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农信社贷款风险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

企业培训师观点:农信社贷款风险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综合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实践,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关系到我国整个“三农”经济的健康运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量化和控制,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科学的管理保障体系。

  贷款风险特征分析

  贷款风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贷款风险管理的客观性。首先,其贷款风险源自于借款人的社会信用。信用度高,其风险程度则相对较小;反之则大。其次,其贷款风险源自于借款人所处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第三,其贷款风险源自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第四,其贷款风险源自于借款人技术的先进程度与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五其贷款风险源自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等。但是,贷款风险客观存在的根本原因,源自于贷款营销活动的经济基础,即社会化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流通和其“三重支付、三重回流”之运动规律的左右。

  贷款风险管理的可变性。首先,从贷款的营销过程看,自农信社贷款的发放到贷款的收回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间隔期间,在这个间隔期间,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人文自然环境、借款人技术装备、生产管理能力、市场供求关系等等,都可能发生一些微妙的甚至是较大的变化,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构成了贷款风险的变量。在这些变量的作用下,贷款风险既有可能弱化,也有可能强化。其次,农信社本身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也使贷款风险具有可变性。贷款对象的多层次,贷款种类的多样化,贷款方式的调整,同行业竞争的强化,贷款风险经理人素质,金融调控手段的改变,无一不在改变着贷款风险的种类和程度。

  贷款风险管理的可控性。尽管贷款风险具有客观性、可变性,但它仍带有规律性,并且也是能够被人们认知和控制的。诸如信用度差的、资金实力不足的、技术装备落后的、经营管理能力低的借款人,其贷款风险程度必然大;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恶劣的地方,其农户的贷款风险度就大;贷款营销人员素质、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其贷款风险度的大小高度相关。据此,农村信用社便可以在其贷款营销实践中,依据影响贷款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因情施策,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测定和加以控制,从而降低或弱化贷款风险,努力减少贷款资产损失。

  贷款风险的双重性。贷款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贷款风险具有消极性和积极性的双重功能。贷款风险可能给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资产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削弱其经营实力,降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风险和效益是同生共存的统一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承受贷款高风险,也就有可能带来高效益、高回报。与此同时,又因为贷款风险的客观存在,也给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运营管理形成一定的压力和无形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农信社及其贷款营销人员增强贷款风险意识,树立风险动态观、风险量化观和风险管理观,强化贷款风险调控手段,抑制盲目贷款扩张,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努力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现有贷款风险及其成因

  担保失(低)效,担保责任难以履行。担保人(单位)的担保能力弱小或资格有疑。表现在:一是村委与企业相互担保。二是乡镇、村委干部个人担保。三是驻地乡镇企业出面指令担保。四是村民与村民相互担保。

  乡村办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由于法制不健全和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一些乡镇办、村办企业利用兼并、合资、分立、转租等改革、改组、改造、转制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贷款、贷款资金用途挪用占用,导致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降,逾期、呆滞、呆账等不良贷款比例上升。

  信用社内控制度欠完善,留下漏洞而形成的风险。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惯性,对发放农村集体贷款没有制定过系统的村集体经济贷款风险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造成清收责任难以落实,使村集体贷款风险管理与清收失控。

  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制度,加强跟踪监管。针对农信社所辖范围面广人杂,对贷款户信息资料不全的缺陷,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家庭收入和信用度等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建档。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循序渐进、便于操作的信贷收放的方案。

  同时,为有效地化解贷款风险,搞好跟踪监督是保证信贷资金及时合理运用的重要步骤。在方式上采取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手段,逐步实现从现场稽核为主过渡到非现场稽核为主的转变。在内容上,应跟踪监管信贷资金的使用流向情况,主动掌握客户资金和生产经营状况,并且要深入到客户中去了解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地分析其还款能力,并逐步实现由经济手段为主到以法制手段为主的转变。

  摒弃守旧观念,积极开拓市场,培植新的贷款收入增长点。在继续支持小额农户贷款的同时,农信社应对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个私大户、专业大户等龙头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万家,一头连着广阔的市场,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更是农信社贷款收入的“主阵地”。做好这一块工作,对农信社今后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内在的抗风险能力有战略性意义。

  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制定严格的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防范体系,及时掌握信贷风险状况。同时,加强和当地企业的沟通,争取支持,请求企业部门在财税政策执行过程中将村集体信贷债务作为一项支出统筹考虑,配套政策措施。争取乡镇企业帮助农信社协调村集体新旧领导班子关系,落实农信社的债权,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加大清收盘活力度,促进信用社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