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管理学就是草地一家畜界面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该管理学课程主要传授草地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知识,对于指导草地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门管理学课程无论在国外还是在我国,从其产生到社会发展至现阶段,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不断调整其教学内容,丰富其教学内涵,加之高校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不断改革和提升,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沈阳农业大学草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只单单从宏观上进行培养体系的改革,还要将教学改革深入到每门管理学课程中。在过去的教学中存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一旦制定就多年不变的问题,使得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科技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沈阳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对草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管理学课程改革也要与时俱进。
1.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多年的资料积累,授课教师自行研制开发了草原管理学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图片、图表和生动的界面创造了活跃的教学气氛,使一些难理解的和抽象的教学内容更易被掌握。如在草地退化内容的讲授部分,大量的退化草地图片(草地沙化、草地毒草、草地鼠害、草地蝗虫等),使学生对我国草地退化现状有了更感性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决心。
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课前提问、随堂讨论、随堂思考和课后习题、课下作业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互动式教学,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在管理学课程考核方式中,采取试卷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使试卷在期末成绩中所占比重降低为7O。而管理学课程作业均为主观性论述题和设计性计算题,需要学生根据管理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经过分析、归纳、总结予以完成,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通过作业题的完成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的改革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草原管理学仍由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不利于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实施。沈阳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革,将以往分散于各专业课中的实验、实践与实习内容提取出来,整合形成独立的课程:《草业实验技术I、Ⅱ、Ⅲ》、《革业专业实践I、Ⅱ、Ⅲ》和《草业综合实验I、Ⅱ》,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草原管理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分散于3门实践管理学课程中,按内容由浅入深进行实验项目设定。通过系统、全面地实践教学培养,使草原管理学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教学的改革沈阳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本科专业于2002年开始首届招生,2002年、2004年和2007年前后3次进行了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的编写与修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更新。2002年的第1版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为54学时,教学内容以经典草原管理学内容为主。
2004年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将授课学时压缩为46学时,教学内容也重新进行了整合与修订,体现了少而精的教学原则。2007年,授课教师总结了以往授课经验和本管理学课程发展的现状,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继承原有教学大纲中该管理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第二,在草地生态理论指导下,加大退化草地治理方面的授课学时数;第三,将草地多重利用和草地法制管理等章节设定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压缩与其他管理学课程有重复的教学内容,如干草的调制加工及牧草的青贮等在《牧草与饲料加工贮藏学》课程中将有详细介绍,因此,在本管理学课程中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内容进行讲授。总的来说,经过修订的草原管理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注重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国草原管理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1.我国草业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
我国草业科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1938—1957年的单门管理学课程教学阶段、1958—1976年本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阶段和1977年至今本科教育体系完善阶段。草原管理学课程在这3个发展阶段中对于人才培养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我国草原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1)草原管理学课程的发展我国最早是1946年王栋教授在前中央大学开设了草原管理学,此后,王栋教授在南京农学院也开始讲授这门管理学课程,这也成为我国草业教育第一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性管理学课程之一。建国后,我国在草原管理学方面开设的课程,选用了翻译过来的《草地经营》教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草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草业科学教材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1981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试用教材草原管理学,成为各高校草原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此后,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到1999年又对草原管理学进行了重编。2000年孙吉雄教授又主持编写了《草地培育学》教材。目前,我国开设草原管理学课程的各高校在课程名称上不尽相同,如内蒙古农业大学称为“草地管理学”,新疆农业大学等院校按选用教材将该管理学课程称之为“草地培育学”,沈阳农业大学仍沿用“草原管理学”。
2)草原管理学教学内容的发展我国草原管理学课程确立伊始,就十分注重先进教学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不断更新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草业教育者大量借鉴国外草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与素材,在相关院校进行草原管理学授课,开展草业科学人才的培养,开创了我国草业发展的良好开端。改革开放后,我国草业教育的重点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于是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草原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通过传授与介绍先进的放牧制度和科学的草地培育技术等,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草业科学专门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草业科学的发展,同时为我国草业与世界草业的接轨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草地退化、沙化及沙尘暴的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草原管理学的教学中,各院校逐渐加大了退化草地治理与生态恢复方面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体现了草地旅游、自然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多重利用的功能。另外,随着我国草原立法的确立与实施,草地法制管理也成为辅助教学内容。这些与时俱进的管理学课程内容调整与更新,有助于培养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草业人才。
三、国外草原管理学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草业科学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草业教育影响较大的有前苏联、美国、欧洲等国家。因此,草原学的源头有三:一是来自欧洲的农学;一是来自美国的畜牧学;一是来自俄罗斯的以地植物学为背景的草地农学E引。而这些国家在草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草原管理学(或草地经营学)成为专业起源的标志性管理学课程,而且该管理学课程随着草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成熟,成为当代国内外草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1.美国的草原管理学美国蒙塔那州立大学于1916年开设了草原管理学课程,1923年美国出版了第1本大学草原管理学教材《草原与人工草地管理学》,到1951年改版为《草原管理学——原理与实践》。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由于草原开垦引起了“黑风暴”的肆虐,从这一时期开始其草原管理学的科学指导思想相应地突出了草原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到60年代,美国在草原管理方面加强对草原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研究,对该管理学课程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草原管理科学内容已从放牧家畜、生产畜产品,推进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和更为综合的领域,它同时也拓展和提升了草原管理教育的专业面和内涵。
2.英国的草原管理学欧洲草业教育的典型代表是英国,1923年英国出版的草原管理学一书,是以欧洲大陆的草地,特别是栽培草地为对象的着作,也是草原管理的经典着作之一。受英国草原管理模式的影响,英国的草业教育是大农业基础上的草地牧业教育,因此其草原管理学课程主要传授农业与牧业结合的牧草一作物轮作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2O世纪8O年代以后,随着生态建设与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英国逐渐将草地的环境保护作用纳入草原管理的研究与教育中,实现了草原管理学课程的进步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