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关于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研究

企业培训师观点:关于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研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随着时间推移,Logistics被引入商务活动和企业物流管理中。物流从而企业物流管理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美国企业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其目标是使合适的商品或服务在合适的时间、以良好的状态到达合适的地点,同时对企业作出最大贡献。具体地说,一个典型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分拨系统管理、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零配件支持、工厂和仓库选址、区位分析、采购、退货处理、废弃物处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

  一、引言:概念界定与问题说明

  1.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Logistics)一词则源于古希腊词Logizimai(计算、思索)和Loga(理解、计算)。瑞士人哈威齐门(1779-1869)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涉及物流领域的作家,他曾先后在法国和俄国军队中服过役,他在一本着作中,用法语Logere表示计划、安排宿营地、协调部队转移以及组织供应补给,表明物流在战略转换中的重要作用。1862年,齐门的作品被译为英文并开始在美国军队特别是海军中流传。从此,Logistics成为军事科学中研究包括物资、人员和设备的获得、维护和运输的分支科学的专有名词。

  对于这个定义,需要指出两点:(1)企业物流管理一般不涉及对详细的生产过程的管理,如生产过程中的库存控制、机器调度或运作质量控制;(2)服务企业尽管不生产实物产品,但也存在大量的物流问题。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物流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1)物流产业发展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优化配置物流领域中的各种资源,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就全社会而言,包括运输、仓储、包装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等费用在内的全社会物流总成本是影响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物流成本平均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2%。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快速发展,物流成本也出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并为微观企业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直接利润和经济效益。欧洲物流协会199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987年物流成本占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4.3%,1993年为10.1%,1998年下降到7.7%,预计2003年将进一步下降到6.8%。

  (2)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有直接的贡献。根据欧洲物流协会调查,近年来欧洲各国物流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约为260亿欧元,约占全欧洲物流总量的30%,其中英国为34.48%,法国为26.9%,荷兰为25%,德国为23.3%。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部门,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从简单操作到专业技术服务,从初级管理到企业高层管理等职位的多种就业机会。20世纪80年代末期,物流业每年提供的新就业机会年均增长35%,进入90年代基本保持在年均20%的水平上。

  此外,物流及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物流对企业战略选择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大多数单个企业而言,物流成本是企业中仅次于制造或销售成本的最为重要的成本项目,并且其重要性还在不断提升。研究表明,物流成本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从4%到超过30%不等,并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将不得不寻求或已经实施全球战略,而全球战略又将导致企业实物供给和分拨线路的延长。因此,与传统的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经营模式相比,全球化经营的企业的物流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在企业总成本构成中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此时,通过良好的企业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物流管理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降低原材料消耗、提升劳动生产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

  这一点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相对落后的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尤其重要:根据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见表1),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9%,达718亿美元,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新加坡、香港、台湾的这一比例也只有13%左右。如果假定物流成本比重不变,2000年中国GDP为8.9万亿人民币,按16.9%计算的物流成本为15041亿人民币,如果该比重降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10%的平均水平,物流成本可以节约6141亿人民币!相比2001年中国民营企业家所实现的2811.2亿元利润总额,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表1 1997年各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国家或地区

GDP/10亿美元

物流成本/10亿美元

占GDP比重(%)

中国(大陆)

4250

718

16.9

中国(香港)

175

24

13.7

中国(台湾)

308

40

13.0

新加坡

85

12

14.1

日本

3080

351

11.4

美国

8083

849

10.5

英国

1242

125

10.1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WashingtonD.C.,I.M.F.,转引自《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年》第17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另一方面,面对客户需求个性化的大趋势,良好的企业物流管理可以与提升产品质量或者降低产品价格一样创造客户价值。通常,企业创造产品或服务中的四种价值:形态、时间、空间、占有。形态价值通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即原材料生产加工成制成品创造出来;占有价值由营销、技术和财务部门帮助客户通过广告沟通、技术支持、销售支持等手段获取产品而创造;而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则通过运输、信息流动和库存等物流活动实现。换言之,在客户所希望的时间、地点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客户,甚至以超出客户期望的方式提供产品或服务,将大大增加客户价值,从而增加客户对企业的喜好和忠诚度,增加企业自身的价值。
2、关于本报告中若干名词的说明

