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规范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它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激励,即通过制度的目标导向,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极力挖掘教师的工作潜能;二是约束,即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健康成长,娇正教师错误偏向,形成良好教风。因此,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其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保证在实施过程中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凸现人文精神,规范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学校的具体化。因此学校制定的规范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行为要求、考核评估标准、职责目标等一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不能与其相抵触。否则制度就不合理,也是无效的,不能正确地规范教师言行,甚至会出现践踏人权的现象,给学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制度的条文要规范,书写格式、引用术语等要符合文书要求,遣词造句要通顺,不能出现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的现象,以免制度在落实中使人感到无所适从。
学校规范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立足现实、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区域的学校,因经济、环境、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校情千差万别。山区和城区的办学条件,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学习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因此,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在吸取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必须同中求异,符合当地实情,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过高的要求,不符合实际的标准,会使教师可望而不可及,毁灭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扼杀了教师的创造力,失去了制度的导向激励和约束功能。因此,学校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能有效推动学校的发展。制度的落实,应该是为教师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实现人生价值搭建平台。
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空间等诸多方面。规范管理制度制定时,首先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力求科学、齐备、完善,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个大前提的基础上,纲目清晰,形成统一的有机体。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如果我们的管理制度零零碎碎,顾此失彼,那么就很难达到管理的目的,更谈不上科学性,又如何落实教育方针与教学目标呢?其次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该粗则粗、该细则细,不要机械呆板,力求要求具体,有据可依,突出可操作性,让执行者经过努力能办到,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以制度促发展的目的。
制定学校的规范管理制度时,要有战略眼光、对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本校的发展要有预见性。既要考虑现实问题,也要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瞻望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所定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那种朝令夕改、随波逐流的现象。当然,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不断超越,确保学校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