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和银行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敞口风险、客户外汇风险和折算风险日益显着,汇率风险管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应在新的汇率机制下尽快转变风险管理理念,在较为准确地对汇率风险进行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汇率体制改革深化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和金融创新的契机,对汇率风险进行主动的控制和管理,最终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实现获取风险收益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一、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来源和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风险可以划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三类。根据中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汇率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敞口风险。
外汇敞口风险是交易风险的主要形式。银行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币种头寸不匹配、外汇资金来源与外汇资金运用期限不匹配均会导致汇率风险。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币种、期限等的错配。在某一时段内,银行某一币种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外汇敞口。在存在外汇敞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
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与快速增长的外汇资金需求相比,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显着增加,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刺激下,国内企业对外汇贷款尤其是中长期外汇贷款有着持续旺盛的需求,同时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外币意愿的降低,抑制了外汇存款的增长,整个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甚至超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外汇存贷比不得高于85%的警戒线。商业银行在低成本的外汇存款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迫转向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的金融市场去寻求额外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增长的贷款需求,这将造成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上的失衡,在汇率波动时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
随着外汇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获取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盈利机会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汇率风险。以银行结售汇业务为例,目前国内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自然会随之增加。比如2006年4月新推出的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就具有相当的汇率风险,虽然在《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远期结汇等业务对冲和管理代客境外理财产生的汇率风险。”但在市场对远期人民币普遍看涨的现实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收益率以吸引客户与银行规避自身的汇率风险之间显然存在较大的矛盾。
2.客户外汇风险。
客户外汇风险是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汇率变动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敞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外向型企业的整体效益,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增加。而内向型企业则在本外币利差较大的情况下,倾向于以银行的外汇贷款替代本币融资,从而造成较大的货币错配风险。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大量举借外币债务,汇率急剧下跌引发的外汇风险和损失直接转变成了与负债企业有信贷关系的银行信用风险和损失。
3.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全额变动的风险,其产生是因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外币折算为本国货币计算,而不同时期使用的汇率不一致,所以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的损益。如银行为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这时就会面临汇率换算的风险,从而影响银行的财务报告结果。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折算风险的一种重要的、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外汇资本金面临的汇率风险。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及在境外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均形成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这些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当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时会对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
以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开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随着汇率体制市场化的深化,汇率波动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银行表内外业务的汇率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配套改革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相应地,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增加。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
1.挑战。
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的改革打破了以往汇率长期钉住美元的局面,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增强,在波动幅度、频率上均有增加。改革前,美元对人民币日加权平均价一直维持在1∶8.2765的水平,汇改以来至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7.9732元,最低为8.1128元,上下波幅为1396个基点①。在汇率波动幅度扩大、频率加快的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均会加剧,而与风险呈显性化、日常化趋势相对的却是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能力较为低下的状况。受到长期汇率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未能及时适应新机制所产生的变化、忽视外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及控制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风险定价能力,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方面更是不足。风险的激增和管理能力的落后共同形成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机遇。
(1)汇率体制改革为商业银行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内在动力。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形势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银行可以通过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外汇衍生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汇率风险的套期保值服务;也可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赚取汇差价收益;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本外币联动投资和本外币联动理财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改善经营收入结构,因而银行普遍有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在外汇避险、理财产品创新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提升盈利水平、增强外汇业务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2)相关措施为商业银行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手段和工具。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实施,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完善和发展中国外汇市场的改革配套措施,包括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扩大外汇市场成员,丰富市场结构;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产品,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健全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机制等。在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推出,为商业银行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现实选择
2006年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通知》,专门强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对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就银行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计算、外汇交易限额管理、价格管理和外汇交易报价、系统建设、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外汇风险内部审计、外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外汇交易员和外汇风险管理人员配备等外汇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意见。笔者认为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1.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风险管理体系与银行自身实际需求的协调一致,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只重视信用风险、忽视汇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的观念,清楚地认识到新形势下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外部监管要求与银行内在动力激励相容的首要条件,也是商业银行采取各项汇率风险管理措施的首要保证。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银行董事会承担着汇率风险的最终管理责任,为了有效进行汇率风险管理,董事和高级管理层必须在思想上及时适应新的汇率机制,切实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董事和高级管理层首先要熟悉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掌握本行的汇率风险敞口头寸,充分了解本行的汇率风险,在此基础上,董事和高级管理层才能很好地确定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设定本行的外汇风险容忍度。另外,商业银行的最高管理层确定的汇率风险管理基调也将直接决定全体员工看待和处理汇率风险的态度和行为。
2.全面、动态地识别汇率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准确计算外汇风险敞口头寸。
对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是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具备的条件,选择恰当的风险识别和计量方法。根据2006年1月1日起试行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银行可以采取外汇敞口分析方法计算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在进行敞口分析时,银行应当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以及各币种敞口折成报告货币并加总轧差后形成的外汇总敞口。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银行应当分析即期外汇敞口、远期外汇敞口和即期、远期加总轧差后的外汇敞口。银行还应当对交易业务和非交易业务形成的外汇敞口加以区分。
作为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外汇敞口分析是银行业较早采用的汇率风险计量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的优点。但这种分析法忽略了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难以揭示由于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因而银监会也允许国内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这与巴塞尔委员会对市场风险兼顾统一的资本要求和银行具体情况的监管精神是相符的,当然为了保证银行资本达到审慎、透明度和一致性的要求,采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应满足监管当局制定的一系列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
3.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技术,对汇率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因存在外汇敞口而产生的汇率风险,银行通常采用限额管理和套期保值等方式进行控制。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外汇交易的限额管理,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战略,确定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并对超限额问题制定监控和处理程序,将汇率风险控制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其次商业银行应该抓住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机遇,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为自己和其他经济主体提供规避风险的产品和服务。人民币对外币远期和掉期交易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的主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也是国际外汇市场上通用的避险工具,2005年以来这些汇率衍生产品的推出和发展,有助于国内银行尽快适应汇率变化后的新环境,增强经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为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准备。当然,国内各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金融衍生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即使在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它们也是高风险业务领域,因而银行在发展金融衍生业务的同时,必须要提升防范和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