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了解关于企业管理的四个层次

了解关于企业管理的四个层次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在早期,企业管理是没有现在这么多条条框框的,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往往决定于领导的个人经验和能力,说得严重些叫做“人治”。后来,随着我们法制化的进程不断加大,大多数企业由人治管理走向了法治管理。但法治管理有它的局限性,往往比较严肃而死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般都成为了约束员工发展的一个部门。

好在,一种既超越“人治”和“法治”,又兼容两者精髓的管理模式日益成熟,那就是文化管理,我们也称“心治”。渐渐的,企业管理趋于发展,更高明的管理者,一致认为“无为而治”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一下企业管理发展的四个层次,看看目前你的企业正处在哪个层次上面。

1.人治

一家企业,一个人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那么这家公司就属于人治。说人治其实有点专横的味道,说得明白些,其实应该叫做“人格管理”,或者“经验管理”。这种管理依靠的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员工,一般需要领导者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在技术层面上讲就是:人管人。但是虽然我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可如果管理者在知识视野和管理素质上都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话,就很难实现管理,卓越领导力的培训在此时就非常需要了。

2.法治

一家企业里,如果有些人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有机会,那么这家公司就属于法治。越来越多的企业法规和制度在企业中广泛适用,很多企业开始用制度来约束下属,虽然从表面上松散变成了规范,企业业绩也有所提高。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制度管理也呈现除了自身的弊端,企业的刚性管理越来越频繁地划伤员工的心灵,职业倦怠在员工中间迅速蔓延。在频繁地考评、绩效压力下,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积极性消失殆尽。人力资源“一刀切”的硬性评价标准不仅压抑了人的发展,也限制了员工的创新意识。

3.心治

在一家企业里,一批人不愿意做坏事,是因为他们没想过,那么这家公司就属于心治。心治其实是兼容了人治与法治的结合,也可以叫做“文化管理”,目前很多企业注重企业文化的制定和宣传,希望通过人文的引领,感情的激发,来引导人们把遵规守纪当做一种自觉行为的管理。

从人治到法治,再到心治,这其中不是谁否定谁的争辩,而是一个不断丰富的管理内涵,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管理理念的过程。

4.无为而治

有人做了坏事,周围的人都指责他,都觉得他错了。这家公司就属于无为而治。老子曾说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最高明的管理者,一般的下属根本不知道有他的存在,而他治下,依然井井有条;其次一等的管理者,下属们爱戴他,乐于亲近和赞誉他;再其次的管理者,下属们畏惧他,害怕接近与接受他;而最差的管理者,下属们轻视他,常常怨恨和侮辱他。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由不同的管理理念决定的,“不知有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坚持的文化管理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无为而治的境界。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