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内衣家居服企业转型制胜之路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内衣家居服企业转型制胜之路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让众多曾经生活滋润的中小型内衣家居服企业正日益处于夹缝求生,难以为继的艰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起自身的护城河,加强与国际国内渠道的谈判能力,成为业内企业家所普遍面临的问题。

  企业转型一、模式升级,打造强势品牌

  根据《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中的核心竞争力论,无核心竞争力无强大品牌无垄断资源的企业就好比在完全无保护的江边盖房子,洪水随时可能会漫过堤岸,而一般企业抵抗洪水保全自己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让自己掌握强大的品牌与渠道管控能力。这一观点运用在国内的中小型内衣家居服企业也非常合适。业内企业必须看清目前的形势,及早进行这一虽然困难但却十分必要的转型,才不至于为滚滚洪水所淹没。企业一方面需要采用多种营销整合策略来铸造自己的强势品牌,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变革粗放的渠道管理模式,走向精细化的渠道管理之路。整体商业模式最终的成功变革才能使企业在当今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壮大。

  依靠低成本加工优势,大量贴牌生产,没有自主品牌或者自主品牌弱小,中小内衣家居服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通市场销路,不少业内企业允许经销商赊销,这给企业增加了极大的经营风险。生产企业面对经销商缺乏讨价还价能力,也就只能任由经销商占用自己本不宽裕的现金流。面对今天的这一局面,业内企业必须制定长远目标,痛下品牌经营的决心,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努力实现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以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市场。由“小规模、同质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向“以品牌为主导”的企业转型经营方式转变,是打造内衣家居服品牌的关键一环。将产品由对功用的满足提升到对消费者时尚文化层面的满足将能进一步加强品牌的粘性,帮助企业抵御竞争者的攻击。

  企业转型二、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低成本品牌塑造与传播

  传统时代,中小企业想要打造强势品牌何其之难?因为品牌通常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做为后盾,而中小企业却恰好欠缺所需要的强大资金储备,同时在今天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变化让传统媒体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在减弱,传统“广告”已经很难让企业传播的信息精准地到达消费者。

  所幸的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化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给了中小企业弯道超车,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的种种便利。在这个时代,草根运做得当,也能一夜成为名人,何况掌握一定资源的企业。不论是极具创意性可被称为“传播核武器”的事件营销,或是能够精确计算广告投入回报率的搜索营销,又或是尤其适合内衣家居服企业的视频营销,都应被系统整合到企业的品牌塑造和传播体系之中,而诸如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更让传统的口碑营销模式可以在线上得到极大的增强,让中小企业以相对低的成本发出自己强大的声音。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内衣家居服生产企业不仅要学会利用社交媒体,更要具备“社交化”数字营销思维。

  思路决定出路,只知“打传统广告”显然已经无法跟上时代,业内企业的品牌观念还需要大幅度的提升。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精准的品牌营销,将会是中国内衣家居服企业转型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和变革。从自身企业和品牌形象的定位来入手规划社会化媒体营销,才能让社会化媒体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内衣家居服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来倾注自己的品牌个性,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企业转型有效传播品牌文化和品牌核心精神。内衣家居服企业转型可以将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进行整合,甚至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引导消费者到社会化媒体上与品牌进行互动和交流,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力量传播品牌,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

  企业转型三、有效协同,抱团营销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现在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经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演变为平台和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考验的是平台的协同发展能力。所以在这个时候,企业与外部的协同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北大及清华董事长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苹果正因为通过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协同平台,使参与其中的企业都能够有利可图,所以能以区区60400名员工,在市值方面高居全球第一股的位置。放眼今天全球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企业,莫不如此。

  综上所述,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内的内衣家居服企业应及时升级企业转型,打造强势的自主品牌,大力走品牌化经营之路。同时,企业应转变思维,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社会化媒体来低成本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之外,内衣家居服企业转型必须积极整合资源,加强产业内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掌控自己的命运,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生存局面,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