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初创的时候,肯定是一人当家的,那个人就是老板,大小事情都是老板说了算。
初创的时候就那么三两个人,还商量来商量去,老板迟迟不敢做企业决策,大抵也很难冲出重围,活到柳暗花明的那天。
机遇与风险并存,关键时刻老板还是得有这个魄力勇于企业决策的,甚至在其他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倘若老板做的是慎重的企业决策,再加上运气也不错,企业也就跌跌撞撞的这么做起来了。
摸爬滚打中,企业逐渐壮大了,规模大了,客户多了,老板一人实在管不过来,原有的那几个元老也不够用了。
企业便大力招聘,甚至借助猎头挖人,各个职能部门慢慢健全了,出现了这个经理,那个经理。或许根据需要,还会产生几位副总。
但不论企业里的经理、副总有多少个,很多情况下,这企业里还是老板说了算。尽管嘴巴上没这么说,但员工们心里还是有数的。
“重大”事情还是得老板拿主意,而至于什么是“重大”事情,什么不是“重大”事情,这得看老板的喜好了。
一人当家的企业风险就存在于这里。
老板一人当家,便很难好好的制定企业决策。
很多时候,他得靠下级的一页纸的报告来做出企业决策。而这一页纸的报告,很难反应事情真实的情况,这一页纸的报告是下级过滤了的信息,夹杂了下级隐藏的个人意见。
还有的时候,老板的企业决策依据下级的“口头报告”。
不论是一页纸的报告,还是“口头报告”,为了引导老板做企业决策,下级对要报告的内容均会予以“处理”,目的是以尽量简短的词语,最少的讨论,让老板点头核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板被“胁迫”了。
这种做法更糟糕的结果是,“私人智囊团”的势力日益膨胀。
这些人可能是老板的私人助理、秘书、跟随老板多年的亲信,他们看似没什么实权,却实质上影响着老板的企业决策。
他们有太多便利的条件跟老板直接沟通,老板也常常乐于“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在组织中拥有神秘的权力。
他们削弱了一线经理人,甚至副总们的职权,重复了主管的工作,阻隔了经理和副总与老板沟通的渠道。
他们是组织不良的最大病源,形成了亲信统治的状况。
在很多企业不是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吗?老板的司机和秘书是绝对不能得罪的,你可千万别小看了他们,他们在老板那里说话是有分量的,他们的“权力”甚至远远超过了副总们。
老板倘若一人当家,要管的事情自然很多,不免身心疲倦,情急之下很多事情习惯性的和自己“信得过”的亲信商量,让这些助理、秘书、亲信替他拿主意。
我们先不说这些亲信是不是真的忠诚于老板,所出的主意是不是真的为企业好,还是根本就是在谋己私利,仗着老板的信任,实则是企业的蛀虫。
就算这些亲信们的确是忠心耿耿,但因为他们思考级的局限,对管理缺乏深度的理解,考虑问题缺乏战略思维等等,很有可能是好心办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