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市场营销培训 / 市场营销培训:回眸2006:IT十大争议话题(二)

市场营销培训:回眸2006:IT十大争议话题(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市场营销培训

本文出处:eNet作者:方家平

■六、虚拟货币:威胁还是财富?

  11月1日,一篇提出“Q币等虚拟货币冲击人民币地位”的报道,瞬间将国内发行虚拟货币的各大网络公司推上风口浪尖。作为权威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包括虚拟货币在内的电子货币立法监管。虚拟货币,威胁还是财富,前途未卜。

  针对Q币等虚拟货币的争议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今年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人民银行介入调查,也因龙头老大Q币的推出者腾讯公司的Q币致富事实被暴光,据腾讯最新公布的2006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收入为人民币7.369亿元,而其中比例相当大的收入来源是利用Q币的充值、赌博、抽成、兑换所得。不健康的财富链条引起社会的争论再自然不过了。

  人类生活中离不开货币,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生活。在现实中人们使用人民币、美元、英镑……而在虚拟世界,网络用户则使用虚拟货币。以理性视角看,在中国,腾讯公司可谓是最早引用了“虚拟币”这个概念,解决了小额电子支付的麻烦以及银行账户泄密的危险,方便用户购买公司推出的一系列虚拟产品。这种既便民又能致富的商业模式本无可厚非,多数普通网络用户对虚拟货币仍然比较支持,但是在真实货币的诱惑下,有的人或企业把虚拟货币的经给念歪了。因此,加强虚拟货币的监管迫在眉睫。

  ■七、KTV版权费:维权还是收费?

  从7月份,文化部推出“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以来,有关KTV版权收费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11月7日,文化部在长沙试点全国卡拉OK行业管理系统,管理系统里面包括按点播次数收费的程序。11月9日,国家版权局网站公布了收费标准:卡拉OK经营行业要按照12元/包房.天的基本标准,支付版权使用费;11月20日,广州文化娱乐业协会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说不。随后,上海、长沙等地卡拉OK经营者也纷纷质疑这一收费标准;上海市更要求在全国范围召开听证会;11月29日,80多家音像单位授权中国音像协会依法维护其权利。

  都在打着维护版权的旗号收费,各个部门出台了各自不同的标准,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不说,更让人怀疑它们是这到底是在维权还是在收费。设立卡拉OK版权费的初衷是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但在这场争论中,著作权人———广大制作公司和词曲作者的声音却被忽视,没有什么人听取他们的声音。因此,他们还有广大老百姓有足够的理由担心,收上来的钱会不会成为风险重重的“灰色地带”。 

■八、宽带流量收费:合理不合理?

  2006春节刚过,南京电信和上海电信纷纷成立专门部门,拟对宽带上网用户实行“按流量收费模式”或者“按时间和流量结合收费模式”。10月底就有南京市电信对宽带实行流量收费的正式消息,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广泛争议,虽然不乏中立者、支持者,但反对者仍占多数。

  中立者认为,电信试验推广新的收费模式,不能用一句话来评说它的好坏。如果用户发现流量收费比以前的费用要低,那肯定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如果价格高出许多,那就另当别论了。支持者认为,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BT下载过渡占用资源,合理利用按流量计费的模式能够消费包月制下使用BT下载多的用户占用其他用户资源的不公平问题。当然,更多的是一片反对之声,有网民甚至拿厕所按流量收费来讽刺,大部分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涨价方式,是电信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在强取豪夺。

  在宽带流量收费之争中,有专家提出了采取综合性计费方式的折衷建议:在满足浏览网页等基本功能的流量内实行传统的按时计费;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在超出基本流量的情况下合理收取流量费用。

  ■九、手机电视:要不要上?

  在手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手机电视仿佛成为手机业的“救命稻草”,手机电视商用试验热闹非凡,手机电视前景预测相当可观,有报告显示到2010年手机电视总体用户规模将达到2219万。面对如此商机,广电总局不但排出了“手机电视”的时间表,而且也出台了手机电视标准。然而,手机电视到底要不要上,该不该大规模发展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

  一些理智人士提醒发展手机电视不应忽视诸多障碍。一是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尚且没有解决好手机电视频谱利用率低、网络容量有限、网络速率有限、视频图像不清晰等问题,资金与技术双向缺乏的我国能否解决呢?二是手机电视的需求不会太大。我国虽然也从2004年初就开始有电信运营商试水运作手机电视业务,但商用效果及市场反响差强人意。

  三是标准之争难以解决。BDA(中国)的董事长邓肯-克拉克称,中国强制推行手机电视标准是一个错误的行动。这种说法应该有一定道理。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移动网络来传输节目,广电部门则希望通过在手机终端上安装微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直接获得数字电视信号,而不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看到这些,手机电视是不是该三思而后行呢?

■十、中国3G:该怎么上?

  3G依然是通信领域最具争议的话题。今年,正经历商用前最后一场考验的3G中国标准再度被纷繁复杂的声音包围。多种争论为中国的3G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这让TD-SCDMA这一肩负中国民族重任的通信技术再遭“舆论难关”。

  在争论声中,国内通信界已因3G而划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力挺TD-SCDMA技术的所谓“民族派”,包括倪光南、宋俊德、李进良等专家;另一方是反对TD-SCDMA甚至反对中国上3G的所谓“市场派”,包括阚凯力、侯自强等专家。阚凯力因其“3G必亏论”而成为反对TD-SCDMA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不应将中国作为并不成熟的3G技术的试验田,中国如果今年发放3G牌照,最后必然会导致国内运营商的全面亏损。与此相反,李进良则一直奔走呼吁“中国应该只建TD-SCDMA网络,同时国家要拿出100亿元支持资金”。

  综合今年有关中国3G标准的争论,可以看出,关于中国3G的争论早已超越了技术和市场层面,焦点已从过去该不该上发展到了该怎么上了。这种争论主要表现在是合建一张TD网还是由各运营商自建网络。可以预期的是有关3G的争论将会在2007年尘埃落定。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