  根据上述对“石油企业”的界定,本报告所研究石油企业物流活动涵盖了石油石化产品(含天然气)从勘探、开采、炼油、石油化工到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发生的物流活动(当然,如前所述,不包括生产环节管理中具体的物料移动等),更进一步,本报告所描述的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将涉及两个层次:一是围绕采购、仓储、运输等物流管理组成要素的管理,二是以整个产业链物流活动为对象的供应链(TheSupplyChain)管理。

  关于“石油物流企业”,由于目前中国三大石油集团的业务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管道运输等核心业务(注入股份公司),另一部分是工程技术服务、非油产业、社会服务等非核心业务(为存续企业),本文所讨论的物流活动基本属于后者,所以“石油物流企业”指三大石油集团内相对独立的分公司、子公司(甚至更低层级的公司)或承担物流业务的部门,而“石油物流体系”则是对这些“石油物流企业”的一个总称。

  二、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机遇与潜力

  综观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传统的物流体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积累了许多问题,面对加入WTO后全新的市场环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业的迅速进步,中国石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又给石油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未来几年,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着眼于改造传统物流现状,重新构建新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

  1、石油企业物流体系的经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于物流需求是石油需求的派生需求,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石油消费量的迅速增长意味着石油物流需求量的迅速增长。

  石油是一种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石油消费(需求)量与一国的经济规模紧密相关。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石油的消费量大大增加(见表2),并且还将继续快速增加(见表3、4)。

表2 1991-2000年我国石油供需平衡情况 单位:万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原油产量

14099

14210

14524

14608

15005

15733

16074

16100

16000

16262

原油出口

2260

2151

1943

1849

1885

2040

1983

1560

717

1031

原油进口

597

1136

1564

1235

1709

2262

3547

2732

3661

7027

成品油出口

481

539

372

379

415

417

559

436

645

827

成品油进口

461

768

1739

1289

1439

1583

2379

2174

2082

1805

表观消费量

12416

13424

15512

14904

15853

17121

19458

19010

20381

23236

进口依存度

-13.6

-5.9

6.4

2.0

5.3

8.1

17.4

15.3

21.5

30.0

  

表3 国外机构对中国21世纪初石油需求量预测 单位:亿吨

机构

发表时间

预测需求量

2000

2010

2020

美国能源情报署

1994.07

1.6

2.0

 

日本石油联盟

1994.09

2.1

2.7-3.4

 

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

1995

2.04

3.23

 

美国东西方中心

1995.03

2.25

3.34

 

国际能源咨询公司

1995

1.77

2.61

 

日本通产省

1996

2.0

3.25

 

国际能源机构

1996

2.07

3.29

 

美国东西方中心

1997

2.04

2.62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1998.10

2.10-2.16

3.13-3.41

 

国际能源机构

1998.11

 

3.55

5.06

  

  

表4 国内对中国21世纪初石油需求量预测

机构

发表时间

预测需求量

2000

2010

2020

地矿部石油地质所

1993

1.66

2.53

3.39

中石化总公司

1993

1.95

2.8-3.0

 

厦门大学系统科学系

1993

1.75-1.80

2.43-2.46

3.1

地矿部信息院

1994

1.8

2.4

3.26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994

1.8

2.4

3.26

石油信息所

1995

1.75-1.83

2.39-2.47

 

中石化咨询公司

1997

1.85

2.805

 

能源研究所

1998

1.99

2.95

3.7-4.2

中石油、中石化、新星

1998

1.966

2.823

3.407

  

  从表2、3、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仅1991年至2000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就增加了近一倍,而且,综合国外8家机构10次预测结果,中国的总石油需求量,在本世纪初的20年内将以平均每10年5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超过5亿吨(国内机构的预测值低,主要是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估计不同);另一方面,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净进口量持续增长,200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与国内石油总供给量之比为30%,2005年将约为33%左右,2010年将达36%,2015年可能达40%以上。

  此外,为了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我国还将逐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因此总的石油需求量和石油的实际进口量可能会超过上述预测。这两方面的因素–石油需求量从而石油流通量的持续增加以及从世界范围内进口石油所导致的供给(尤其是运输)线路的延长–意味着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经营活动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石油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物流活动,石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与中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石油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将为石油企业物流体系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

  物流产业的发展环境可以分为客观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客观环境方面,因为物流需求的总量规模与全社会商品交易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指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中国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为将物流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将为物流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城市化进程加快、开放型经济的不断深入则为物流产业的发展营造了适宜的客观条件。

