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警惕3个方面的中国企业发展软肋

企业培训师观点:警惕3个方面的中国企业发展软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3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总体发展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快。但“发展水平”却不尽人意,让我们多少有点着急。应该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算好企业?可能思考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则会大相径庭。中国企业客观上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即所谓的“企业发展软肋”,而且有大量鲜活的反面案例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足以让我们本土企业重视起来。

  企业发展软肋一:产品“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也就是骨密度不高,不结实,甚至一击就碎。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一些企业频频“出事”,原因大都败在了“产品”质量方面。由于产品问题,直接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感情。连一个好产品都算不上,那怎么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就更谈不上品牌忠诚度了。

  “品牌站立理论”指出,一个品牌首先要做好产品基础体系,否则不可能真正把品牌做好。除产品质量以外,产品基础还包括产品创新。这一点更是本土企业的软肋。中国企业整天谈品牌,其实有很多企业家面对自己的产品都很心虚,如何做品牌?

  “骨质疏松”的结果就是跑不动更跑不远,不要被本土企业光鲜的外表所迷惑,没有核心产品或者产品的核心,很可怕。

  企业发展软肋二:品牌“形式主义盛行”

  对于品牌而言,本土企业在认知上较浅。在不少的企业家眼里,片面的认为:品牌就是品牌的外在形象,就是他们让消费者所能看到的,包括logo、包装、代言人、海报等,这成为可不忽视的企业发展软肋。那真正的品牌应该是什么?是指消费者对该产品有形的和无形的印象和联想。其实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无形的气质远远大于有形的外在形象。比如,很多人去麦当劳不是奔着麦当劳叔叔的形象去的,一定是对麦当劳的洁净、轻松的环境、诱人的美式快餐、以及美国文化的体验。

  中国本土企业常常顾此失彼,对能够用眼睛看到的外在形象特别在意,而对品牌的气质(文化层面)不知道如何打造或者懒得去塑造。

  因为品牌文化的塑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需要资金支持。而一张海报很快就可以搞定。为了让自己的品牌看起来像回事,或者说更像某个品牌,一些企业往往在设计logo时就开始模仿。有些品牌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腰包鼓了,就一定要请代言人,也不管这个明星和自己的品牌搭不搭。

  在品牌方面,一切形式的东西都可以去复制,只有无形的才不易被模仿而更深入人心。那品牌到底如何打造?根据“品牌站立理论”,品牌必须要有自己的攻击和防御体系。别人有的可以作为防御工具,别人没有的可以作为攻击对手的武器。

  企业发展软肋三:对消费者研究不够

  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对我们本土的品牌忠诚度普遍不高?根据品牌站立理论,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产品不稳定不扎实;其次,品牌气场不足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最后,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没有沟通或者沟通太少。以上导致了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不感冒。重点要说是本土品牌对消费者的态度问题。本土品牌欠缺对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品牌站立理论指出,一个品牌必须潜心研究消费者,这样才能找到有效与他们沟通的途径,才能与消费者产生亲和感,买单才会变得更加容易。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