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管理艺术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现代学校中,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给校长管理艺术增加了困难,不少关系难以处理。如果校长掌握了辩证法,就拥有了大智慧和方法论,就会较好地处理各种关系。作为我国学校现行的领导管理体制所明确的“全面负责学校工作”的一校之长,应自觉与时俱进,主动应对。为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作为校长必须不断学习管理理论,总结管理经验,探索校长管理艺术。本文试就新形势下中学校长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略陈管见。
一、校长管理艺术—-创新、率先
我国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将广泛、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在办学模式、投资体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诸多方面都会出现新的课题、新的变革,加之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日益强烈,素质教育的实施亟待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些都决定了中学校长应以‘创新’、“率先”作为自身建设与提升校长管理艺术水平的“不竭动力”。
2001年在苏州召开的“21世纪教育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一所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是校长的观念、教师的素质”,校长观念的转变、更新和领先,往往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校校长管理艺术上台阶的认识和实践动力。中学校长要满怀信心地理智地思考,不断进行自我扬弃和纠正,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坚定不移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和管理实践,拓宽自己的管理工作视野,抢占教育市场的先机。
坚持以“创新”、“率先”作为校长管理艺术动力,才能积极稳妥地处理教改中出现的新课题,才能使学校在未来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主动权,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二、校长管理艺术—-法治、德治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实现教育腾飞的双翼,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教育发展战略上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证。
我国魏晋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傅玄说:“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淳而清,动之则流而浊”。(《傅子?附录》)要使一所学校校长管理艺术有序,把广大师生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创造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必须明确治校宗旨,处理好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辩证关系。
首先,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社会,教育必须步入法治的轨道。即必须依照《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学校要依法办学,教师要依法执教,遵纪守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依法治校还要注重在教育领域开展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校还体现在校长管理艺术要在贯彻法律法规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并执行合乎绝大多数教职工意愿和要求的校纪校规,对教职工和学生主张、要求、提倡、鼓励、禁止和处罚什么,要提出具体要求,形成规则,作为量化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一定不能水来便开沟,避免治校的随意性、盲目性、庸俗性。
其次,治校要高度重视德治。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将外部约束内化为自觉的意志和行为,增强校长管理艺术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道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今天,校长管理艺术必须以德治校,即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德取信,以德服人,以德为帅,以德立教,立德树人,以抓道德建设为根本为核心,带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发展有德之教育,即兴德制,施德教,求德师,育德才。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道德影响,因此,以德治校,强调道德建设和弘扬教育道德的理想,校长管理艺术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三、校长管理艺术—-品格、意志
现代校长管理艺术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指示、命令能否产生作用,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认可,这就需要领导者及其组织的权威。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服从又包含权力和威信。权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组织所赋予的;威信则是领导者的一种人格力量,是由领导者的经验、能力、品格等素质形成的综合效应,而品格和意志则影响到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学校校长管理艺术的重要引力。
如果学校校长具有优秀品格,教职工就会觉得他可亲、可近,并自觉以他的品格作为调整和修正自己品格的标准。可见优良的品格,是优秀校长的必备条件。
一名中学校长管理艺术的意志首先体现在自信心,其中包括自我的信任和对学校、教职工、学生的信任。其次,沉着、镇静、坚定、顽强。再次是主动进取精神。三者缺一不可。作为中学校长,只有坚持品格陶铸、意志锻炼,将权力影响与非权力影响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赢得教师的信赖,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校长管理艺术功效。
四、校长管理艺术—-自律、他律
我们的祖先历来把自律、自省、修己等看作是做人、做事与帮助教育别人的基础和根本,儒家向来提倡以修身为本,能否自律,被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水岭。当代的自律则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指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管理艺术的权力较大,没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是不行的,许多校长在学校修建、财务管理、生活作风等方面出现问题,是与自己缺乏自律分不开的。“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就说明了自律的重要性。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校长只有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东西的侵蚀,做一个清正廉洁、受人尊敬的好校长。
