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系统分析“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专业地位、特点以及总结该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给出了详细的课程设计过程,最后以具体课堂案例说明了这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网络设备管理在网络管理方面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设备管理的课程研究设计在所有研究处于佼佼者的位置,因而网络设备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始终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使之成为被简化了的、被压缩了的学科课程的翻版,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今天,进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重组课程体系,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已迫在眉睫。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明确以工作岗位群,结合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初步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本专业设计的岗位群包括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网站建设、管理与维护。那么,“网络设备管理”课程就是面向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工作岗位,完成一般中小企业组网工作任务所开设的核心技能课程。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核心通信设备,即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常规配置方法、技术和命令。该课程主要特点:
●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堂课学生都有操作和练习的内容。
●网络设备管理技术复杂,概念难懂,术语多,需要一定理论知识。
●全英文界面,需要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网络设备管理厂商很多,网络设备管理产品与型号多,技术发展快。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技能迁延能力。
自2004年开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开设了这门课程。其课程主要的设计思路是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学生在实际设备上或仿真网络环境中训练网络设备管理的配置、使用与管理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克服英文障碍,通过联想日常生活事例,理解晦涩的网络设备管理技术术语。
总结“网络设备管理”前三轮教学实践经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即面对高职学生,突出技能训练,达到学习的目标。不足的是在学习目标中,强调能力目标的深度不够,而且能力一个个相对分散独立,与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背景联系不紧密。学生就业后,还需要一个能将所学能力与工作岗位再融合的过程。
另外一方面,教学中还是注重原理的讲授,而忽视了符合工作中实际应用情景的技能训练。例如,在讲授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通信时,目前,国内所有的教材都是以计算机直接接上三层交换机为案例。这个案例对于完成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通信的原理的教学目标,非常合适。因此,这种案例与传统学科性知识的讲授是一致的。但实际应用中,绝对没有三层交换机接计算机的使用案例。实际情况是三层交换机要接二层交换机,并必须分别在二、三层交换机上作适当配置,才能使网络设备管理正常通信。那么,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案例。两者比较,明显后一个案例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这就是本文开展基于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初衷。
多元智能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大多具有“形象思维”的智力特质:记忆力和符号识记能力差,而行动和模仿能力较强,喜好通过观察和动手学习。因此,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无疑,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是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我院在总结本课程三轮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精神,大力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采用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观,重新设计“网络设备管理”课程。那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主要过程包括:
第一,搜集分析典型的中小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相关联的技能。
经过慎重选择,我们确定了两项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一项是如图1所示的网吧组网的工作任务。该工作任务涵盖了所有与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相关的技能。另一项是银行的网络中心与各分支机构联网的工作任务。这项工作任务涵盖了所有与路由器配置与管理相关的技能。
第二,以培养完成上述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构建全新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实用课程内容。经过认真分析,确立“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能力目标如下:
二:职业特定能力:
●看懂与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能力
●选择合理网络设备组建网络的能力
●交换机端口常规配置能力
●STP配置能力
●VLAN配置能力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能力
●路由器组网能力
●路由器常用的二层广域网协议配置能力
●路由器常用的动、静态路由配置能力
●配置网络安全所需要的防火墙的能力
行业通用能力:
●一般电子设备的配置能力
●具备书写工程技术文档的能力
●应用英语的能力
三:核心能力:
●安全规范操作能力。严格按照岗位安全规程配置网络设备
●团结协作能力。共同协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培养相互帮助、服从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自我展示能力。讲述、说明、提问和回答网络管理配置与实施方案
●自我学习能力。会利用图书馆和Internet资源获取解决网络设备管理问题的资料,并通过自我学习,解决问题。
第三,结合典型工作过程,以项目教学法和/或情景教学法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对每堂课的教学项目或基本工作任务分为接收任务(分析网络管理需求)、计划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任务(操作步骤)、完成任务(测试和记录)和评估这几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与今后所要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非常相似,甚至完全一样。这样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就没有一个技能再综合训练的过程,极大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
第四,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操作练习,提问、学生作业、考勤、技能竞赛、考证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以此促进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就注重把技能学的更扎实。
四:课堂案例
本文以讲授交换机配置的第一堂课为例,说明本课程设计前后这堂课讲述过程的差异。在新的课程设计以前,交换机配置的第一堂课是交换机的结构与功能。主要讲述过程包括交换机实物展示→交换机功能介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交换机的分类→几个概念和术语→思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模式的操作→学生练习→评价→结束。
这种课程设计方法的核心是注重知识逻辑的合理与完善,但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学生学了交换机的知识,例如交换机的分类知识,学生就会有疑问,这种知识会在网络设备管理中用到吗?如果用到,怎么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很少回答这些问题的。
采用新的课程设计后的课堂组织方式与实施过程。表1清晰地反映了基本相同的教学内容,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能力的训练和理解难懂的专业知识。学生强烈感受到学习内容非常具体而不是空洞或抽象,降低了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困难程度。例如,前面所述交换机的分类知识,现在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用交换机组网,需要选择交换机,这里就真正用到了交换机分类的知识和能力。显然,按照这种授课模式,高职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技能及知识。在课堂上,再配以多个实际工作小案例或工作经验,则明显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也比较踊跃,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各方面的条件作为保障,这包括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两方面内容,但这是我国在新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选择。教育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网络设备管理的作用就是为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让教育在网络环境下走向世界的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