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综述立足于设计学派,从该学派的起源、主要观点、局限性和适用环境等角度详细梳理和阐述,形成整个学派的理论知识体系。从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学出发,依据设计学派的理论,为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学提供了依据。战略管理还处在一个国外理论的引进阶段,国内的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尚在一个初级阶段,还没能形成自己的方法和体系,在实践上还缺乏适合中国自己的战略理论指导。
一:学派起源
根据Hoskisson和Hitt(1999)总结,战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发展、产业组织、组织经济学、资源基础观4个时期[18]。到后来,使设计学派真正推广开的是Learned、Christensen等人编著的《经营策略:内容和案例》(BusinessPolicy:TextandCases)一书,该书最全面、最清晰地阐述了该学派的主要思想,也成为了该领域内的最流行的基础教科书。“战略”己广泛地用于复杂的行政管理或工商管理实践。
二:主要观点
设计学派是战略管理学各学派的“前辈”,之后第二阶段的各个描述性学派几乎都是在设计学派等三个说明性学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并融入和放大某个或某些因素,比如企业家学派就是放大了战略管理学制定者作用而相对弱化了其他的因数。设计学派是战略管理学由经验向理论、由个别向一般进化的过渡阶段,它既糅合了很多经验型的认识,又夹杂着某些定量化的分析工具。设计学派战略管理学形成应该是通过概念之间的比较和组合而形成的,具体来说是在比较机会与威胁、长处和短处的过程中,按照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的原则进行组合形成的。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也认为设计学派是将战略管理学形成看作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
下面就从前提条件、战略制定者等几个角度分别对设计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1、关于前提条件
若干基本前提构成了设计学派的基础,其中一些前提是十分明显的,而另一些则是隐含的前提条件。Andrews(1971)构建的SWOT战略分析框架认为,只有能利用自身强项(Strengths)去开发使用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同时能够隔绝威胁和克服自身弱项的企业才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明茨伯格等整合了安德鲁斯(KennethAndrews)的观点,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TourThroughtheWildsofStrategic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了设计学派的7个前提条件。具体包括:
(1)战略管理学形成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
(2)进行控制并保持清醒是首席执行官的责任,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
(3)战略管理学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
(4)战略应当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5)只有战略成为一个完整的观念时,设计过程才算结束。
(6)战略应该是明确的,为此它必须保持简单。
(7)只有当这些独特的、内容丰富的、明确而简单的战略完全制定好了之后才能被贯彻。
2、关于制定者
设计学派要求战略制定者(通常指CEO)有战略管理学制定的绝对权力和力挽狂澜的魅力;战略完全是CEO的创造性活动。战略一经通过,接下来就应该被完全彻底的贯彻,无论对错是非。
3、关于战略制定模型
设计学派的基本模式的着眼点是内外环境的评价,即从分析组织的内外变量着手继而得到战略,然后再加以优化,最后予以执行。设计学派基本模型:由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分别生产关键成功因素和特色竞争力,二者综合成备选战略,在社会责任和管理价值两个“夹板”的夹逼(评估和选择)下形成最终战略,付之实施。Prahalad和Hamel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战略管理学作为现代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理论不断丰满的过程中历经了多种思维和理论的演化,到现在形成了被多数人所认同的包括设计学派、计划学派等在内的战略管理10大学派。其中,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主要关注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而不是战略形成中的一些必要工作,所以被称为说明性(prescriptive)战略管理学派。
本综述立足于设计学派,从该学派的起源、主要观点、局限性和适用环境等角度详细梳理和阐述,形成整个学派的理论知识体系。从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学出发,依据设计学派的理论,为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依据。战略管理还处在一个国外理论的引进阶段,国内的战略管理学理论和实践都尚在一个初级阶段,还没能形成自己的方法和体系,在实践上还缺乏适合中国自己的战略理论指导。
1、学派起源
设计学派(TheDesignSchool)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使战略管理理论中出现最早的学派。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本非常有影响的书:一本是塞尔兹尼克(PhilipSelznick)的《行政领导》(LeadinginAdministration,1957);另一本是钱德勒(AlfredD.Chandler)的《战略与结构》(StrategyandStructure,1962)。塞尔兹尼克提出了“差异竞争力(distinctivecompetence)”,并将组织的“内部状态”与“外部预期”结合起来,认为有必要建立起“组织的社会结构”。钱德勒则对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给予了论述,并认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2、主要观点
