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论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研究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论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研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咨询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被称为“智力服务业”的管理咨询业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朝阳行业”之一。中国管理咨询业在发展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者也充分注意到中国咨询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了一些研究。

  一、中国管理咨询业面临的环境与现状

  从1980年开始,在国家经贸委的倡导下,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牵头,通过学习与引进国外管理咨询业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正式开展管理咨询业。孙晓婧认为,社会咨询意识落后,客户群体尚未形成,社会咨询意识落后主要表现在咨询有用意识、咨询先行意识、咨询有偿意识、咨询产业意识、咨询产业的现代经营理念几方面。王辉斌认为,目前企业管理咨询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大家对管理咨询的作用还知之甚少、或者说即使知道了作用但化成行动的人还是非常少,管理咨询本身给人认识的清晰程度还不够、产生价值导向的认识还不清,以至很多人将“策划”与“咨询”混为一谈。赵书华、郎曙芳认为,全社会咨询意识在增强,主要表现为企业和企管理层咨询意识和咨询需求的增加。焦玉英认为,国内同国外的管理咨询机构之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

  陈兰通认为,管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和智力服务行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必须加强管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拥有一定数量和职业水平的咨询专家队伍。谭加劲认为,咨询服务人员必须具备金融、财务、税务、法律、管理等方面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受过咨询方面良好的专门训练,掌握娴熟的咨询技法。杨廷钫、杨从杰则对咨询师的胜任能力作了研究,认为在咨询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能力,包括使得咨询顾问可以将技能、知识向客户方转移,让客户懂得如何进行操作,自己来推动变革的教育能力。

  杨中强、霍国庆认为,中国管理咨询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管理咨询师队伍素质偏低、良莠不齐;国内管理咨询企业缺乏品牌优势;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一套完整的咨询法规规范市场行为,这也为咨询投机行留下空间。许立帆认为,表现为公司存在缺乏品牌意识、稳定的专家队伍和长期客户价值观念。焦玉英认为,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还不高,咨询服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赵书华、郎曙芳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管理咨询业在资金、知识积累以及人力资本上和行业管理两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杨中强、霍国庆比较了中外对于管理咨询业执业资格以及执业道德规范,发现国外在管理咨询业独立、客观、公正的核心理念上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探讨,无论从历史进程还是当代咨询公司的实务,更加注重管理咨询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和企业职能部门的领导并不具备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成为产生巨大咨询需求的社会背景。中国管理咨询市场容量巨大,但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如何让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是摆在管理咨询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焦玉英认为,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管理咨询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它们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王莲、刘小红认为,目前中国管理咨询业的供需存在不平衡现象,在IT咨询方面供不应求,而在市场营销方面供需比例为6∶1。焦玉英认为,中国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地区需求的不平衡、行业特征明显等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管理咨询业市场发展报告指出,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的客户数量占到了管理咨询市场客户总体的58%,属于热点地区。王莲、刘小红指出,不管是管理咨询公司还是企都已经意识到好的战略才能保证企业顺利发展,战略咨询从供求双双来看,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达到了16%。焦玉英认为,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与企业的规模有关。

  二、中国管理咨询业不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官商主导期。

  在由“领导决策”转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后,出现了较多由社科院、科协系统和大专院校筹办的非独立的咨询机构,这类有企业背景的咨询机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了管理咨询业的主导地位。这时期,国内经济仍是以计划为主导,由于商品短缺和价格双轨制政策的存在,也出现了一些打着“信息咨询”招牌的咨询公司,依靠企业资源,利用政策上的空隙倒卖计划内紧俏物资、进出口批文和计划额度等。难怪人们对咨询公司一开始就产生了投机取巧的误解。80年代中后期,中国管理咨询业开始了第一次大整顿,民办咨询机构纷纷歇业清理,管理咨询业遭受了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第二阶段:“点子”“策划”期。

