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不畅,是企业管理中出现问题之后最明显的一种症状了。有时候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不畅是问题的原因,另外一些时候,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不畅仅仅是问题的结果。就像小孩胃胀,可能是吃得太多,积食不消化,等肠胃畅通了胃胀自然就会消失。但是如果是因为肠胃疾病,不找准病灶彻底治疗,胃胀就很难消除。
上下级之间的的沟通不畅,责任往往在上级。上级目标意识的单薄,直接导致了上下级之间的的沟通不畅。那么上级目标意识为什么会单薄呢,一级一级往上追,最终往往会追溯到德鲁克提出的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在不了解企业管理的任何情况下,也可以大致不差地照搬德鲁克那三个经典问题。找到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更不等于已经解决了问题。
上下级的沟通不畅可以打上级的板子,同级之间呢。牵强一点说,同级的沟通不畅责任也在上级,因为上级有责任和义务教会下级如何的沟通。一层一层追溯,板子最终又打到主席台。
不光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企业面临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如此地纠结:众多因素纠缠百结。责任在上面吗,确实有道理,谁让你在上面呢;下面有责任吗,当然有。如果什么都要上级考虑周全,还要下级干嘛呢,世间也没有这样的企业啊。
企业管理上的沟通出现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对与错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取决于屁股,而非脑袋。企业内部的管理种种动荡和不安,很少是因为问题本身,更多是因为寻找问题的责任人。上级把企业管理上的沟通责任推给下级、或者推给自己的上级;没有下级的,那就只能推给上级。把责任推出去,这是人们面对危险时的自然反应,是人性的必然。没有哪个企业能改变人性,只能顺应人性。
不纠缠于谁该为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不畅负责,而是关注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不畅这个问题本身。平心静气地思考,会发觉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根本就没有一目了然的解决方案。再进一步思考,会发觉如果解决好了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问题,企业的问题也差不多都解决了。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少是孤立的。战略、营销、产品、人力、企业管理上的沟通等等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其实紧紧关联在一起。一旦某方面出现问题,一定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真正解决好某一方面的问题,其他问题将不治而愈。这正是企业问题的复杂性所在,要么彻底根治,要么必然复发。
单纯思考企业容易偏颇,做个简单类比: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问题也好,其他问题也好,都是一种修行。
修行,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修行的目的,是要成佛、成仙、成圣,还是要上天堂,必须非常明确,来不得半点怀疑和动摇。这相当于准确回答德鲁克的三个经典问题,有了最终目标,企业才能上路。也只有不断地在上级、下级中强调企业共同的目标,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问题。
修行,是一种水磨功夫。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修行捷径,佛教有戒定慧三学,佛教徒必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资粮。道教也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步一个脚印的修行次第。没有谁看看名医的处方,就能治好自己的疾病。也没有谁听听大师的教诲,就能解决好企业的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问题。光有目标远远不够,因为目标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看看佛教的戒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可谓巨细靡遗,减少了很多不确定性。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并不能保证企业管理上的沟通无极限。还要配套严格周密的组织制度,以及简单明晰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行为准则。
企业管理上的沟通应该顺畅吗,应该,因为我们都认同企业的目标。应该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顺畅就会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顺畅吗,不会,因为我们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并不知道如何做。有详实清晰的企业管理上的沟通手册吗,还没有,因为还没有佛陀那样的管理大师。
没有企业管理上的沟通细则,只有企业管理上的沟通原则。比如,上级对下级的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需要有更强的目标意识。同级之间的企业管理上的沟通,需要有更强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比如,在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中,要善于倾听,要换位思考,要少用反问句,要少用“我、你”,多用“我们”等等。
企业管理上的沟通是一种修行,一种还没有行为规范的个性化修行。他人指望不上,只能依靠企业的参与者,无论经理人,还是员工,共同在修行中完善企业管理上的沟通,在完善企业管理上的沟通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