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不可忽视。他律,指国家法律、制度、纪律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约束。他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特别是对那些缺少自律或自律不严的校长管理艺术来讲,他律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严治教,依法治教,对极个别以权谋私、赌博打牌的校长进行严惩,以儆效尤。同时要从学校校长管理艺术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形成难以冲破的他律。在一个“严”字当头的他律环境里,制度严、监督严、执法严,认真自律的校长管理艺术肯定会一天天多起来,各种教育腐败行为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事实证明,制度不修、纪律松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正是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所以,作为校长,只有置身于良好的自律和他律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健康的成长起来。
五、校长管理艺术—-以人为本
传统学校管理理念中的行政人员是主体,教职工是执行行政权力意志的工具,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现象亟待改变。
现代校长管理艺术理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基于对人的两种基本看法:
一是“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具有许多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因此有效的校长管理艺术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采取适当的校长管理艺术方式和选用恰当的人,对不同需要和动机的人必须安排不同的工作并采取相应校长管理艺术方式。
二是“决策人”假设,认为人都是具有意志自由的能动的决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意志,都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人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因此,管理更重要的是积极吸收教职员工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确立以人为本的校长管理艺术理念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其他一切工作都得服从教学这个中心;管理就是服务,这是学校校长管理艺术的核心;学校管理同样必须按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高效率、高质量、合法地来开展。所以,积极推进学校校长管理艺术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新的学校校长管理艺术理念题中应有之义。
实行以人为本,能使师生员工意识到领导与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校长管理艺术—-有为、无为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管理艺术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击,雄心勃勃,样样都要“争一流、当先进”,本想“大有作为”,结果却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扯断犁弯累死牛”。其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当然,作为校长,首先必须明确哪些是该有所为的。例如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队伍建设及重大财务问题等方面,校长务必头脑清醒,大胆决策,做到有所为。在个人修养、专业发展、思想作风、廉政建设等涉及个人形象与人格魅力的方面更应该有所作为,且要大有作为。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校长管理艺术务必集中精力抓关键、攻重点、管宏观,把握住学校的办学方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全体师生员工,制定方针政策,规划学校未来,同时腾出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和反思,力求知识底蕴厚实,能力不断提升,这样才会把所管理的学校不断推上新的台阶。
“有所不为”,是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一门必备的校长管理艺术,一种管理境界。该“为”的“有为”,不该“为”的“无为”,把“有为”与“无为”的取舍,定格于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党的教育事业这一价值标准上。是分管领导的事,由分管领导去为,校长管理艺术不越组代庖,不指手划脚,此时的不为既有利于团结,又有利于调动分管领导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七、校长管理艺术—-动机激励
现代校长管理艺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都是需要激励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法约尔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学校校长管理艺术的重要环节。
目标设置与满足需要结合:建立完善学校激励机制,首先必须确立适当的目标,这样使成员既胸怀大志,又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工作。目标设置要兼顾从实际出发和挑战性,同时又必须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活动的动机。经理人要把学校整体目标与被经理人个人的志趣和发挥个人长处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整体目标转化为每个成员的个人内在目标。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结合:外在激励是指人们努力去获取存在于他们行动过程之外的外在目标,内在激励是指发自内心的一种力量。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中学校长应努力倡导教师神圣、课堂神圣、学校神圣,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把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物质激励是用来组织、调节学校管理活动,实现校长管理艺术职能的一种方法。对学校管理有重要作用,当前应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同时,人作为社会动物,还有精神需要,它对于人来说比物质需要更重要,其激励效果更为显着,影响更为持久、深远。总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各有其特点,经理人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被经理人的积极性。在当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大背景下,更应重视精神激励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
校长管理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一种技能,当代中学校长要不断学习现代学校校长管理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善于研究人与人、人与事物的运动规律,善于协调主客观运动的关系,掌握信息,不断丰富管理经验,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才能带领师生员工不断取得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