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探究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探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现代社会中,各种危机频频发生,从美国的“9·11”事件到印度洋地震海啸;从2003年的SARS疾病到2008年南方的冰雪灾害;从“三鹿”奶粉事件再到新疆乌鲁木齐的暴乱。这一切事件的发生都表明,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安全的,各种公共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并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做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人民利益的保护者,企业应该积极应对每一次危机,总结经验教训,尽快的完善各种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本文综合国内过去发生的各种危机,对企业在处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及特点

  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可发生,通常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公共危机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一定范围大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生命财产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状态。也有学者认为,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那么,能够引起这种危险境况和紧急状态的事件就是公共危机事件”。

  公共危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发性。虽然危机爆发之前都是有一些征兆的,但是由于并不明显,故很难预测危机准确发生的时间,而发生的那一刻,往往是突然的,使人措手不及。二是政治性。有些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受到某些政治团体的背后操纵,体现了国际国内某些政治势力的政治图谋。三是不确定性。影响危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四是紧急性。由于危机的突发性,以及给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因此危机救助管理便具有紧迫性。五是扩散性。危机很容易由一个地区扩展到国家或国际性问题。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发生以后,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历经从单灾种公共危机管理向复合危机管理渐进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国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把可能导致危机的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五类:自然灾害、灾害事故、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和经济动荡(见表1)。这样的分类有利于信息收集的集约化运作,有利于快速的定位,并且按照已经做好的预案启动紧急处理系统。二是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基本建立。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公共危机预警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预警和大规模传染疾病的预警两个方面,实行临时性组织的专门机构管理模式,由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部门来应对危机事件。三是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

  三、我国企业对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尤其近几年来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如2008年的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天气,造成了19个省区的上千万群众遭灾。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这次地震的破坏程度也是十分巨大的。2009年初,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地区遭遇到了罕见的严重旱情,造成许多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及粮食大幅减产。

  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随之而来,企业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正如著名危机理论学者T.格尔所说.危机理论研究的社会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悲剧的发生”。

  四、我国地方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不足

  1、企业部职能“错位”现象

  有些地方企业部门在公共危机处理中,为了自己的利益,瞒报或不报现象严重,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态。

  有的是在危机处理中,逐级上报灾情而不及时抢救,等待上级的指示。这些都是企业部门的职能“错位”现象,严重的损坏了企业形象和危害了社会安全。

  2、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一个好的机制可以维护好一个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企业公共危机管理而言,也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的机制,无论是在危机的预防,应对和恢复重建中,都需要一套良好的机制。而现阶段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这种机制还有待完善。

  3、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对处理公共事件的部门设置不统一,危机一旦出现时,往往仓促中组成一个“临时指挥部”进行指挥调配。然而一个危机的出现要求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各尽其职。这样就容易造成被动应战,而且部门间缺乏默契,以导致不能最大的挽回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专门机构,所以相对来讲就缺乏应对危机的专业人才。

  4、法制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主要法律法规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止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针对性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体系。

  5、地方企业部门缺乏危机防范意识

  有些地方企业只片面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危机的预警机制。美国管理学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言: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

  这就造成危机发生后只重“救”而忽视了“防”。从而加大了危机成本。
五、改善我国企业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1、加强公民的公共危机意识及应对技能

  现阶段我国公民的公共危机意识还很薄弱,所以在全社会应该加强加大对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及技能的宣传和教育,尤其是在学校。另外一方面要加快公共危机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应对现阶段中公共危机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

  2、建立危机应急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就是要求“公共危机管理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协调各部门投入到抢险救灾当中去,使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3、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让公共危机管理部门有法可依,责权明晰,避免各部门间踢皮球。

  4、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处理危机事件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以保证企业能及时规避风险,提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危机预警机制就是企业及时对对危机的预测和监控。

  5、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构

  目前在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部门中还缺乏处理不同的危机事件之间的协调机制。现代公共危机又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一旦爆发大规模的危机事件,单靠一个“临时指挥部”很难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所以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公共危机管理中心”其职权应该管理其他各职能部门,以保证一旦发生危机时能够高效地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使损失降至最低。

  6、危机过后的恢复机制

  公共危机过后并不代表危机完全解除,通常讲大灾过后防大疫。一般公共危机过后比较容易出现疫情,这就要求企业还要做好恢复工作,特别是人们的心理方面。因为危机过后人们的心理都很消极,这就要求企业在善后工作中给与人们心理上的支持。

  结束语

  我国企业公共危机管理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相信在地方企业的正确领导下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定对好各种危机,把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