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看法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看法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知识更新快,对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和体会探讨怎样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疗设备对提升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一、需求分析

  根据以下几种因素确定购买医疗设备的必要性、必需性。

  1.分析使用该设备对医院的发展潜力,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多大。

  2.分析现有设备使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

  3.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病人是否能承受此消费水平,是否会出现供过于求。

  4.调查病人的需求量;周围医院是否有重复设备,若有重复,确需要购买,分析医院是否有独特的医疗技术水平作后盾。

  5.医院经济承受能力,决定购买设备的种类和档次。

  二、设备验收

  验收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坚持实事求是,以医院利益为重的原则,从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进行验收。

  1.设备仪器安装、验收完毕后,由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把关,对仪器的性能指标逐项进行测试,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保证购买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杜绝盲目采购。

  2.物资验收按有效合同和配置要求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外观是否有损坏;②物资是否齐全;③是否符合同规定的配置要求;④详细记录物资型号、规格、系列号、出厂编号、安装时间、验收时间;⑤收集整理成设备档案,一份归设备科保管,一份由使用科室自行保管,方便维修、使用、查阅。

  三、设备选购

  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可以购买,则组织医疗设备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使用科室人员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决定购买设备的型号、规格、配置、种类和档次。货比三家,选择国内外信誉好,有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售后服务好的产家订购。订购时签订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内容根据医疗设备的价值,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厂家、付款方式、售后服务,配置要求、性能和一些附加内容。

  四、设备使用

  1.建立完善的操作制度,做到专管专用,责任到人。

  2.科室实行成本核算,按规定进行设备折旧,在合理提取折旧费的前提下,将维修费用纳入成本核算,促使科室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做好设备维修保养,推迟报废时间,充分提升设备利用率,促进闲置设备进行重新配置,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3.做好效益分析,分析使用人次、时间、收支情况,设备运行完好率等,通过分析,找出原因,提升医疗设备管理使用效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4.建立一套完整的台账,使账、物、卡登记齐全。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规格使用科室,每年进行一次造册登记,有利于加强技术协作和共享,提升设备的利用率,防止设备资源闲置浪费,避免重复引进。

  五、设备的档案管理

  归档的材料包括从申请购买设备到验收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的随机资料。主要包括:可行性论证表、申请表、招投标事宜、谈判记录、标书或合同、装箱清单、验收安装报告、随机资料以及办理进出口手续的相关材料等。

  归档的具体过程如下:①收集资料;②分类,按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分类;③编码,编码在分类的基础上要考虑到医疗设备管理所需要的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要求;④整理、装订;⑤归档等五个步骤。

  设备档案的管理,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对于减少设备的故障时间,节约维修经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设备报废

  医疗设备管理达到使用物质寿命和技术寿命时都需要进行报废。正确报废物质寿命终结、工作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的设备,才能深化医疗设备管理,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降低医疗风险。如医院救护车达到报废年限或频繁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进行强制性报废,否则会产生后果不堪设想的医疗事故。

  总之,医疗设备管理是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物质管理、人员管理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医疗设备管理,才能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提升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