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的生产性质决定了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事故风险。这些风险有来自内部生产的因素,也受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人为破坏等非内部生产因素的影响。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网络结构日趋复杂,事故隐患和风险不断加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必将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近两年,中国频发地震、暴雪、洪灾、旱灾、泥石流、风雹等自然灾害,更是凸显电力应急处理的重要性。加快应急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强化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积极承担处置突发事件的救援保电任务,展现责任央企形象,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应急管理也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自然灾害发生的同时,企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是这样企业将怎样自保?只有具备完善的企业应急管理准备才是上上之策。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企业应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中层干部、班组、员工层层负责的应急联动系统,各级人员重视和抓好本职范围内的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按照职责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临事不乱。大力普及应急知识,让广大员工知晓在突发事件面前自己的责任义务,提升全员参与企业应急管理和自防自救的能力。
(二)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的原则,针对应急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和落实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以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预案的层级越低,就应越简洁、越具体。基层的预案要明确、实用,切忌照搬套用。生产岗位的预案,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谁负责、干什么、怎么做,不用长篇累牍,只言片语即可。要发动广大员工参与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使制定预案的过程成为排查安全隐患、普及应急知识、组织协调各方面应急力量的过程。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预案编制的交流指导、沟通协调和审核备案,注重各级各类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完整的预案体系。强化预案演练,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保证预案在企业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
(三)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按照责任明确、接口通畅、任务具体的原则,抓好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归口管理部门,落实机构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和工作场地,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设备、技术保障制度,设立专项应急资金,将应急机构的日常工作和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培训教育与演练、设备维护等所需费用列入年度预算。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动态数据库,及时检查、补充、更新和维护。健全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四)加大应急现场处置工作力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
加强岗位员工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把应急预案中的有关操作程序落实到生产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升一线员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和应对处置的能力。加强与当地企业、周边社区的应急协调联动,做好与当地企业及其有关部门、其他企业、应急管理机构、救援队伍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开展企地联合演练,做好与当地企业及其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协同一致、快速反应、处置有序、高效运转。
(五)坚持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切实提升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岗位员工的处置能力。
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立足基层、信息及时、快速反应、统一指挥、整合资源、协同应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培训,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使企业应急管理的实施具备坚实、有效的人员素质基础。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供电企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加强供电企业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