  对于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来说,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产业的整体进步无疑将从两个方面推动改革进程:一是充分证明了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有利于转变经营观念、降低改革的阻力,二是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提升改革成功的可能性,为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2)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和不断专业化给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改造和发展方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与榜样。

  目前国内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有14万家左右,主要有4种类型:

  一是由传统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货代大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而来。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铁物流、中邮物流、中储物流、中海物流、港口物流、民航物流、中集物流、交通物流等等。这些国有大企业依托原有的业务基础和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等方面的优势,或者通过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或者通过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或者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范围,实现了向专业物流企业的逐渐转变,并获得了经济效益。

  二是新成立的专门的物流企业,如宝供企业物流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华运通物流有限公司等。它们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三是由一些其他行业的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或物流公司,如海尔物流等。这些工商企业认识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将自己的仓储运输部门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以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的物流资源,在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的同时,利用现有的市场网络和闲置资源对外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上述这些企业物流管理的大量涌现和不断专业化,特别是同属民营企业家的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的转型经验和教训,将给石油物流企业的改造和发展方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与榜样。

  (3)中国物流产业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装备、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将为石油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提供专业支持。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仓储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已足已支撑物流业发展的需要,集多种物流基础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为一体的物流园区也开始建设,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经贸委协商一致,决定成立国家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将大大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物流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物流教育的学历教育受到教育部的支持,2001年批准本科增设企业物流管理专业,在职教育与岗位培训正逐步推进,包括引进外国证书与起草中国的标准,等等。

  无疑,这些进步在推动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给石油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提供各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专业支持。

  3、中国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石油企业战略重组成为物流体系体制改革、企业物流管理走出困境的动力和机遇。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国外跨国石油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从上游油气开采到加油站零售每个环节都能获利,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很强。另外,一般说来,跨国公司的石油产量少于石油炼制量,而炼制量又少于油品销售量,按产业链呈不断放大的趋势,如壳牌集团1998年三者之比是1:1.70:2.88。

  然而,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却形成了上下游分割的局面,原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只有油气田,没有成规模的石化企业:而中国石化总公司只有下游的石化企业物流管理,却没有一家油气田。海洋石油总公司只是海上的油气田,下游业务一片空白。

  同时,产销脱节也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比如石油石化企业物流管理没有自己的加油站,生产的成品油大多数还得靠社会加油站零售出去。还有内外贸的割裂,中化进出口总公司长期垄断油品进出口,三大公司没有油品外贸权。

  上下游割裂、内外贸权受限、产销脱节,这种断裂的产业链和业务构成与跨国石油公司差距很大,既人为增加中间环节,又影响了石油石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阻碍了整个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和企业物流管理的重组及上市,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顺应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规律,开始跻身世界石油石化企业前列,比如,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对世界大石油公司排序中,中国石油从1998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7位,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基本条件。

  然而,在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炼制能力和油品销售量等规模指标上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与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的在人均利润等效益指标上还有很大差距,企业综合竞争力还比较弱,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不够优化;二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构架虽已初步建立,但内部紧密化和控制力还很不够,体制机制亟待完善,股份公司一级法人体制处于过渡之中,集团公司两级法人责权利不够落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高效运行缺乏有力措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职责不够到位,内部控制力、约束力较弱,财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和效益流失,内部企业物流管理滑坡现象在有些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大,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水平不够高;四是用工、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迟缓,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等等。

  这些问题,一部分属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技术层面的问题,另一部分(或许更大)则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层面的问题,因为作为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民营企业家,中国石油企业一方面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较多,另一方面,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外还必须承担许多社会责任和经济改革成本,如有的企业从医院、幼儿园直到火葬场都有,职工生老病死都由企业包起来,有数据表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未上市部分2000年时负担的文化教育支出就达16亿元之巨–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石油企业所没有或很少有的。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现实中,这两部分的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更增加了企业物流管理决策变量的数量及决策的复杂程度,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石油企业战略重组将是一个紧迫、艰巨、长期且无法回避、无法跨越的过程。

  对于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来说,作为存续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前文提出的“通过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流通成本,应该成为中国石油产业提升竞争能力的非常现实而且潜力巨大的战略决策内容”还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性论证的话,那么现在已成为企业既定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这种地位对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在改革过程中争取集团甚至国家的扶持非常有利。

  因此,可以说,中国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石油企业战略重组将成为物流体系体制改革、物流企业走出困境的动力和机遇。

  4、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将使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