设计学派是战略管理学各学派的“前辈”,之后第二阶段的各个描述性学派几乎都是在设计学派等三个说明性学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并融入和放大某个或某些因素,比如企业家学派就是放大了战略管理学制定者作用而相对弱化了其他的因数。设计学派是战略管理学由经验向理论、由个别向一般进化的过渡阶段,它既糅合了很多经验型的认识,又夹杂着某些定量化的分析工具。设计学派战略的形成应该是通过概念之间的比较和组合而形成的,具体来说是在比较机会与威胁、长处和短处的过程中,按照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的原则进行组合形成的。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也认为设计学派是将战略的形成看作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
下面就从前提条件、战略制定者等几个角度分别对设计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a.关于前提条件
若干基本前提构成了设计学派的基础,其中一些前提是十分明显的,而另一些则是隐含的前提条件。Andrews(1971)构建的SWOT战略分析框架认为,只有能利用自身强项(Strengths)去开发使用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同时能够隔绝威胁和克服自身弱项的企业才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明茨伯格等整合了安德鲁斯(KennethAndrews)的观点,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TourThroughtheWildsofStrategic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了设计学派的7个前提条件。具体包括:
(1)战略形成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
(2)进行控制并保持清醒是首席执行官的责任,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
这里把战略管理学的制定与实施严格的区分开来,制定者和执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责任。另外,“命令和控制”主义把所有的主要决策都分配给了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这种主义把最高管理阶层置于整个组织之上,并通过详细的规划、预算和控制系统来监督他们。
(3)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
确保某个人头脑中的战略受控,其方法就是保持战略形成过程的简单。鉴于个人头脑的有限能力,战略和战略的形成过程保持不复杂才能保证个人对战略管理学的整体驾驭。
(4)战略应当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5)只有战略成为一个完整的观念时,设计过程才算结束。
(6)战略应该是明确的,为此它必须保持简单。
(7)只有当这些独特的、内容丰富的、明确而简单的战略完全制定好了之后才能被贯彻。
b.关于制定者
设计学派要求战略制定者(通常指CEO)有战略制定的绝对权力和力挽狂澜的魅力;战略完全是CEO的创造性活动。战略一经通过,接下来就应该被完全彻底的贯彻,无论对错是非。
c.关于战略制定模型
设计学派的基本模式的着眼点是内外环境的评价,即从分析组织的内外变量着手继而得到战略,然后再加以优化,最后予以执行。设计学派基本模型:由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分别生产关键成功因素和特色竞争力,二者综合成备选战略,在社会责任和管理价值两个“夹板”的夹逼(评估和选择)下形成最终战略,付之实施。Prahalad和Hamel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具有延伸性、价值性和难以模仿性3个特征。
d.关于匹配
经济战略就是在企业所处环境中能够决定其地位的机遇与限定条件之间的匹配(Andrews,1982)。“确定匹配”(establishfit)是设计学派的座右铭[2]。“匹配”对于设计学派的意义不言而喻;下面我们分两个角度(外部和内部)综述战略与外部环境、战略与内部组织的匹配。
1、战略与环境的匹配
战略管理研究的实质是“配合性(alignment)”,即使企业的资源与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和威胁相配合,战略只是作为使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连接的中间环节。此时,设计学派所研究的外部环境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不确定性较低;
2)产业环境易于分析,并可以较清晰的界定出机会和威胁;
3)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有共性之处,即内外二者具有匹配的可能。
Barney认为从一般的资源概念入手,最终分解出导致竞争力差异的战略性资源。
另外,国内学者干秦则认为设计学派将环境看作配角,认为对这一因素只要在战略中做出一些说明就可以通过了,而并没有把环境看作是与战略相互影响的主要因素。
2、战略与组织的匹配
关于战略与组织的匹配,钱德勒早期研究杜邦、通用等企业案例时发现,随着企业的逐步做大,组织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战略决定结构,结构服从和跟随于战略。Teece把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模型和“资源观”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战略观的框架,这一框架由3个关键要素组成:组织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
三:局限性
一个给组织限定活动范围的战略必然会限制组织自身的视野,这一点在设计学派的战略形成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下面从局限性和适用环境两个方面来综述对设计学派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