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博锐管理在线 作者:胡纲
其实,“神六”事件里还是有很多“故事点”可以供本土赞助商品牌利用的,比如:
我们看到航天员费俊龙在“神六”飞船中翻跟头,但并没有影响飞船的正常飞行,那么是不是可以将其与长城润滑油的优异性能扯上故事关系呢?
另外,据报纸消息披露,在考量赞助商时,欧米伽曾希望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赞助商,其出价高出飞亚达几倍,甚至动用外交途径希望促成此事。但国家出于对民族工业和品牌的支持,最终还是选择了飞亚达。那么,“飞亚达胜出欧米伽”的故事,是不是能够成为飞亚达传颂的经典故事呢?
还有那个茶叶品牌,让自己的产品搭栽“神六”飞天,今后是不是可以编撰出该品牌通过“神六”改善基因、提升品质的故事呢?
不是本土品牌想不到,只是没有下功夫去想!要知道,80年前茅台酒就开始流传“在世界博览会上故意打破,酒香四溢,并获得金奖”的故事了。今天,我们的企业还有什么理由不想呢?
第三,未有效借“神六”进行品牌整合营销。
想要保持“神六”对品牌的长期影响,需要挖掘与“神六”的故事相关性,还得通过后续市场营销实操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传播、促销等,将相关品牌信息不断灌输、提醒消费者,从而促进品牌的销售。这个过程也是通过事件营销令消费者产生认知后,利用整合营销潜移默化地将消费者转化为自己忠诚顾客的一个过程。
很多赞助“神六”的品牌,只是在事件本身进行了巨大广告投入,单一地寄望获得“冠名权”,然后通过中央台的直播和消费者混个“脸熟”。而没有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在“事件中”和“事件后”展开持续的整合营销计划。在全国各行业企业都争先与“神六”沾边的运动中,仅靠中央电视台的几次露脸,显然是不够的,显然是容易被淹没的,就比如当年斥资1000万元赞助“神五”的农夫山泉,到今年“神六”时,还有多少人知道农夫山泉是中国航天员惟一饮用水品牌?
所以,当年蒙牛借“神五”一飞冲天,除了找准了关联性之外,其到位的整合营销传播才是其成功的“临门一脚”。“神五”刚胜利返航,蒙牛就利用直播时间在中央电视台密集投放广告,并配合海报、户外媒体、报纸、网络广告等消费者能接触到的任何媒体,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让消费者全方位地接触到“蒙牛信息”。同时,销售渠道也积极跟进,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产品立即出现在全国各大卖场中,宇航人物模型和其他各种醒目的航天宣传标志,将蒙牛的所有卖场装扮得“夺人眼球”。蒙牛这一套整合传播,也被评为当年“中国广告业10大新闻”之一。
而当年与蒙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飞亚达的整合营销运作。作为中国第一块航天表,飞亚达由于没有抓住事件契机进行跟进宣传,以至于让自己淹没于其它赞助商铺天盖地的广告中,除了央视新闻联播前的倒计时广告外,人们几乎忘了飞亚达作为中国第一块航天表的荣耀。在产品层面,也是直到2003年底飞亚达才推出一款圣诞手表,在这份宣传资料中才终于看到有关赞助“神5”的文字。而且在终端市场上,飞亚达也只推出了标价为1980元的仿制航天表–“航星”民用手表,没有进一步向高端手表市场迈进,错失了塑造高端手表品牌的市场良机。
令人遗憾的是,当“神六”返航后,大多赞助品牌后续的整合营销传播做得差强人意,与“神六”相关联的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新闻传播、活动促销少之又少,传播上的乏力和营销措施的迟缓,无疑让这些品牌白白流失了趁热打铁的最好机会,飞亚达的失误大有被它们复制的可能。
一个成功的事件营销,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延续性,就只会是局限于事件本身的“昙花一现”,这也是为什么跟“神六”挂钩的品牌不能成为“蒙牛第二”的原因之一。
第四,忽视了跟风“神六”造成传播效果递减的问题。
这次“神六”飞天,打着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赞助商”或者“航天员专用或选用产品”的品牌们,直接和观看“神六”发射电视直播的5亿观众“混了一次脸熟”。另外据有关方面统计分析,事件营销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一般传统广告的3倍,能有效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而这次“神六”绝对是超重量级别的事件,可想其所产生的传播效益该是传统广告的几倍?因此,所有参与“神六”事件营销的品牌,以为都可以拿“神六”为自己的品牌背书了,都以为起码可以让自己品牌少奋斗3-5年了。而且,据AC尼尔森发布的统计数据,蒙牛借势“神五”,打着“航天员专用奶”的名声,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其液态奶销量连续7个月居全国之冠,这就更成了其它品牌积极参与“神六”事件营销的榜样了。
但是,抱着这种心态赞助“神六”的品牌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赞助“神六”的品牌增多,“神六”事件营销效果也会随之递减。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大家都能够记住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一样,大家也都记住了赞助“神五”、“神六”的蒙牛品牌,其它的品牌又有多少真正留在了消费者的心里呢?
企业搞事件营销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企业对事件的独占性,换句话说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利用轰动性的热点新闻话题、事件为企业品牌带来媒体的“免费宣传报道”,比如IBM的“人机大战”、富亚的“老总喝涂料”事件就具有独占性,这样就这有利于媒体炒作传播、有利于占稳消费者记忆深处的阵地,进而拉动品牌的销售。当年富亚公司本意是给小猫小狗喝涂料显示产品的健康、环保,后来由于动物保护协会的阻拦,老总一急就自己把涂料给喝了,这样一来就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随之而来就是订单不断,银子猛赚。反过来再看柯受良冒着生命危险“飞黄”成功后,如果再来一次“飞黄”,或者其他的人跟着“飞黄”,效果就不会那么轰动了;当然,如果换成一个女的,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当大家“一窝蜂”争相赞助“神六”时,除了最前的几个品牌之外,其它品牌未必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很可能的结果就是为自己品牌挂了个“神六”的标签,当“神六”标签成为“大路货”时,赞助的银子也就基本上打了水漂了。
说实话,有些品牌直接赞助“神六”的效果还不如康佳的“曲线”赞助方式呢,康佳向中国航天员捐赠了包括液晶、等离子彩电在内的价值近百万元的科技产品系列,用于航天员未来的日常学习训练工作,并与航天员大队结成了“科技创新共建单位”。这也够得康佳大炒一把了。
案语
其实,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事件营销的操作要诀就在于事件与品牌形象、品牌个性、
品牌属性、品牌独占性等层面的吻合,这样才能发挥出事件营销的强势传播力和持续的市场力。可以预测,未来参与赞助航天事业的品牌会更多,想成为事件营销的赢家,那么就在今后的“神七”事件营销中避免上述迷失吧!如果非要问“神六”事件营销有没有真正的赢家,笔者的答案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卖广告段位的“中央电视台”,另一个就是卖冠名权的“中国航天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