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经济性的主要内容,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质量成本是衡量一个企业质量体系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传统质量成本管理观念及其局限性
传统质量成本管理观念是将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四个部分。前两者又称为控制性费用,后两者称为损失性费用。
当预防和鉴定费用减少时,次品率就会增加;当次品率增加时,损失性费用就会增加。当产品合格率在Q点以前,总质量成本较高,但可以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检验和预防而逐渐下降;当产品合格率达到Q点时,损失性费用和控制性费用处于同等水平,总质量成本Tc达到最低;当产品质量继续提升时,即产品合格率在Q点以后,控制性费用的投入超过了损失性费用的减少,总质量成本不降反升,此时企业应适当降低产品质量检验和预防费用,改变产品质量标准,从而降低由于高质量带来的高成本。所以合格率Q就成为最佳质量成本点,此时的质量成本就是最优质量成本。该理论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可接受质量水平观。
这一质量成本理论从诞生起,其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以最少的质量资金投入,消灭尽可能多的废次品损失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的。其研究与应用,在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质量成本观的局限性逐渐体现出来:
(一)对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和质量改进工作产生误导
在传统质量成本观的指导下,当质量水平超过所谓的最佳质量水平后,再进一步提升质量水平就得多花钱;所以当达到最佳质量水平后,质量改进就得停止。企业应容忍不合格品的存在,从而放弃通过质量改进等手段对100%产品合格率的追求和努力。
(二)仅从厂家角度分析质量成本,忽视消费者质量要求
传统质量成本观把消费者因素排除在外,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是自认为合算的质量,忽视了消费者的质量要求,从而导致因企业信誉丧失带来的潜在损害可能远远超过企业由此而获得的质量成本节约。
(三)认为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忽视员工工作质量的提升
传统理论认为,产品质量是严格检验的结果,检验越严,淘汰的产品越多,由此质量成本费用越高。从而错误的认为高质量带来的是高成本,而往往忽视了产品质量是取决于员工素质及员工工作质量这一问题。殊不知,检验只是事后保证,再严格的检验也检验不出高质量产品。
(四)认为质量仅指制造质量。忽视产品整体过程质量
在实践中,产品质量成本往往局限在产品制造质量成本的范畴,而没有从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整体过程来考虑产品质量成本。这大大降低了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使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零缺陷质量观对企业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的冲击
(一)零缺陷质量观的提出
“零缺陷(ZeroDefects,ZD)”的概念最早是由质量成本管理专家菲利浦·克劳斯比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之所以不能免费是因为没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了“缺陷”;他认为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通过预防产生质量;人们在质量成本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就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人们不应该把提升质量所作的努力视为成本,而应该把这种努力视为降低成本的一种途径,这是因为,通过提升质量水平,公司得到的将超过它所付出的等等。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大体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零”。
零缺陷质量观的提出是对传统AQL观念的极大挑战。事实正在证明,我们对各类别质量成本之间的权衡可以不同,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将会有所变化。
随着控制性费用的增加,产品合格率在不断地提升,损失性费用在不断下降,但当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自控能力的提升使企业的控制性费用可能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甚至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使得损失性费用还在不断下降,所以此时的总质量成本在产品质量达到100%合格率,即“零缺陷”时最低。
(二)推行零缺陷观下质量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零缺陷”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消费者质量意识和对产品质量期望值的提升。事实上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质量成本亦应从消费者角度去分析。消费者自己评判产品质量好坏的法则包括产品的合格率和产品的返修率。随着外部法律的进一步健全,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加强。企业外在性的成本越来越大,原来可以由社会和消费者承担的大量外部损失成本,现在不仅要自己承担,而且是加倍承担(如消费者权益法中规定的双倍赔偿),有时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据调查研究得出,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值是在以每年5%-7%的水平增长的,也就是说在顾客期望日益增长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只是保持现状的话,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感受实际是在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降级,其对产品的拒绝率就会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必须持续地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改进,提升产品合格率,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