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魏庆
国内每一个经销商的“发家史”都离不开厂家的支持,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销商不是靠厂家支持发展起来的。
站在经销商的角度,要想进一步优化厂商关系,在厂商交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先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一、厂商交易之中,厂家真正想从经销商身上得到什么?
二、厂商交易之中,经销商能从厂家身上得到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一、厂家真正想从经销上身上得到什么?
经销商行列里,有很多八十年代就“下海”的大户现在怨声截道:“当年我们是厂里的第一大户,年年上台领奖,利润也丰厚。现在厂家都背信弃义、搞密集分销、搞直营、给我们划的经销权越来越小、利润也越来越薄……“。
为什么当年大户深受厂家追捧,如今又被厂家“遗弃”――厂家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起步阶段,厂家对代理商的要求是
有大量资金现款进货。
有大车可以自己提货。
有“网络”(在各市各省认识一些大户)可以迅速起量(迅速将产品批发出去)。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跨国企业的介入、大卖场业态的产生、整个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划不断升级、通路结构和厂家对代理商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终端配送:
厂家搞密集分销是为了增加市场掌控力,把市场做的更细。是商业利益所使、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密集分销并不意味着厂家要绕过经销商。国内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区域大、售点分散、人均购买力低、单店销量小。一个四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零店可达2万多家,基于这种市场现实,厂家只可能逐渐的将经销商区域划小,甚至在部分城市设办事处、分公司直营(主要是对批发商、卖场直接供货),而对整体市场千千万万的零售点,没有一个厂家可以全面绕过通路直接供货,最多只能是象可口可乐、康师傅哪样执行“预售制”――由厂家业代拜访零售店拿订单,经销商送货――配送网络始终是掌握在经销商手中。
有些经销商抱怨经销利润低时说:“我们这些人出的是牛马力,挣的是分分钱,做的是搬运工的活是,赚的也是一点可怜的搬运费”。不幸言中!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经销商也正是商业流通中的搬运工,价值在于分流而非销售,所谓分销,“分”是目的,“销”是形式。只要你能真正做好“搬运工作”――把零点配送网络牢牢抓在手中,跟任何厂家谈判都不会落下风。
2、卖场专业供销网络:
毋庸讳疑,大卖场未来会成为城市市场零售业主流。但除非个别实力非常强的大企业,绝大多数厂家不是备全面直营卖场的能力――原因很简单,卖场压款一般是销售额的2―3倍。企业在卖场中实现一个亿的销量就要压两三亿的帐款,这种资金风险大多数企业无法承担。
卖场对经销商也形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一个大卖场的崛起往往会“打死”方圆几里的小卖点和批发市场,对经销商而言对卖场现象置之不理或与卖场正面竞争都是蠢办法,正确的做法是看清趋势,迅速提升自己势力早成为卖场专业供货商。――你能掌握卖场供货的游戏规则把当地大中型超市的供货渠道打开,大多数厂家都会来“求”你。
具体运作上经销商首先要攻克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
2)改善运力,增加小的厢式送货车(适应卖场多在城内,而且每次要货量小、要货频率高、大车不方便送货的特点);
3)库房管理严格分品项存放,建立周期性进销存记录,保证各条码产品的安全库存,防止因某品项产品断货造成卖场的罚款清场;
4)培训业务人员,提升战斗力,使之适应卖场业务相对复杂的进店谈判、费用谈判、业务回访、陈列位抢占、客情沟通等要求。减少因业务执行不专业导致卖场的罚款、降排面、结款延迟及产品淘汰;
5)建立清晰的订单接收处理制度、保证卖场传真订单能及时准确的转入配送动作;
6)对卖场的进货单、收据、结款单分类分店管理,减少超期帐款、大宗帐款,及时追款降低卖场的帐款风险;
7)通过各种手段融资,保证卖场供货必需的资金承受能力;
8)争取以“经销商”为合同乙方,与卖场建立稳定的供货合同(以经销商为合同主体交进店费,代理的所有产品只需交条码费);
3、未来的通路结构会呈现以下态势
1)不会再由省级代理商出现,经销商的经销区域会以市、县、区为单位。省会城市同一产品会出现两个以上经销商互相竞争。
2)部分有实力的大厂家会直营5000平米以上的大卖场,但大多数厂家的,卖场还是会由经销商供货。
3)越来越多的厂家会执行预售制,商流(客户开发、回访、接单)由厂家完成,经销商只提供物流和资金流。
4)具备专业卖场供货能力和终端售点配送能力的新型经销商(贸易公司),会成为厂家的新宠,部分优秀者会后向发展――自创品牌,找厂家代加工。
5)未能及时完成上述转型的经销商会变异或者被淘汰――有的倒闭、有的沦为批零店、有的会自己开超市。
市场在变、通路结构在变、厂家对代理商的需求也在变。“愤愤不平”、“坐忆当日风流”、“骂厂家背信弃义”都没有意义,要进的是抓住变化的主要趋势,重新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让更多的厂家“离不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