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谈管理哲学内涵与道教信仰

企业培训师观点:谈管理哲学内涵与道教信仰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一、“道”信仰:神秘主义的管理哲学内涵

  “道”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韦伯认为道教的“道”信仰,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的神秘主义。他通过“类型学”分析,认为宗教神秘主义包括“遁世神秘主义”与“世俗神秘主义”两种形态。前者是通过冥想的方式获得终极救赎,并认为世俗行为只能危及这种救赎,因而是“出世的”;后者则主张在世俗中顺应世俗的秩序,采纳一种混迹尘世的“宗教隐匿方式”。如果依据这个逻辑,神秘主义的“道”信仰,便不可能具有积极的管理哲学内涵。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道教的历史来看,我们却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历史事实:如北魏北天师道首领寇谦之,积极参与了北魏政权许多军政大事的决策。寇谦之在北魏统一北方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南朝道教领袖陶弘景与南齐荆州刺史萧衍素有旧交,及萧衍称帝,陶弘景援引图谶以“梁”为应运之符,为萧衍采纳,定为国号。萧衍对陶弘景礼遇甚厚,“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中,主政者问政于著名道士或道教领袖的事例也不在少数。这些事例亦能表明,道教在中国历史上事实上发挥了某种“佐时理化、助国扶命”的治道功能。用现代管理哲学内涵的术语来说,即战略管理哲学内涵和决策咨询的功能。进一步提出的问题是:这种“战略管理”、“决策咨询”的功能又是如何得以发挥的呢?

  从咨询者的角色心理来看,他在制定管理哲学内涵或决策时需要获得心理“支持”,以克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管理本质上就是对“未来”的管理哲学内涵;而所谓“决策”,则是一种对有关事物未来状态的描述,同时又是选定一种未来状态作为最佳点和应当采取的行为方案,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决策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现代学者对中国人的“不确定性规避”心理作了研究,认为中国人的“不确定性规避”分值高于所调查19个国家的平均数。这就是说,相比较于某些民族,中国人倾向于回避冒险。这一研究有助于解释韦伯所说的中国宗教为何没有“除魅”(理性化并驱除巫术):当个体惧怕未知的、不能直接看到的“未来”,然而客观情势又要求他不得不对“未来”作出判断与谋划时,因此求助于道士的“道术”便成为一种难以抗拒的选择。换个角度看,披上了环境、占卜、禁咒等巫术外壳的“道”信仰,便通过个体心理补偿(满足“不确定性规避”的心理需求)的途径发挥出战略管理哲学内涵、决策咨询的功能。

  二、生命崇拜:“利生”原则的管理哲学内涵

  生命崇拜是道教基本信仰结构中的另一基本要素。道教的“生道合一”论又将生命的内在本质说成是“道”,《太上老君内观经》说:“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这就把生命视作无限而永恒存在的本根之“道”的固有属性和呈现形式;生道相守,则生命形式的绝对性便获得了本体论的支撑。

  这一原则的确立,对于治道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道教生命信仰观念所确立的“利生原则”,不仅意味着“生命”本身即是神圣的终极价值,不能作为其他价值的“成本”而被任意支付;还意味着某种管理制度、管理行为所涉及的生命能否幸福的呈现,也应当是管理活动与管理方法谋划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道教生命观念的管理哲学内涵,尚不止于此。以被道教奉为经典的《庄子》书为例。《庄子》书中描述了许多得道匠人的形象,如《养生主》篇中的“庖丁解牛”,《达生》篇的“佝偻承蜩”、“梓庆削”等。《庄子》书中对这些工匠精湛技艺的赞赏态度,是与儒家的一个重要差异。在这里,世俗职业生涯亦被肯定为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之一,技艺本身被视作“道”的载体与表达方式,工匠们的世俗职业行为因此具有了宗教意义,使得世俗职业行为摆脱了纯粹功利动机的束缚,将人们的职业生涯升华为一种具有内在超越价值的生存方式,这对于培育严谨、精益求精、自我承诺等敬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可谓大有助益。

  三、“神仙”信仰:“祈福消灾”背后的管理哲学内涵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结构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神灵仙真的存在与“学以致仙”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支撑观念。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基督教新教的“除魅”,将笃信上帝的生活方式和理性手段结合了起来,而加尔文宗等新教派的“选民说”、“天职说”、“责任伦理”与“禁欲主义”,便产生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道教徒缺乏西方清教徒那种受宗教制约的、理性的生活方法论。然而事实上,通过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其不可忽视的管理哲学内涵:

  道教神仙谱系的构成,具有明确的道德象征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对各道派崇拜的神灵们进行整合。如南梁道士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元始天尊”为至上神,将近七百名神灵按从天宫到地府的次序排列为七个等级。神灵的存在,构成赏善罚恶的主宰力量,而《真灵位业图》中设定的酆都阴曹地府无疑是对世间的罪恶的一种威慑;另一方面,葛玄、魏华存、张道陵等修炼成仙的仙真则象征着对人间一切善行与虔诚必得福报的承诺。
四、问题的缘起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产生、演变与传播,与中国人特别是普通民众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以至于德国学者韦伯对道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影响甚为广泛。韦伯对道教的研究,从属于其宗教社会学的问题设定:为什么中国同印度与伊斯兰世界一样,没有造就出近代资本主义?本文对于道教信仰的分析,有必要作以下两个基本设定:

  第一,基于道教的基本信仰结构。笔者曾论证,从发生学来看,汉晋以来源流各异的诸多道派能够彼此认同为统一的宗教文化体系,主要原因是道教对具有不同历史渊源的信仰观念进行整合,基本完成了自身宗教信仰结构的构建,即以道信仰、神仙信仰和长生信仰,或者说道崇拜、神仙崇拜和生命崇拜为基础,以得道成仙论、长生成仙论与生道合一论为内在逻辑关联的基本信仰结构。

  第二,基于“中国传统治道”研究的视域,对道教的信仰观念的管理哲学内涵进行分析,并不预设这些观念促进或阻碍资本主义的判定。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