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著名教授阿尼尔在接受CBN记者专访时直言:“中国企业管理者要考虑如何避免使用命令和控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全球化”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是必由之路,又极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究竟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怎样的挑战?最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如何规避?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著名教授阿尼尔·K.古普塔携与维贾伊·戈文达拉扬、王海燕合著的《称雄全球之路》到访北京。
阿尼尔开宗明义强调:“全球化本身的性质正在不断改变,从历史上来说,经济学家讲的全球化是从贸易的角度出发的,他指的是进出口,并没有提到资本的流动、技术的流动和思想的流动。但我们认为,进出口和贸易不仅仅是全球化唯一的维度,全球化也包括资本、技术和思想的流动。”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称雄全球之路》从政治经济版图的角度,加入了在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营销背景下,对全球化的新思考和新理解。在资本优势、管理学优势、观念与技术变革等方面,通过对中印两国现实的比证,所得出的结论于中国企业颇具启发性。
以TCL收购欧洲企业、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汽车、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为例,阿尼尔指出,中国的公司擅长两种类型的全球化,一种是产品出口,另外一种是收购国外原材料,比如说石油、铁矿石等,“但是第三类全球化,中国公司做得并不成功。”阿尼尔认为,这些案例集中暴露的问题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自己具备市场营销管理和组织上的能力,来管理这样一些企业。”阿尼尔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管理者要考虑如何避免使用命令和控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另一个挑战则是,中国公司非常擅长高效的运营、高效的生产,但是中国公司在品牌的建设、市场营销管理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阿尼尔认为,在企业组织能力水平,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印度企业具备的优势对中国是有启发意义的。一方面,印度是全世界多样性最强的一个国家,印度有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语言,印度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管理多样性。另一方面,印度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自己的商学院,印度人英语都比较好,印度公司的管理者学习西方的管理理念已有50年历史,基于此,印度企业的管理者去理解欧美一些管理者的思维就更加容易。“对中国企业而言,管理一个全球性的公司,财务方面的实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组织上的能力。学习水平管理、管理多样性,学会沟通将更为重要。”阿尼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