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民营经济展现出了无比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但从微观层面来讲,其实民营企业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有哪些呢?
一、三个和尚没水喝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展速度很快,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今天却举步艰难,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民营企业遭遇的发展瓶颈之一就是“三个和尚没有水喝”。
原因之一:中国民营企业的起步阶段,大多都是由于资本缺乏以合伙人的方式进入发展的过程。这些合伙人有以家庭为纽带的直系亲属如父子、兄弟、姐妹为主,或旁系亲属如七大姑八大姨、大小舅子为主;还有以几个朋友或投缘的人共同组建的企业。起初大家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努力,矛盾较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就由于责、权、利的分配不当,以及每个人的欲望膨胀导致企业内帮派林立、股东及合伙人之间意见高度不统一,久而久之,在企业就出现了人心涣散、积极性低、管理混乱等现象。
原因之二:特殊的经济环境条件下,民族企业发展伊始,不可能有规范意识,即使有也用不上,人员素质水平差异性较大,只能先赚钱,一边赚钱一边发展。这就好像“农村娶媳妇”一样,很多家庭的财力物力都不够娶媳妇,只有东家借西家凑才能娶到,娶到家后一边生孩子一边还借款。这就留下了很多隐患,有这些隐患发展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不会是偶然的。
由于这样的原因,企业处于“上不去也下不来”的困境中。合伙人既没有规范的意识,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在管理中就逐渐形成相互推诿、相互不睬及相互扯皮现象,一个靠一个,导致企业难以发展,出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必然现象。这体现了五行管理原理中的相克原理:合伙人之间彼此相克不能相生,合伙人意识又限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这种瓶颈是由发展环境造成的,并不是民营企业自愿的。在这种境况下,民营企业要突破瓶颈,就必须消除彼此相克的因素,形成更强的生的力量,要求合伙人及股东重新冷静下来,思考并协商这些问题,及早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企业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二、自我满足观念
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开始就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过上较好的日子,这是他们的初衷追求,不是把企业当作一份终生的事业来干,一旦满足了生活的保障,家里的经济宽裕后就放松了奋斗精神,开始享受,没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只要能够满足现状就行。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民营企业中大多数缺乏强烈的发展意识,就造成了不能与时俱进的企业规划及战略思想,在人才储备及企业的规范意识上就留下了隐患,在现代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就没有发展的能力,最终,形成了手里抓了个老虎丢不了,拿不起来的局面。这些局面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瓶颈,这种瓶颈就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二个瓶颈–自我满足观念不能突破。
三、老板自身缺乏修养
管理企业与操作机器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如果懂得了操作方法,让机器运起来非常容易,如果仅仅有管理知识,却未必能做好老板。原因很简单,机器没有丰富的情感,只有原理;而老板面临的对象是人,千人千面,百人百心,要管好、理顺绝非易事。这就迫切要求老板具备一种基本素质,注重言行举止与品德修养,对内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影响力。这看起来微乎其微,实际却与企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董事长班”与“管理速成班”,各种行业、大小企业的老板们对这样的培训趋之若鹜,花了成千上万的钱听了几堂所谓的“管理大师”或“培训专家”的课程,结果问题还是问题,现状还是现状,企业仍然没有发展起来。根本原因是很多老板得了“浮躁症”,以为听上一天课就可以补上欠缺的东西了,以为当上老板就不需要什么素质了。因此,出现这类问题的民营企业老板应当尽快提升自身修养,一方面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知识;另一方面从细微之处入手,提升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变相克为相生,化瓶颈于五行,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