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大部分仍是立足于生产现场管理的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已经遇到极大的挑战,有必要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一、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设想
作业成本计算侧重于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信息的提供,而作业管理则强调作业的效率、质量和时间的改善以及系统整体业绩的最大化。作业管理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业绩考核三项内容。
1.动因分析
寻求作业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作业。例如,通过作业分析可能揭示出材料搬运成本的根本原因是工厂布局。一旦找到了根本原因,就可以采取措施改善作业,如可通过重新安排工厂布局来降低材料搬运成本。
2.作业分析
确认和评估价值内容——作业分析是过程价值分析的核心,其任务是确认、描述和评估一个企业所执行的作业。具体包括四个步骤:企业存在哪些作业;有多少人执行作业;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评估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包括提出选留增值作业而消除非增值作业的建议。其中,第四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要划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如调度、搬运、待工、检验、仓储等就是非增值作业,由非增值作业及增值作业的低效执行引起的成本为非增值成本。作业分析的目的是要消除非增值作业及非增值成本。
3.业绩考核
作业业绩考核——通过业绩指标来评价作业的执行情况和执行后取得的结果。作业业绩指标集中于三个主要方面:(1)作业效率。作业效率可以用增值及非增值作业成本报告、作业成本趋势报告、杠杆法等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如人均产出率、机器利用率、存货周转率等)来衡量。(2)作业质量。作业质量可以用质量成本及有关质量的营运性指标(如单位产品缺陷数、次品率、外部故障百分比、采购定单差错率等)来评价。(3)作业时间。作业时间通常可用按时交货率、生产周期、生产速度、制造周期效率(指加工时间占加工时间与移动、检验、等待等非增值作业时间合计的比率)来考核。
二、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自动化程度低、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等产业特征。在我国的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实际成本难以精确控制、企业内部价值链难以优化组合的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环境不好,供应链管理更是摆在我国施工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做支持,需要企业作业分析、流程再造,需要建立与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的竞合机制,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作业成本法可帮助企业进行自建或分包的决策
通过作业分析,施工企业可以分析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劣势所在,可以将自己不擅长的部分,通过分包给其他分包商,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可用作业成本法来做出自建与分包的决策。
2.作业成本法更加专注于实际成本
作业成本法更加专注于某一工序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可以更改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以企业定额成本预算的方法,建立关注于每项工序实际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促使施工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掌握自己的消耗量,按照实际发生测算施工间接费用,而不是按照企业定额按比例计取。这对于增强施工企业控制施工成本有着非比寻常的现实意义。
3.作业成本法使成本信息更加科学
作业成本法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同一种工序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下,计算的结果常有差异。作业成本法可以保证每一工序成本的准确性,增强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性。
4.作业成本法可佐证向业主的请款声明
对于每期承包商在相关工程项目上的实际投入成本,对业主计价请款的金额,都能通过作业成本制计算得出,以解决工程界长期以来在每期向业主请款方面的困扰,即无法提出合理数据来佐证目前工程进度所消耗的成本,以向业主合理请款,尽快收回成本,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
5.作业成本法可对估算结果进行检核
工程项目一般需要经由投标报价以取得,在施工前提出执行预算,完工后提出工程结算。但在执行预算与工程结算间并不反馈修正,作业成本制可以作为事后成本追溯的工具,使用作业成本制方法作为工程结算工具,不仅可以对预算进行最终检核,还可以作为今后投标报价的参考资料。
总之,作业成本法有助于施工企业进行科学的核算和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它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难点
1.各项基础数据的完善
修路要筑路基,盖房要打基础。工程建设在正式开工前要“五通一平”(通电、水、公路、铁路、通信,场地平整)。作业企业成本管理有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后,是否就可以顺利开展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业企业成本管理本身需要做的基础工作仍然很多,不重视这些系统工作,就会像在沙滩上盖楼,终有一天会坍塌。
2.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作业企业成本管理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在施工企业,项目现场与公司总部往往相隔很远,信息及时传递到使用者的手中离不开现代化通信手段。而且,系统中,由于将项目划分为了许许多多个作业,而且又包含大量复杂的逻辑关系,数据量相当大。这些靠传统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
3.思想观念的改变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引入国内也仅仅有十年的时间。在建筑业,人们还不是很熟悉,接受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充分意识到现有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巨大效用,逐步将其引入实践。
4.实施成本较高
施工企业全面实施作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缺点是成本较高。首先要包括前期的作业成本法的内部培训,信息化建设,又要引进适合于自身的项目管理软件,需要企业很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在实施作业企业成本管理方案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把由于传统方法提供的失真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与实施作业成本法带来的潜在收益进行比较。
四、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与原有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
实行作业成本法,并不是要完全摒弃原有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而另外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应该说,作业成本法更多给我们的是提供一种发现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至于采用的方法还需要与原有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正是有了诸如赢得值管理、网络化方法等,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才得以丰富和完善。
2.防止将实施作业企业成本管理模型的困难夸大
围绕着作业成本法,现在已迅速形成一种产业,出现大量的软件包、论文、各种研讨会等。人们经常被听到的各种巨额咨询费用、数以百计的工作、大量的数据收集工作而吓得望而却步,不敢去进行实践的尝试。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视具体情况不同,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我们所讨论的方案中,己经有了比较基本的作业成本思想,这在作业分解结构中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我们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工作分解结构进行细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管理。
3.全员参与
作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人才互相配合才能成功。首先作业成本法需要将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精度要求划分为许多细小的作业,这需要懂项目和懂作业成本法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次,作业成本管理需要借助于项目软件的二次开发,这些又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最重要的,作业成本管理涉及到整个组织的整合,必然给各个部门的工作方式带来冲击和改变,这些都需要全员的积极配合。
4.对系统正确定位
首先要明确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公司层面上的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对成本系统的分析而达到透视公司管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说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整体进行管理从而提升成本管理水平,而非单纯利用作业成本法算准成本,其对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意义重于作为一种成本管理手段的意义。在实行时,不一定要进行精确的作业成本项目计算,重要的是其思想的采用。
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施工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企业要在市场中争取更多的施工项目,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好,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而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