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工作重心由原来单纯的设计研究逐渐转向EPC等总承包业务,勘察设计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生产部门行使主要的生产经理人职能转为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强矩阵项目管理模式,而生产部门生产经理人的职能也逐渐由过去的生产计划执行、人员调配、经济指标完成转变成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日常事务管理,服务性质日渐突出。
一、回顾现有生产经理人的一些方法:
生产运作中,有两个基本问题:数量和时间。
处理数量,原理上已经相当完善了
BOM,用树形结构表示复杂成品中所有零部件之间的隶属和数量关系。加工路线,用来指明零件的加工需要经过那些加工点。加工路线和BOM在一起,配合客户订单就可以确定生产多少和在哪里生产哪些东西。“独立需求”、“相关需求”的概念,则是处理需求性质不同的零部件,把他们混编在一起,以便在一条生产线上能同时生产。
处理时间,远不如数量处理的明白
生产经理人“能力平衡”方式,处理思路是能力与负荷平衡,在规定的时间(能力)里完成确定的任务(负荷)。即逐个将任务“负荷”时间加起来,然后与机器规定的“能力”时间对照,再增减任务量等。在计划里,负荷用的是计划工时。
可问题是,在离散生产中要过多道工序,上、下道工序之间的时间是生产周期(整个生产用时)。它包括了工艺时间(工时)以及等待、换产、检验、运输等时间。而生产周期只有在完工后才知道。工时占生产周期大约只有一成。这样,规定的时间里完不成确定的任务时,计划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一般,用“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确定的任务”原则编制出的生产经理人计划,能顺利执行的少。
难点还在于:不确定性的时间问题处理。
生产经理人计划如果只能说清数量,说不清时间,只能算是瘸子。
二、生产经理人远程咨询
的确,潜在的8成生产效率损失、实现丰田生产方式,很有诱惑力。但是,还要解决在一、两年的实施中,降低费用。
这是改进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做什么,一个是能做什么。
生产经理人做什么,就是要对生产结果进行计算分析,需要用专业技术和工具;判读分析结果,给出改进指标。它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这些工作工厂恐怕需要利用“外脑”。
生产经理人能做什么,对哪个问题下手、做什么事情工厂的条件可以承受,企业自己最清楚。
这样,生产经理人主要靠从网上传递数据,分析后,再反馈给工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这样也能兼顾正常生产秩序和生产改进。
在评价部门生产经理人时,过去习惯采用的以经济指标为KPI的方式已不适用,而应该更多地采取以客观评价服务水平为主的定性考核方式。笔者通过几个咨询项目的经验总结,认为在对部门生产经理人的绩效监督中,除应保留必须的经济类指标之外,还应在以下环节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一、生产经理人的积极性
1.是否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为搞好服务勇挑重担,竭尽全力;
2.对员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具有热情,是否真心诚意进行问题处理;
3.对影响科研生产的问题,是否争分夺秒、千方百计使其解决;
二、生产经理人的及时性
1.出现生产技术质量问题时是否能迅速到达现场,恰当、果断地处理,保证企业良好的专业形象;
2.是否需要员工多次反映或领导指示才到达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三、生产经理人的创新性
1.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2.是否善于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成果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是否善于以新技术、新方法指导帮助员工工作;
四、生产经理人的责任性
1.部门责任制是否落实,勇于对服务的行为及后果负责;
2.对工作中的失误是否往往逃避责任,爱发牢骚或做各种辩解;
3.部门是否明确自己有责任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服务、检查与指导;
五、生产经理人的能力性
1.是否具备完成服务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和经验;
2.能否抓住关键环节、难点、重点问题,正确判断、决策并解决问题;
3.对应急问题是否具备应变能力,具有危机处理意识和能力;
六、生产经理人的计划性
1.能否随时掌握员工生产活动动态,分优先级安排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
2.是否有企业发展全局观,能长期、有计划地为员工服务;
3.制定的服务计划是否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七、生产经理人的有效性
1.能否能快速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并迅速采取措施后加以纠正;
2.是否保持良好的客户服务质量,是否保障出现问题后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八、生产经理人的合作性
1.是否愿意接受员工各项意见和要求;
2.是否易于与员工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3.能否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换意见,接受建议;
九、生产经理人的协调性
1.在为员工服务时组织协调工作是否得力;
2.是否与各相关部门配合默契,相互协助,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开展;
十、生产经理人的服务量
1.为生产一线员工的服务是否做到经常性;
2.服务工作量是否饱满,是否超负荷;
通过对以上环节的考核,可以使企业高层生产经理人或者部门考核者由过去简单粗放的能力态度考核转变为更加科学、更加透明、更有说服力的客观指标考核,使企业的绩效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甄选优秀部门生产经理人提供严谨详实的选拔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