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知识创新处于竞争的核心。严谨的科学研究是产生优秀科研成果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是用好有限的知识资源、提升研究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对于完善现有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科研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科研项目管理机构特色鲜明、定位明确
从国外基金会情况来看,特色是基金会的生命。目前,世界各国基金会的数目已经十分庞大,并在继续上升,基金会间存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基金会需要不断完善职能,从战略高度进行定位,明确关注领域,确保自己在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从地域上看,基金会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例如,国际研究与交流项目(IREX)就将转型国家特别是前苏东国家作为自己关注的主要目标;亚洲基金会(AsiaFoundation)则主要关注亚洲的各项活动。从业务上看,各基金会也在逐渐调整,增强核心领域的竞争力。例如美国的兰德公司(ResearchandDevelopment,简称RANDCooperation)专注于外交和军事领域;福特基金会(FordFoundation)在教育领域享有盛誉。而组织形式则日趋多元化。日本的笹川和平财团(SasakawaPeaceFoundation)主要通过课题研究影响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的相关因素;英国威尔顿庄园会议(WiltonParkConference)则通过“论坛会议”的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高级别国际会议品牌。
(二)科研规划因势利导、着眼长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规划不能依靠行政命令,基金会主要依托巨大的财力,通过科研项目管理引导研究者的兴趣。在实践中,各基金会都十分重视科研的长远规划,从课题规划设计入手引导科研发展。着眼长远的另一体现就是重视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许多基金会为此专门推出了青年项目、青年研讨会或青年培训班,在经费授予、申请程序方面给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由福特基金会赞助、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国际关系促进会”(PISA)和北京外交学院合办的国际关系教学法暑期研讨班,就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教授国际关系谈判课程,参加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研究人员或博士、硕士研究生。
(三)科研项目管理张弛有道、各具特色
从国外科研项目管理情况来看,“严格管理”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欧盟第六框架下的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ESCP)注重程序管理,力图通过严格的财务和学术评估程序达到严格管理的目的,通过对资金支出和研究进度的密集监控,保障研究者在项目申请书中所设计的各个预期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相对于欧洲的科研项目管理而言,美国基金会更加注重目标管理和人才培养,资金拨付程序相对灵活,更加注重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两种情况各具优点,都值得借鉴。
(四)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提升立项成功率
资金是基金会生存的根本,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基金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除少数基金会的起源来自巨额的捐款外,目前绝大多数基金会和研究机构需要来自企业、公司和个人的捐助。尽管捐助具有慈善捐款的性质,但更类似于一种风险投资。捐赠方期待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收益。因此,通过学术和财务双重评估体系保证项目管理的高效率,是项目受益方建立良好声誉,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对于高校、研究机构和个人来说,要成功申请到国外科研项目,必须深入理解该出资方的捐赠理由、其组织设立的宗旨、欲达成的目标,由此确定申请书的中心内容,使项目审查者能够体会到申请方对此领域具备较强的研究实力,从而成功申请到资助。
二、学习和借鉴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的具体建议
目前,我国的知识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因此,借鉴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并结合北京市情,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现有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理解科研项目管理,增强“项目框架”和“团队”意识,同时在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搭建桥梁,是当前社科科研项目管理者的必由之路。
(一)更大程度地发挥北京社科工作者的思想库作用
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发挥思想库作用,就必须使科研工作与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2010年,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50年左右,使北京“进入世界城市行列”的宏伟目标,为北京的社科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大部分思想库的作用还较为有限,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距离。美国现代思想库的发展较为成熟,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八个方面:第一,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第二,研究人员构成的综合跨学科性;第三,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具有相对独立性;第四,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第五,研究、教学和咨询三位一体;第六,得到政策制定者的信任;第七,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协助而不是替代;第八,政策研究日益职业化。
在以上八个特点中,北京可借鉴的在于:强化自身特色,挖掘思想库潜力,树立品牌意识,多方开拓项目成果的转化渠道,尤其是要努力使研究成果为企业决策吸收采纳。同时,尝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开拓思想库的行动能力,使思想库兼具理论研究和行动实践的双重职能,培养“行动库”意识。
(二)提供项目管理与预算设计的经验交流,提升资金利用率
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能否在有限的资金额度内推动可持续的研究发展,是衡量项目经费使用效果的重要标准。怎样设计出一张既能满足各方利益、又能推动可持续研究的预算表格,是设计者经验和创造力的综合体现。很多研究人员并不是不具备申报和研究某些课题的能力,只是不熟悉项目申请的程序、不了解如何进行预算设计。而因这些薄弱方面使有研究实力者无缘申报项目,则是研究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关项目成功申报、结项和管理的经验交流就显得非常必要,也符合社科研究人员的需求,应当大力鼓励和提倡。
(三)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长期以来,科研立项部门评价高校科研工作的标准偏重于立项数目,致使部分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片面追求项目立项,而不能对结项率和成果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致使一些按计划一两年应该完成的项目拖至五六年才能完成,甚至一些当初立项时相当有创意的课题到结项时平淡无奇,更谈不上科研成果的转化,造成研究资源的浪费。
因此,应完善现行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之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作用。比如可将结项情况与再次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联系起来,奖罚分明,以促进结项率的提升;也可将课题完成情况与课题负责人的职称评定、晋升和年终考评挂钩,增强课题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保证立项课题按时完成。同时各级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及项目后期的跟踪管理,注重成果质量的保障和提升,使科研项目的立项、结项与该领域研究工作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