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一寸光阴一寸金之时间管理工具

企业培训师观点:一寸光阴一寸金之时间管理工具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古训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让我们用一则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和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时间管理有关的笑话来解释这句古训。有人帮盖茨算了一笔账,结论是:就算掉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在地上,盖茨也不应该去捡。因为他可以利用这个弯腰的5秒钟赚更多的钱。

  向这个论点提供支持的是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伍尔夫的统计报告。报告指出:盖茨的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美国40%最贫穷人口的所有房产、退休金及投资的财富总值。从今年1月到6月,他的资产增加了160亿美元,相当于每秒有2500美元的进帐,也就是说,即使弯腰5秒去捡1万美元的支票,对盖茨而言也是一种时间上的损失。

  不论是古训还是这则笑话,我们都可看出时间管理的真正含义: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行为。我们的行为将决定我们的回报。时间决定效率,做好时间管理就是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人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能不能成功就看会不会合理的进行时间管理乐。

  我们对某公司销售部门甲、乙两位销售人员进行了时间管理工具提供了顾问服务。

  目前的现状是:七月销售高峰期,甲销售人员创造出几十万、上百万元的业绩,而乙销售人员却一分钱的业绩也没有创造出来。

  经过讨论,我们与甲乙取得了共识:他们两人时间管理工具不一样,同样的时间里,他们采取了不同的行为,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时间管理工具,对于他们的销售业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行为背后又是什么呢?支持我们采取这种行为而不是那种行为的是什么因素呢?不是其他的,正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情绪、思维。在我们不自主的思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唯一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将决定我们采取此行为而不是彼行为。而行为将会决定我们最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管理我们的行为,就是管理我们的情绪与思维。

  一、感性时间管理工具的关键:

  情境案例:同样遭到第N个客户的拒绝,甲销售人员的反应可能是:“太棒了,我得到机会锻炼自己,改进我的不足,这样客户就会更接受我和我的产品了。我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乙销售人员的反应则可能:“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为什么总是这么倒霉?为什么客户总是要拒绝我?我怎样才能让客户不要拒绝我?”
  而销售是什么?销售就是一场概率游戏,我们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在相同的成功比率下,成功的永不放弃,放弃的永不成功。

  所以,感性时间管理工具的关键就是情绪管理。情绪决定了我们的焦点在哪里,焦点决定了我们时间用在哪里,是否有利于我们快速达成目标。很多表面看来属于销售人员时间管理工具的问题,实际上却是销售人员情绪管理能力问题。情绪和情绪背后支持它的东西决定了我们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想要做好时间管理工具的应用,我们必须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背后支持它的一切。

  “成败论英雄”、“成王败寇”,如果把输、赢看成一种行为的结果,我们必然回归到行为层面来做功。很多的管理工作将焦点放在了员工的行为层面,企图通过强制改变行为来达到改变结果的目的。矛盾的关键点在于:改变行为的有效性究竟有多大、范畴有多广?是不是对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奇妙的比喻:假如我们和比尔·盖茨一样的事情,我们把自己的时间表和李嘉诚的时间表安排成一样的,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成为盖茨或李嘉诚呢?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一个人通过行为的模仿成为另外一个人。仅仅改变表层的行为是不足够的,想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就必须找到我们行为背后的支持点:是什么样的情绪让我们有了这样的行为?这种情绪是否是有意识的?如果它是无意识的,它给我们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让我们更接近还是更远离目标?是让我们更强大还是感觉更无力?我们在上面花了多少时间?对于达成目的,这些时间是否都是有效的还是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就是不自主的思维。它是指我们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我们内在的思维(即我们内在的假设)会为我们明确定义所体验到情境中的情绪。我们内在的假设将会支持、加强我们的情绪。

  假设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其实是每个人核心信念的不同。核心信念是针对自己、他人或世界的信念。譬如上例中,甲的核心信念是:“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所以我的服务也是有价值的。我可以更好。”而乙的核心信念则是:“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所以我做的工作也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人做着没有价值的工作,所以客户不接受。”

  想要改变行为,让行为真正的对个人、个人所处的情境有效,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情绪,而要改变我们的情绪,我们就必须找到我们的假设与我们的核心信念。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