目标、以南京大学为代表的公共管理型导向型培养目标。在这种培养目标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具有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然而,专业不明确、过于偏重于管理或计算机等缺点也是不言而喻的。
 2、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在对用人单位认为信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认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社会需要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能力构成方面应均衡管理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取胜于计算机等技术型专业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经济管理学底蕴;与传统的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又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面见长。

  3、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定位

  针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别,我们认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出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各能力构成面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只有集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于一体的专业人才才是真正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三、具体课程设置上的差别

  1、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综观各培养单位信息管理专业,其课程体系设置出现了两种极端倾向。第一是排挤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过分强调技术手段的作用。这种“避长扬短”的做法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陷入不伦不类的境地,即一方面有点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另一方面又因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相媲美;第二是漠视或弱化计算机与网络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其结果是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智能工具,不能为信息时代的人才市场所接纳。

  当前一些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出现的“理论派”与“技术派”之说,实质上就是这两种极端倾向的集中体现。

  2、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学课程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中南地区人才招聘信息进行了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时往往对应聘者在校时所学课程有相应的要求,特别是当应聘者提交求职简历时被要求列出所学课程及其成绩。为此,我们专门对用人单位眼中的信息管理专业应该开设什么课程进行了调查。我们选取了150家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把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如数学、物理、外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体育等)、计算机类课程(如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概论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经济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会计学原理等)、专业课程(如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系统模拟、数据库系统应用和专业外语等)以及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调查时我们列出了信息管理专业相关的所有课程,要求用人单位来选择他们认为哪些课程对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很重要。

  3、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信息管理专业为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与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应该主要体现该专业的综合特性,例如,在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应该侧重计算机相关课程外,融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类课程,以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和管理底蕴的信息技术能手。另外,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融合还体现在增强课程设计、社会实习与实践的课程内容,通过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其他课程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这些实习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共同构建了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四、结语

  信息管理专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以及其他因素导致了在上述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解决好这些问题能够使信息管理专业发挥出新兴学科的交叉优势,为社会培养出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和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为信息管理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