  随着九十年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市场化方向越来越明显,国内对信息咨询的市场需求开始增加,主要来自外资企业、部分合资企业以及少量民营企业。一些外资和国内民营“信息咨询”和“市场调查”公司也开始涌现。但是,国内的咨询公司大部分不规范,从“公关热”到“广告热”, “ CI热”再到“策划热”,大约一两年就是一个炒作周期。舆论界最关注的大概要数北京的何阳,一个点子卖了40万元,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加之紧随其后的“点子公司”和几本“点子”畅销书,让咨询的名头着实火了一阵。结果不少人把管理咨询业和“点子公司”联系在一起,以致最后“点子”“策划”走下坡路并最终为企业所厌弃时,人们对管理咨询业也失去了信任感,更没有亲合力。成长中的市场几乎被无序混乱的竞争毁掉了。

  第三阶段:萌芽成长期。

  九十年代下半年开始,市场上的咨询公司才真正开始出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趋势。这个时期成立的咨询公司主要有博峰营销、派力营销、博通经纬、零点调查、慧聪信息、浩辰商务以及后来的新华信、汉普咨询等。这个时期的咨询公司有几个显着的特点,一是专业化程度提升了,由许多国外归来的学者创办咨询公司,二是规模较小,品牌还很弱,三是市场发育落后,先天不足,四是国外咨询公司的进入,如盖洛普、麦肯锡等,基本上成为国内咨询市场的主力。

  第四阶段:网络增长期。九十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开始融入管理咨询业务,一方面是独立的网络咨询公司产生了,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咨询公司向网络咨询转型。由于互联网带来了一大批新生的行业与企业,如CISCO、LUCENT、EBAY、SINA等,无论从咨询的基础理念还是到应用层面,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咨询公司难以满足网络公司全新的、变化迅捷的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咨询公司出现的市场动力。
三、管理咨询机构的经营模式

  从经营模式看,李宪华、石永恒认为,从国外的咨询公司的治理系统可以看出,咨询公司合伙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是一种有组织的发展模式,很多著名的合伙制咨询公司都发展成了“百年老店”,他们在这种逐渐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有效的治理和激励模式,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张秀华认为,咨询客户的需要越来越具体化和快速变换,知识资本变得越来越专门化或非编码化,咨询企业为了生存将不得不与其他咨询企业或非咨询企业进行联盟和合作。许立帆认为,管理咨询公司之间要有能力互补与组合、结盟、合作,在分工与协作中求生存与发展。

  从发展战略上看,杨思卓指出,管理咨询业发展呈现公司战略由全能型向精专型发展、市场范围由珠江三角洲向全国发展、服务内容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作业方式由个人作业向团队协作发展和质量信誉由企业自律向行业管理发展五大趋势。有研究者指出咨询开始实现由传统咨询向现代咨询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管理咨询业发展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差别化,创新,全球化。刘茜、李飞认为,管理咨询业常见的经营策略大致有管理创新的时尚化、问题分析的简单化和问题解决的结构化三种策略,咨询公司最重要的产品是为客户提供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四、咨询市场的培育

  刘茜、李飞认为,企业、咨询方和客户的共同努力是管理咨询市场培育的主要途径。沈蓉蓉认为,企业应从法律上确保管理咨询业的法定地位及其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从资金上对管理咨询业给予有力的支持(企业要增加对企业管理咨询的投入,应设专门的基金、专项用于企业管理咨询活动;焦玉英认为,国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管理咨询市场的发展,对知名咨询公司以及其成功案例的报道和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刘汉英认为,应当尽快建立起中国管理咨询业协会,加对管理咨询业的组织管理。

  沈蓉蓉认为,中国企业“万事不求人”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作为咨询主体的管理咨询公司要发挥其主动出击的作用。张秀华则认为,管理咨询业能在网上直接为咨询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新管理思想、方案,吸引了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实施网络化是管理咨询业发展的必然。尚珊(2005)则强调品牌的重要性,认为品牌产品或品牌服务能使客户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购买心理和对购买行动的依赖,促使客户对品牌产生依赖是咨询企业品牌建设及其价值体现的最终目标。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