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大踏步前进,而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却远远落后,刚刚结束的两会通过的“大部制”改革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目前中国行政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努力促使我国的企业从棱柱型向衍射型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各项职能。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企业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升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
1.企业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与在传统公共中国行政管理中企业只是收税和提供服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企业在公共中国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企业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企业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缩小企业的规模,减少开支,提升效率。“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加以平衡。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尽管企业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的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3.企业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企业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企业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企业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决策的压力猛烈地冲击着企业的决策系统,企业组织需要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作出迅速的反应。
4.企业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
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企业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企业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
5.企业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传统的观念认为,微观经济领域应该由私营企业承担,而公共服务领域则应该由企业垄断。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参与管理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企业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之所以需要引入竞争,是因为竞争有种种好处:竞争可以提升效率,即投入少产出多;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反应;竞争奖励革新,而垄断则扼杀革新;竞争提升公营组织雇员的自尊心和士气。因此,企业为了高效地实现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让许多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有机会加入到提供服务的行列中来。
6.企业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官僚主义企业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由于不衡量效果,所以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效果越差,得到的投入反而越多。例如当治安工作不利,犯罪率上升时,它们通常会得到更多的拨款。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企业管理的资源配置应该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联系起来。
7.企业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他们认为,虽然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规章才能运行,但是过于刻板的规章则会适得其反。“我们接受规章和繁文缛节以防止发生坏事,但是同样这些规章会妨碍出现好事。它们会使企业的办事效率慢得像蜗牛爬行。
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
新公共管理思想在西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首先,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石油危机以及福利国家负担过重等因素,西方各国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公共财政也因收入减少和福利开支过大等因素出现了持续的赤字,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财政紧张的困境。其次,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企业职能的不断扩张,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这使得西方各国企业普遍臃肿,效率低下。第三,由于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使得各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因素导致了西方各国企业行政与组织的内在变革。通过在企业管理中实施企业化管理,以顾客为导向引进竞争机制,推广民营化等改革措施,西方国家普遍掀起了公共中国行政管理的改革浪潮,这些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家普遍进入了新公共管理时代。
二、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虽起步时间不长,却已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等举世公认的成就。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提升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中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中国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普遍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体制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最快,开创了具有渐进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提出了公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这一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98年,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开始。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企业中国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中国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从这次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可以看出,这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仍然主要是公共行政的传统准则,即集权性的韦伯式的官僚体制的基本准则,尚缺少当前西方各国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准则。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公共中国行政管理实际发展水平,我们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准则在我国并未完全过时。毕竟,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与我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不同。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排斥我们在改革中吸收和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某些思想。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在公共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共同的,这一点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如此。因此,了解和吸取西方国家公共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公共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纵观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公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1.新公共管理强调企业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3.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企业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
4.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
5.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企业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不能得到制度保证的。因此,尽管企业机构改革的直接目标可以是改善行政绩效,但也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某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国情。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制和规章,因而以新公共管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符合其发展趋势的,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法制还不完善,因此对于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只能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而不能全盘照搬。
总之,我们应当努力促使我国的企业从棱柱型向衍射型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各项职能,同时又不过多的干预经济和市场。只要我国的行政制度改革能向这个方向发展,企业一定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相反还会成为我国加入WTO以后保障我国人民、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