  在一般意义上,资源是指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控制的能够实现企业目标的各种要素,包括资产、潜力、组织过程、信息、知识等。可以把企业资源分成三类:物质资源(自然技术、工厂设备、地理位置、原材料获得渠道等)、人力资源(培训、经验、判断力、智力、关系等)和组织资源(正式制度和结构以及团体间的非正式联系)。

  我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资源状况如何呢?有形资源方面,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13个油气田地区服务公司和14个炼化地区服务公司,除了为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等提供技术服务和工程建设外,还提供供水、供电发电、供汽供暖、设备与装置维修检修、物资供应、通信和运输等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服务项目齐全,覆盖了为勘探开发和炼化生产服务的所有领域。年物资供应售出量达到340亿元,年完成货运周转量25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35亿人公里,拥有完备的石油通信专用网络,交换机总量达125万门,实装单机95万门。

  在这些资源中,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在一些方面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油品营销网络、对本土市场特点的理解等,在某些方面则是完全排他性的,如管道系统,因此,本文认为,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本土企业,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至少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资源优势。如果能够科学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完全有可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三、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导致物流体系运作效率低下。

  由于石油、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流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许多复杂、特殊的要求,再加上石油又是一种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战略商品,所以国家对石油及相关产品的控制一直比较严格,石油石化行业是我国少数几个市场化改革较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当前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中依然广泛存在。很多物流从业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认为所谓的物流业就是指简单的物资供应系统,要做的工作也就是所在企业的各级供应站,怎样想办法把物资采购回来保管好发放到位而已。另外,多数企业(这里指三大石油集团内子公司或分公司级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供应站、运输公司或大型车队,各自为政,形成了较大的物流设施存量,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2、加入WTO后,中国石油企业将与国际超大型石油公司直接竞争,通过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流通成本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

  从总体上看,我国加入WTO的协议对能源工业体制有相当大的保留,或者说保留了相当大的控制权,能源产品继续实行国家指导价和定价,对符合国家政策的能源生产继续实施补贴等优惠政策,进行调整的主要集中在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其中与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相关的条款有:

  (1)保留对原油、成品油进口实行国营贸易企业物流管理的权利;保留对原油、成品油出口实行国营贸易企业物流管理的权利。

  (2)除个别产品外,能源产品的关税下调大多数是一步到位,而且能源产品的关税低于工业品的平均关税。

  基于上述条款,在未来的短短几年内,原有的高关税及非关税贸易限制对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保护作用将基本消失,直接与国际超大型石油公司进行竞争将不可避免。在竞争手段上,与国际超大型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在勘测、销售与技术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方面在未来很长时期内都将处于劣势,因此,石油产品的价格(实质上是产品成本)竞争能力将成为近期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石油企业规模的国际比较见表5、表6。
  

表5 2000年中国三大石油企业整体(简称“中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简称“中油集团”)与三大国际石油公司经营规模比较

项目

单位

中国

中油集团

埃克森美孚

英荷壳牌

BP阿莫科

①实物量指标比较

油气总储量

百万桶油当量

28764

18948

21482

19132

14963

原油剩余可采储量

百万桶

18252

13063

12717

9751

7643

储采比

15.3

17.20

12.84

11.46

10.07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十亿立方英尺

56980

35310

55866

56283

43918

储采比

61.1

72.10

15.25

18.34

16.32

油气总产量

千桶油当量/日

3737

2447

4277

3614

3196

原油产量

千桶/日

3265

2144

2553

2274

1928

天然气产量

百万立方英尺/日

2534

1818

10343

8218

7609

原油加工能力

千桶/日

5400

2140

5642

2923

4147

成品油销售量

百万吨

133.76

46.37

399.65

278.7

292.95

加油站数量

36843

11350

45001

29000

②资源量比较 单位:亿吨、万亿立方米

石油储量

世界

中国

中国占世界(%)

世界储采比

中国储采比

石油可采量
其中:剩余

4550

135

3

42:1

15:1

1403

24.9

1.8

天然气可采量
其中:剩余

436

9

2

62:1

61:1

149

1.6

1.1

③价值量指标比较

总资产

亿美元

1511

794

1490

1225

1439

总收入

亿美元

915

417

2284

1915

1618

净利润

亿美元

104.51

66.9

177.2

127.19

118.70

  

(三)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是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1、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两种发展战略。

  完成公司制改造之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至少有两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

  (1)专精战略。作为中小企业,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专长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这是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

