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以文化为基础,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从19世纪末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提出,到1911年美国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发表,再到澳大利亚人乔治·埃尔顿·梅奥主持霍桑试验基础上形成的以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的近代管理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人类管理历经150多年的发展,管理理论日渐成熟,管理水平日渐提升,经理人普遍把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意志高度地统一到了企业管理之中。
近读英国摩根·威策尔撰写的《管理的历史》和美国约翰·拉尔森着胡邓翻译的《管理圣经》,再次研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感受颇深。20世纪5O年代末期,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通过美国匹兹堡地区9加公司中近200名工程师和会计师长时间的调查访问,提出了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人的需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满意或不满意的需要,另一类是要求与个人发展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应从企业内部、从工作本身来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要设法使一个人对工作发生兴趣和感情。工资福利、职务保障、工作条件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属于“保健因素”,没有这种因素将会引起员工的许多不满;工作本身及发展前途、成就、得到赏识、被赋予责任等属于激励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就会使员工产生满意感和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因此,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管理措施,应该从工作本身着手,进行工作流程再设计,创造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使工作内容既新奇、充实、丰富,而又能使员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管理理论的发展分析,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同属于近代管理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赫茨伯格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
管理学界,尽管赫茨伯格的理论后来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但是他的观点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并且深深地渗入到许多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中。在美国,过去用薪酬形式来表现的奖励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荣誉榜、电影票、老板的感谢信之类的方式所取代,经联邦快递公司一年就送出这样的感谢信达5万多封。值得一提的是,联邦快递在员工激励方面还有更绝的一招,那就是用优秀员工的孩子的名字来给公司的飞机命名。试想,当你的公司有一架和你女儿一样叫做珍妮的飞机,每天在纽约到芝加哥的航线上穿梭忙碌,你还会吝啬你的智慧和心血吗?
激励作为一门管理艺术,懂得投其所好,让员工为实现自身梦想而快乐工作,已逐渐成为各大企业经理们必修的功课。日本松下公司的员工不仅在自己生日那一天可以放假,而且在配偶生日这天也可以放假。这种做法给了员工们一个与所爱的人共享浪漫温馨时光的机会,让员工们很感激公司,自然地就把这种快乐氛围带到工作中去,使工作环境充满温馨。
古今中外,管理目的的核心是人,管理的实质就在于为员工营造快乐的工作环境,以鼓舞员工士气,让员工快乐地工作。由此可见,一个称职的企业领导,不一定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绝佳的口才,却一定要有关爱员工之心,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心情舒畅快乐地工作。
赫茨伯格的保健——激励因素理论的基本着眼点在于员工对目标的满足。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他的公司无论薪水福利,还是工作环境都是十分诱人的,但不明白为什么员工工作还是不够积极主动,还是有人不断跳槽,公司的绩效也不理想。对此,我建议您应认真研究一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工作流程,着力营造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努力把员工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紧密地在结合一起,充分满足员工需求,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员工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奉献企业,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动双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