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归结起来原因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外,是指社会环境与企业环境,其中企业决策、政策,企业依法行政及企业诚信,对企业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内,则是指企业的产品研发、企业人事、财务、组织管理能力及市场营销。虽然这样的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如此粗线条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却毫无实际意义,既不能给正在运营着的企业提供借鉴,亦不能使它们不再覆辙重蹈。
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死:死于顺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事”不远。所以,有人说做企业不怕不赚钱,就怕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一开始不赚钱的企业,只要他熬得住,方向对头,早晚有赚钱的一天;而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的企业,他赚的钱早晚都会是别人的,他等于是在替别人打工,替别人看家守业。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顺”,人一顺,就不太容易守“规矩”,把“规矩”放在眼里,将“规矩”当一回事。
老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从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失利中都能看到“顺境”下的阴影。史玉柱是这样,怀汉新也是这样;吴炳新是这样,胡志标也是这样。当年李嘉琛做华豫,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做一个木纹加工器技术,赚了18万元;做一个人造大理石技术,赚了600万元;做一个合成燃料技术,3个月仅招待各地的取经者门票就收了300万元,转让费又收了2000万元。于是李嘉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企业不但要搞发明,还要搞房地产,还要进军医药行业。于是,一个房地产赔了几百万元,一个“鞋足香”又赔了几千万元。企业几年的积蓄,在随后的一两年里败了个一干二净。李嘉琛想不明白呀,自己这么聪明的人,几乎是干什么成什么的人,怎么就做不了房地产,做不了医药业呢!最后竟逼得自己非得卖掉企业,非得再赔上自己的全部积蓄,去还银行的贷款。后来李嘉琛到北大去读书,再后来李嘉琛终于想明白了,心境也平顺了。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己正在求职:“我要求的年薪是12万。但如果企业有发展前途,我也可以做司机、助理,一个月给我三四千元也行,因为打工也是一种学习。”中国搞市场经济短短的二十几年,曾经涌现过多少风光无限的企业,曾经涌现过多少风光无限的企业英雄,这些企业、这些企业英雄而今安在?《科学投资》认为,企业、企业家境遇过“顺”是祸不是福,过“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大敌,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第一大敌。
中国民营企业第二死:死于情
人是讲感情的,这感情无论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哪一种感情都弥足珍贵。当你创业的时候,当你做企业的时候,往往都需要这些感情联结起来的亲情、友情的帮助。但是处理不好,这些亲情、友情也会成为你做企业的累赘。“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说起来冷酷,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却是真理。做企业的人,应该时刻铭记在心。
民营企业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有人说,在中国民营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滥情,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要特别注意不要为情所困。要知道感情的洪水冲毁的是理智大堤,一个企业家失去理智,他的企业也就离死不远了。
中国民营企业第三死:死于企业政治化
中国是一个讲政治的国度,但是我们这里所讲的政治,不是通行概念上的政治,不是主义。所谓的企业政治化,是一个企业承载政治的意义,承载官员的政治前途,经常的结果就是这个企业的快速死亡。当官首先要有政绩。最容易出政绩,让人看见政绩的地方在哪儿?修路、盖楼。所以,伴随着官员的政绩提升和官位升迁,在这两个地方栽跟头的企业最多。
因为官员的好大喜功而导致企业的败落,这样的事太多了。还有一些企业家投机取巧,一心想沾“政治”的光,上赶着给人家送“政绩”,最后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家的天命就是赢利,而不是搞“政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国民营企业第四死:死于心理失衡
做企业的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心态不对,行动就容易错误,最后毁人毁己。但是企业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的时候。
中国民营企业第五死:死于冒进
史玉柱后来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自己最大的失误,就在于不懂财务,失去了对风险的控制。吴炳新曾对史玉柱说:天底下黄金铺地,哪个人能够全得?一个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贪念。企业家的冒进,可能并非全部出于贪念,但风险控制,尤其是财务上的风险控制,应该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功。企业因为冒进而死,往往都死在企业最为辉煌的时候,所以尤其令人可惜。
中国民营企业第六死:死于不守游戏规则
市场经济说白了是信用经济,大家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内行事。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只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讲信用,遵守游戏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企业家将游戏规则视为儿戏,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只图自己一时快意,全然不顾他人感受,最终招致市场的报复,自食其果。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商人更要讲规矩。凭小聪明可以耍弄于一时,却一定难以长远。另一方面,《科学投资》相信,一个的人品和他的事业是呈正相关的,品性高古的人不一定能将事业做大,但品行不端的商人,事业一定做不大。指甲尖般大的一点德性,想成就一番翻天的事业,这样的事情,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
中国民营企业第七死:死于掮客
掮客就是那种靠嘴皮子吃饭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轻于许诺,却很少见到他们践诺。他们就像战国时的苏秦、张仪一样,整天扛着一张嘴周游列国,却不能像苏秦、张仪一样合纵连横,助人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只能毁人,不能成人;他们只能给别人坏事,却从来不能帮助别人成事。但是,在这个讲究“资本运作”的时代,这种人却很吃香,而且是越来越吃香。
如果明天你遇到一个巧舌如簧的人,告诉你他可以如何轻而易举将你的10万元变成100万元、1000万元、1个亿,他可以如何轻而易举地将你的公司包装上市,他和多少个人多少个方面有关系,可以帮助你兼并收购,不费吹灰之力地就将别人的公司或者国家的公司变成你的公司,使你一夜发大财,你可千万别信。这人十有八九是掮客!而掮客又十有八九是从来不讲道德的,老百姓的话,“得蒙就蒙,能骗就骗”,指的就是这种人。
中国民营企业第八死:死于传媒
中国的传媒业是一个怪胎,一方面它要代表企业说话,当企业的喉舌,要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良心;另一方面,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传媒被抛向市场,需要自负盈亏,这又具有了市场的属性。在社会良心、企业喉舌和市场利益面前,他们常常被弄得左顾右盼,前后为难。在传媒这种骑墙式和夹缝式的生存中,许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加上一些企业家自身心态的不成熟,使企业深受其害。这些年被传媒捧杀和棒杀的企业和企业家不在少数。
对于企业来说,媒体是一把两刃刀,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帮助企业发展;运用得不好,不但对企业毫无帮助,反而会伤及自身。总之一句话,媒体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良知;而企业家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的则是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