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门面,是身份象征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门面,是身份象征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门面,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企业不是个可以长久发展的企业,企业文化关乎着企业的未来,企业文化也关系着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关系,如果企业文化不能很好的开展和发展,那么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就变得岌岌可危。

  思维决定行动。人们的行动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观等主观思想决定或者是影响的,如果在企业战略执行中,部门之间因为对某些观点或情理的认知不统一(这也是文化冲突的根源),常常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行事,如此一来,双方越努力,则差异越大,矛盾也就越大。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宏图,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因为再好的战略和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

  习惯的沉淀和积累也就成了一种文化。当习惯成为文化的显著标志就是:人们从潜意识里认为习惯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公理,是必须遵守的,甚至认为不这么做是不符合道德伦理的。把这四条道理如图1所示串起来,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执行力升华成为企业文化的内在机理,也就是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文化这四个要素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于个人来说,是思想与行为逐渐统一的过程;而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思想(执行的企业文化)与行为(执行能力)相互协调一致的过程。要塑造企业的执行力,就要推动这个“轱辘”运转,也就是说,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员工养成一种符合公司要求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企业文化才会逐渐形成,并最终显示出执行文化对执行力的推动。

  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有的人认为应该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入手,一旦改变了思维,态度端正了,要么像西点军人那样“没有任何借口”,要么像罗文那样坚韧持毅,不管是哪种,都是执行力的“标杆”。这种逻辑让不少人陷入误区,比如,用“兵”的理念管“秀才”,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员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是很难想象的,常常会引起大家的不满和抵触,消极怠工等对抗行为,如果从根本上不能协调,也会引发恶性冲突,正是因为定式思维和社会惰性的存在,让这样的一种改变异常艰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从行为上,来改变员工的行为,相对而言,更容易些。比如,对于一个因为态度散漫做事偷工减料;或者对于沟通能力差,不能正确领会上司下达的任务;或者是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加入自己认为是更高明的另类判断或决策,等等引起的执行偏差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贯彻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流程,以及明确的规范和制度来控制和改变执行者的行为,执行者依照明确的规范养成习惯,虽然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受到流程和规范的约束,有点不适应,但是很快可以克服,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会让员工觉得执行这些标准化动作是很自然的,很合乎常理的。

  而此时,标准化的流程逐渐变成一种条件反射或者是潜意识行为的时候,流程、规范、和制度也就成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能依着这种路径和方式,逐步推出更多的规范和流程,相信员工也不会觉得时时刻刻都有条条框框在约束自己。

  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境界中,员工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已经被大幅改变,当越来越多的制度和规范被员工接受,并遵守,那么也意味着,员工都有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统一与协调一致,形成大家共有的习惯,习惯的沉淀形成了一种大家认同的行为模式,也会成为员工日常交流探讨的焦点,其本身也就是企业群体的主导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反过来也会潜移默化地推动思维模式的改变,直至大家形成一致的价值观、认识观。而这个过程也就是“轱辘模型”内部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循环周期的全过程,同时需要重申的是:从动作到理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相互作用过程。

  所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搞好企业文化才行。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