  (2)联盟战略。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多为长期性联合与合作,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物流管理的独立性和完全自主的经营权。

  任何企业物流管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选择。因为小企业物流管理自身在与大公司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不仅应该与有互补能力的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应该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本文认为,上述两种战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能够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提供具有石油特色的物流服务。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企业就无法实施上述战略:不能发现核心能力,专精战略就可能误入歧途;不能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企业就没有推行联盟战略的资本。

  2、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的步骤及可能途径。

  对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来说,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必须首先识别本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

  企业战略理论认为,核心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性。核心能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关键性利益,如显着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效率等,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及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不可模仿性。核心能力必须为企业物流管理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物流管理文化内,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也无法完全交易。如果某种竞争能力竞争对手也有或易于模仿,则这种竞争能力就很弱,不能称其为核心能力。

  (3)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它有力地支持着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从而可以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4)时间性。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企业若要保持核心能力的领先地位,必须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丧失核心能力。

  在识别出核心能力之后,企业物流管理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培育和维护核心能力。这些措施通常有:

  (1)实现对核心能力的专门企业物流管理,在企业决策层对本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达成公识的基础上,安排专职经理全面负责核心能力的企业物流管理,加强在核心能力的运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以及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优先保证在人、财、物等方面对核心能力的投入。

  (2)通过各种方式确保人才不流失。企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奖金、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3)以进攻替代防御,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维持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地位。

  (四)完善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的支持体系,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1、着眼于供应链优化,实施一体化企业物流管理,提升物流业务增值能力。

  按照美国供应链协会的定义,供应链包括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定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等内容。

  供应链优化要求中国石油企业实施一体化企业物流管理。所谓一体化物流,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它包括三种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即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水平一体化物流,即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物流网络,是垂直一体化物流与水平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当一体化物流每个环节同时又是其他一体化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时,以物流为联系的企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可自由加入或退出。

  2、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择机开展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业对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信息网络是物流实体网络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就决定了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个管理水平。随着JIT(准时制生产)思想的广泛应用,顾客响应速度要求的不断提升,信息已取代与物理性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有形资源而成为现代物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具体来讲,商品在配送体系的实体网络中准确快速的流动必须依赖于及时有效的信息流的引导。

  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开展电子商务摆上了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决策者的议事日程。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注册的电子商务网站有1100多家,涉及石油和化工业务的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有几十家。一些大型石化企业已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石油化工网络公司也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提供者,石油物流企业不得不紧跟客户的步伐–在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之后,择机开展电子商务应当成为下一个重要目标。

  不过,有两点需要注意:

  (1)无论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是开展电子商务,都要求企业进行大量投资。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硬件升级所需追加投资、日常维护费用、资产折旧等都非常高。开展电子商务更是要求合作伙伴也必须具备很高的信息管理水平,要求社会具备完善的网上支付体系和信用机制。因此,石油物流企业在决策时必须衡量投资成本与收益,衡量风险的高低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做出理性选择。

  (2)就企业本身来说,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甚至企业文化等的变革,企业物流管理者必须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因自身原因导致企业信息化投资效果大打折扣。
3、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把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说了,本文认为,由于石油物流是石油产业和物流产业的交叉领域,具有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因此,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石油企业物流管理更应该注意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把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析、评价和分配、利用等内容,而知识管理则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经营效果。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企业知识管理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1)通过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员工获取知识。

  (2)建立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创造尊重知识的企业内部环境。比如,可以通过业绩评价和补偿鼓励分享和利用知识。

  (3)企业物流管理的知识资产,可以在企业的财务平衡表中把知识作为一种资产,或者管理某一类知识密集的资产,让它们创造更多效益。

  4、实施品牌管理,提升营销能力。

  对于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由于长期作为石油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导致缺乏对市场竞争的理解,适应市场的能力还需要检验。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求它们必须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1)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掌握现代营销技巧。公司制改造使石油企业物流管理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普通主体,不再处于垄断地位。这就要求企业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客户需要,结合本企业能力提供服务。现代营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石油物流企业必须努力去学习、掌握现代营销技巧,并用于本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2)实施品牌管理。营销学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品牌,可以给予其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的特色,使目标市场对某一品牌产生认同和喜好,从而创造差别定价的机会。拥有一个著名品牌,可以使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推出新业务时减少阻力,迅速走向成功。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也必须实施品牌管理,向品牌化服务、品牌化经营方向发展。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